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而教:小学语文课堂改进的有效路径

2012-04-29 00:44:03孙南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问题串小学语文课堂

孙南

摘要:“教师为主体”教育文化影响下的教学设计,教学的流程就是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这种以问题为纽带的推进方式,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基于学而教,是小学语文课堂改进的有效路径。用学生的学习活动串起课堂,教学的流程就成了学生连贯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样就能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串;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8-0040-03

教和学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过分强调任何一面都是错误的。“教”是正面,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常态,研究的人很多,成果丰硕。甚至可以这样说,教师为主体,这是中国的教育文化。虽然我们现在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都赞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说法,但很多人骨子里还是“教师为主体”的拥趸。不需研究从教学设计开始的整个教学过程,也不需去观察常态的课堂,你仅看看公开出版的课堂教学录像片就能知道,不管它有几台摄录像设备同时在录制,最后剪辑出来的录像片镜头基本上还是围绕着教师转。再说我们自己,参加这样大型的教学观摩活动,记在听课笔记本上的,也大都就是教师怎样问、学生怎么答这些内容。

这种“教师为主体”教育文化影响下的教学设计,教师一般会依据课标、教材,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组成问题串,教学的流程就是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串起课堂的纽带主要是设计好的问题,如下面《詹天佑》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细心地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想想并说说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结果怎样。(学生默读思考)

师:大家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能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问题。詹天佑是怎样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呢?

师: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是怎样行驶的?

师:(画出“人”字形线路简图,并标明东西南北)谁愿当驾驶员开着火车爬陡坡?谁来当解说员?请大家当裁判员,看他是不是一位优秀的驾驶员。

师:为什么“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想想你爬过山、爬过坡吗?走怎样的线路才省力呢?

师:我看它们实际上都是“人”字形线路,只是“人”字形线路是一个大的“人”字,其它是由许多小的“人”字连接起来的罢了!

师:同学们联系自己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生活的体验深入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设计。那詹天佑为什么不设计成“S”形或“Z”字形的线路呢?这样坡度更小,火车爬上山不是更容易吗?[1]

从刊载出的教学实录中我们欣赏到了执教者的教学智慧,但这种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推进方式也有明显不够科学的地方。

如上图所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推进中,问题一提出后(正确答案是D),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回答都错了,老师往往会置之不理或简单评价,因为丁同学回答对了得到了简单的表扬,所以课堂就往前推进。接着提出问题二(正确答案是A),虽然乙丙丁三位同学对问题二都不理解,想到的答案都是错误的,但因为甲同学回答对了,于是课堂就再次往前推进……不管你“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事实上这样的课堂并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

假如能基于学生的学来改进我们的教,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考虑的是学生先学什么,怎样学,再学什么,怎样学,用学生的学习活动串起课堂,教学的流程就成为了学生连贯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就能有效避免“问题串起的课堂”的某些不足。譬如前面《詹天佑》教学片断中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可设计成一个学生活动:要求学生“设计詹天佑‘人字型线路的说明图并配上文字说明”。这样的学习活动,虽然交流学习成果时只有部分同学参与,但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必须细读文本参与到活动中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学生个别的指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以彰显。

有人以为这样以学生活动串起的课堂免不了简陋苍白和单调乏味,认为这是把充满着艺术性的教学边缘化了,其实这又是一种误解。有灵性和智慧的教师,同样能把基于学生学习的课堂设计得丰美和多姿。不信请看特级教师葛银铨执教《詹天佑》的两个教学片断。

片段一:

师:1909年8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胜利竣工。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播放课件:通车庆典)

铁路竣工当天,如果有一家当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大屏幕展示,随录音逐字打出)

征集路名启事

各位同胞:

第一条完全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路名必须简洁、明了,以三个字左右为宜。

2.路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原则,可以与修筑这条铁路相关的内容命名,可以体现这一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命名。

3.来稿务请写出命名的理由。

本报编辑部

1909年8月

师: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参与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好的路名?

生:想,我来说!(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

师:别急。要想设计一个好路名,你有什么建议?(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

师:命名的理由从课文的具体语句中去寻找,找出最有说服力的语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要先仔细读课文,再一起讨论。研究文中语句的方法可以:划一划,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写一写,在划出来的语句旁写上批注;画一画,有些内容可以用简笔画来展示,还可以在简笔画上动手演示一下。当然,还可以用其它的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你认为最好的路名,等会儿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来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片段二:

师:刚才同学们已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给铁路也取了很多有意义的名字。下面我们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怎么开?我们请路名的设计者为主要发言人,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一个同学发布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参加发布会的记者,可以向他提问、质疑。如果你的设计和他相似,也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2]。

葛老师以“征集路名”和“新闻发布会”这两个学生活动为载体,以“路”的命名为切入口,让学生通过“新闻发布”阐述设计路名的理由,自然无痕地抓住“智慧路”、“杰出路”与隧道掘进、人字型线路设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文,也体验了情感,还感受了人物形象。虽是学生活动串起的课堂,同样把课文教活了。

假如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作以上改进,那么,我们就能有效减少课堂中的旁观者。传统以问题解决往前推进的课堂,教师必然关注的是中上等学生。只要问题有了正确答案,课堂就快速往前推进。而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或接受能力有缺陷的学生,慢慢就会成为课堂中的旁观者,时间一长,分化就不可避免。基于学而教的课堂,以学生学习活动组织教学流程,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作为,谁都不能置身于学习活动之外,也就没有了课堂中的旁观者。假如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作以上改进,那么,“关注每一个、帮助每一个”的教育理念就能从理想变为可能。因为在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提出教师要带着红笔进课堂,就是要让教师及时帮助那些出了错的孩子。假如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作以上改进,那么,“让学生的学习错误成为教学资源”也就有了可能。因为教师在巡视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同时,就会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错误,从而分析错误原因,及时在全班进行矫正,避免今后再犯,也就做到了把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教学资源。假如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作以上改进,那么,就会更有助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因为传统的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推进方式,课堂呈现形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答问,而基于学而教的以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起来的课堂,学生要自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查字词典、朗诵背诵、造句仿句、写话说话、演讲辩论……学生参加这些学习活动,他就得动脑、动嘴、动笔,这也就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活动”,不能是那种所谓“只见人文,不见语文(言语实践)”的活动,也不能是那种纯粹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活动,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言语实践活动”,学习的内容目标不能变,只是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殷光黎.《詹天佑》教学实录与评析[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3(1).

[2]曾扬明.换种方式也出“彩”[J].四川教育,2008(7-8).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问题串小学语文课堂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32:26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0:29:33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43:01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中学生物学(2016年7期)2016-11-02 10:25:12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