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2-04-29 00:44:03汪朵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汪朵

摘要:面对社会的期望,当今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及师德修养却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在实施绩效工资以后,社会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们的师德建设遭遇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青年教师比例的日益增大,具有时代特点的师德建设出现了新的问题。本次调查通过问卷和访谈、座谈的方式,以南京市玄武、雨花台两个区1714名35岁以下的教师为对象,从职业选择、从业态度、专业发展等方面展开调查,目的是为了提高师德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8-0048-04

一、调查的背景

面对社会的期望,当今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及师德修养却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在实施绩效工资以后,社会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我们的师德建设遭遇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青年教师比例的日益增大,具有时代特点的师德建设出现了新的问题:第一,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问题;第二,青年教师职业状态处于“生存型”状态,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与快乐;第三,青年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之间的矛盾,第四,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强,许多非师范类的人员参与到教师队伍,这类人职前没有经历正规的师德教育,师德观念相对薄弱也影响了这个教师群体的师德形象。

鉴于以上问题,南京市教育局选取玄武区、雨花台区的1714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以座谈、个别访谈、发放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714份,收回有效问卷1644份。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现有专任教师约56186人,其中青年教师约21084人,被调查青年教师占全市青年教师总数37.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南京市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中,认为周围教师“很敬业”的青年教师占85%,认为“很不负责”的占0.2%;对全市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总体评价是“好”的占52%,但还有3%的青年教师认为“一般”,2%认为“不好”。总体来说,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是令人满意的,都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热爱教师岗位。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只是发生在少部分教师的身上,但具有代表性,让其蔓延,影响极大,其形成因素大致如下:

一是认识偏差造成定位错误。一些青年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就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把从事教育工作当作谋生和生存的手段,有较高的固定收入就满足了;而没有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没有把教师工作和光荣的使命与肩负的责任联系起来。从调查问卷情况看,“您之所以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主要是因为”“兴趣”的占40%,“精神追求”的只占20%;“您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最深的感受是”:“适合自己,比较喜欢”的占58%,“热爱这项工作”只占28%。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把教师仅仅当作是一份“普通的职业”这一趋势值得关注。

二是社会因素造成德行缺失。教师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当处在信息时代,价值观会受到社会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教师造成重大负面影响。不少教师会与比自己收入更高、待遇更好而又不是很辛苦的行业相比,认为当教师太苦,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和要求太高,责任太大,稍有不慎,就会遭到社会的抨击、家长的指责,甚至有的教师还因管理学生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威胁,造成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放松,甚而听之任之。在问卷中有44%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主要来自“社会的要求”,有27%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来自“学生的成绩”。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教师从事其他工作(如炒房、炒股、家教)也逐渐得到教师的“默认”,甚至对此兴趣很浓。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选择“可以理解,市场经济的必然”的占35%,选择“能接受,但我不会做”的占45%,而选择“不可以,会影响教师形象”的只占13%,说明有偿家教在教师中某种程度上是被认可的。

三是心理因素影响师德表现。一个师德好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师德一定不会好。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其一工作因素,要求高、压力大;其二自身因素,独生子女多(参加这次问卷调查的1644名青年教师中,独生子女有920人,占56%),个性强,经历少,耐挫能力弱;其三学生因素,学生的不良习惯易反复;其四学校因素,学校对教师的身心关心不够,民主管理不够,教师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其五家庭因素,主要为家庭变故、家庭矛盾;其六社会因素,对教育及教师期望值高、关注度强,有过多的指责和批评。

心理因素影响了教师的师德表现,体罚与变相体罚、挖苦与讽刺学生屡禁不止,这是不良师德表现,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师德问题,而要对教师当时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可能是教师在工作中遭受了挫折(问卷调查中“您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烦恼是”选“教学中的挫折”的占40%)、可能是教师家庭发生了变故、可能是教师得不到关注与关爱、可能是对学校的管理发泄不满,也有可能教师有心理疾病。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疏导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各种压力下出现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释放,从而影响教师言行。

四是重能轻德的培养倾向。各级各类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成长计划、评比与竞赛等,几乎都是关于青年教师业务方面的,师德方面的不多,即使有也只是轻描淡写,在考核与评价中占的权重不大。学校特别重视的是有多少名师(业务的)、多少学生考取了名校、教学成绩排多少位。成绩检测、质量分析、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等一浪高过一浪,而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却被忽略不计了,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也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对教师没有产生深刻印象和重要影响。

五是职业道德有效管理不足。虽然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三要八不准”》,各学校也都有加强师德建设的计划和措施,但管理基本不到位。在学科性评价上有明确的指标,而师德评价却比较含糊,无法量化。虽然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靠“自我修养”的占55%,但认为靠“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也占到40%,说明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有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实施中却有诸多难处:其一师德考核难以量化,软性和虚化的内容多;其二师德建设不够系统,时断时续,经常被教学工作挤占;其三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有些方面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其四考核力度不够大,出现问题经常是轻描淡写;其五考核结果运用不实,在评优评先中忽略了师德评估结果的作用。

