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障碍儿童的教育

2012-04-29 16:16王晶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2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自卑儿童

王晶

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差异的。同样,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如:学习成绩的差异、思想品德的差异、心理素质的差异。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人的心态和心理承受力也应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生也不例外,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应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消除心理上的种种障碍。因此,培养少年儿童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立关系,真诚相待

儿童的情感心理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不良环境所引起的。如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双亲死亡等,这都会使他们常表现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不愿接近别人等。从而逐渐形成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我行我素的畸形性格特点。究其原因,就是从小失去了家庭的温暖,缺乏“爱”的抚育。对此,要弥补他们的心理缺陷,教师应充当其母亲、父亲的角色,从保护、爱抚、友善、关心、热情的立场出发,通过心灵安抚,心理引导等手段,用纯洁的心灵、模范的行为、亲切的态度去爱抚他们,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扉,使双方心灵引起“共鸣”和“共振”。在这种环境下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也最佳。例如,去年,有一个从二年级留级插入我班的孩子,我第一眼见到他时,穿着一件很花很艳的衣服,从服装上看是个女孩子,但从容貌上看又是个男孩子。他的衣服上面的油渍斑斑,再看他的脸,鼻涕、眼屎让人无法接受,第一天上课时我行我素,课堂上大喊大叫,随意走动,有时自言自语,有时发脾气摔东西,动不动就跟同学吵架。面对这样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想方设法,寻找机会与他谈心。一方面,我多次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配合教育;另一方面,我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每天提醒他换衣服,擦鼻涕,还让班干部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和老师对他的爱。当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时,我一遍又一遍地提醒他,当他有哪怕只有细微的进步时,我会夸张地表扬他,一个月下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与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他们能掏出自己的爱心,真诚相待,既能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又能使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创造机会,促进参与

有心理障碍的儿童,一般是沉默寡言、孤独自卑的,往往很少表现自己。其实他们和正常的儿童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有成绩也有过错,只不过没有机会让他们认识自我,体会自我的价值罢了。因此,我们应根据儿童的不同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如对于胆怯的学生,应多提问,有意地多让他们在课堂回答问题。答错了,不批评,不责备,而是耐心地引导启发,更多地给他说话的机会;答对了,立即表扬,多方肯定,使他增强自信心,从而体验到自我价值,感觉到“我能行”。对于有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的学生,应加强感情沟通,增强互相信任感。当他们犯错时,要看时机,不要立即指责批评,应耐心地进行教育,与他们交朋友,分担他们的烦恼,同时,还要恰如其分地指出其犯错的原因、实质、危害,并要求他敢于承认错误,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寻找自己的病因。对于品学较差而形成自卑的学生,应有意识的寻找其闪光点。这就要求老师注意观察,留心他们平时的细微表现,一发现学生有闪光之处,就及时表扬或奖励;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还要多树立典型、榜样,使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以饱满的情绪对待生活和学习。

三、了解个性,有的放矢

有心理障碍的儿童,由于心理极不稳定,因而会各具个性。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有的放矢地教给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具体方法,使学生在出现情绪、行为偏差时,能及时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适应。例如,有一位学生,他总是犯了错误不承认,还埋怨别人不对,是别人侵犯自己。对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我们千万不能袒护,要针对其心理偏差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收到效果。所谓有的放矢,就是要在掌握儿童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咨询,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差异,尽可能地获取和随时掌握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障碍加以辅导。对于带普遍性的问题,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心理辅导;对于个别情绪或行为出现异常的同学,个别辅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应“主动出击”,尽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沼泽地”,使他们的情感心理能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更需要我们对症下药。只有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真正原因,并及时调控,才能排除障碍,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自卑儿童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自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