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2-04-29 17:11杨爱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圆片周长长方形

杨爱东

学生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老师也不是传输知识的机器.因为人的头脑不是一个须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须被点燃的火把.帮助学生把他们潜在的创新的“火把”点燃起来,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本文就如何运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谈谈自己的观点与体会.

一、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使得又快又稳?”“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二、运用铺垫题目,启发创新意识

创新都是在强烈的好奇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在讨论式教学中,运用铺垫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我出示铺垫题:第一行摆4个红圆片,第二行摆8个绿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知道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但是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2倍.首先进行同桌练说,然后我把这道题中“几”换成“2”,第二行摆的8个绿圆片拿走之后问“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再引导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同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通过讨论辨析,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所学的内容,新旧知识就找到了连接点,为学习应用题做了扎实的铺垫,同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增添了胆量,启发了他们不断创新的意识.

三、创设探究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每名学生的天资都是很有灵性的,在他们的头脑里都隐藏着巨大的潜意识的能力,那就要看老师如何去开发.我觉得该放手时就得放手,给学生留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拓展学生潜意识的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时,首先运用直观形象认识三角形和任意四边形的周长,之后,给学生每人一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要求他们想办法算出它们的周长.我发现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测量四条边的长分别是多少,然后将所得的四条边长相加,求出长方形的周长.第二,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用长加宽的和乘以2.第三,用测量出的长度乘以2,再测量出宽度乘以2,然后再相加.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简单.学生兴趣盎然,进行热烈地讨论,得出结果,达到异中求同,同中求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地位,并自己分析和解决了问题.这样,学生那种潜在的思维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在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学生既掌握了所要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保留了独到的韵味.

四、重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由直观的动作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开发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周长16厘米,可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比较它们的面积.首先让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人在钉子板上用线围出长方形,再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填在表里,然后分别计算出每种长方形的面积.谁最先想出一种,奖励一朵聪明花,在红花中写上他(她)的名字,贴在表扬栏里,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怎样找出长和宽,交给学生自己讨论.周长包括2个长和2个宽的和,求长和宽的和就要算16÷2=8(厘米),再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加得8,那么就知道长和宽可能是几厘米.然后放手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最后通过表格所填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比较面积的大小,得出结论.老师启发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发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操作实践活动,便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老师只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操作中乐于自觉动手、动口又动脑.从实践到理论,自己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又保持了对学习的极大热情.

五、建立评价机制,激发自主创新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以此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即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的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到成就感,以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猜你喜欢
圆片周长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用圆片摆数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
拼成一个圆片
小灵通取圆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