三、思考与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社会价值得以体现的根本。师德是在外力的引导和作用下,教师自我形成、发展与完善的一种品质,它的养成包括职前培养和职后修养两个持续的过程。探讨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规律,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所遵循的、比较稳定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内在发展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复杂的外界影响。很显然,教师这个职业,尽管社会对其期望值很高,但是,现实却是教师从走上这个岗位伊始就立即具有社会所期望的很高的职业道德是不可能的,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一个由低向高,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的发展过程。因而,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促进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一)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青年教师一般经历由学生的角色转入教师的角色,由被教育者转为教育者的过程。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数的入职年龄在18-25岁之间,绝大多数是师范学校毕业,虽然在校期间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职业倾向,但是真正入职以后,理想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差距是他们这个时期的主要问题。在这个时期青年教师把教师职业单纯认为是个体谋生的手段还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手段很重要。如果在入职之初青年教师不能成功地实现角色转换,不能切实进入教师角色,那么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工作头三年创造适宜青年教师成长的条件,成功实现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同和定位,对职业道德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是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和针对性。青年教师大多在师范学校都接受了基本的师德规范教育,但是要达到“知”与“行”的融合统一,尽快地提高师德境界,必须把师德培养纳入各级各类的培训之中,在培训中把职业理想、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育技能相融合,指导青年教师把职业道德意识内化为职业道德行为。消除单一的传授与宣讲,改变过去通过对照师德楷模,简单地分析自身的不足的做法,安排青年教师跟随同伴间的先进典型人物身边实践,在实践与观摩学习中提高职业道德。

二是注意在职师德教育与职前师德教育的关联性和互补性。青年教师跨出师范院校时间不长,我们的师德教育要避免与其在职前的教育相脱节,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应减少课堂教授、集中学习的模式,多增加案例解剖、实地考察、集体研讨、躬身实践的形式,在体验、自悟中感受师德的力量、增强自我需求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学会解决师德问题,在实践中树立德艺双馨是教师最高追求境界的思想,学会妥善处理加强师德修养和提高师能水平的关系。即使经过努力评上高级职称抑或获得更高荣誉后,不仅要继续拚搏进取,奋发向上,还要更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社会状态下的自由程度的不同而经历的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的划分,教师的职业也可分为三种类型:生存型、享受型、服务社会和完善自我的发展型。与“生存型”教师不同的是,“享受型”“发展型”教师同样有生存的需要,但是他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功利的满足,更是精神生活的充实。绩效工资实施以后,可以说教师的物质待遇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可以脱离“生存”的状态,就教师个体而言怎样能够主动地向高层次的从业状态发展,是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是尊师重教从观念上开始。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就是该职业社会地位的晴雨表。职业的社会声望极大地影响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效率。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有所提高,但是和国外相比,相去甚远。造成这样情势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担任中小学教师不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这一观念使得社会既崇尚教育,又瞧不起教师。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通过多种途径向全社会宣传和展示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态,消除错误观念。

二是缓解工作压力从心理开始。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位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任教,家长的期望无形中给了青年教师很大的压力,沉重的升学率是教师另一重压力。现在,学校对教师的各项评比都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在这样浮躁功利的心态下,少数教师的教育行为难免粗暴简单,违反职业道德的事件难免会发生。我们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源头上给教师减压,同时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三)处理好师德与教育法律的关系,提升青年教师的法律意识

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问题,有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和关系会涉及到教育法律的范畴,那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如何遵守,是我们目前师德教育中比较缺乏的。国外的师德教育都是与国家的公民教育相融合,避免了师德教育两层皮的现象。西方国家,师德规范的提出是基于法律准绳,各种行为规则都定位在法律框架之内,师德规范的提出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和社会现实生活基础。规范首先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然后再综合教师的职业特征,这样出台的规范对教师自身来讲都是易于理解和践行的。我们的师德规范应结合中国的法律规定来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而教育教师在法律的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

(四)师德建设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职场活动中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标准。固然需要崇高的理想指导,但仅有理想是不够的,因为职业道德只有理想的引导而没有可遵循的具体可操作的规程约束是不行的。

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觉悟、职业行为尚不可能到达高尚的人生目标。教师只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过高的道德期待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建立在现实基础上,使得教师能从一个人、一个公民的角色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尽自己的道德义务。我们应该借鉴国外重视朴素道德的做法,要求教师遵守哪些维护教育教学秩序所必需的、最起码的、最简单的准则,如我们已经颁布的“三要八不准”。我们的师德越符合人性,那么教师也越容易践行,师德行为也就越具有感染力。

师德的教育从灌输走向养成。现在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随着待遇和地位的提高,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谋得一个教师职位已经不是轻易之举,这就是说使从教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专业,选择教师职位是内心的自由选择已经成为可能,自主践行与加强道德修养和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已成为可能。我们在今后的师德教育中更多地应该强化自我研修,提供自我研修的内容。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职业道德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19:34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22:25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9:46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初探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7:41:16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