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翠苹
摘要 希腊罗马神话,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在西方社会流传极广,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不断地影响着西方社会文化及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本文主要探讨希腊罗马神话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分别从词汇、动物和植物的文化内涵、以及西方的风俗习惯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阐释。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希腊罗马神话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国内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在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修订本就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随后还强调“要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并详细阐述:“外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2007年新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继续秉承了对于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视。
希腊罗马神话,作为西方文明的两个“希字头”(另一个来源为希伯来圣经)来源之一,对于西方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些千古流传的故事,许多已经浓缩成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在西方社会流传极广,渗透到了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不断地影响着西方社会文化及文学艺术的发展。现在,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许多人物形象和故事传说,已根植于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和词汇中,有些情节已经演变成西方文化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通过希腊罗马神话所阐释的人性的紧张,则为今天西方社会的道德和伦理结构奠定了基础。(晏立农、马淑琴,2005:3)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补充介绍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是贯彻教学大纲要求,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极好的手段。
1 希腊罗马神话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胡文仲教授在《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一文中指出:跨文化交际研究可以采取不同的角度,从大的方面可以从研究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入手,但是,对于外语教师来说,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结合外语教学的需要,从与语言教学有关的某些方面从事研究……笔者认为,结合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
(1)研究词汇的文化内涵;(2)研究词汇缺项;(3)研究有文化内涵的人名和地名;(4)研究常用的文学典故;(5)研究语篇结构;(6)研究文体特点;(7)研究语用规则;(8)研究讲话顺序;(9)研究非语言交际。(胡文仲,2000:59)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本教材也侧重了语言的文化功能。每单元中都会以食品、购物、文化、心理、节日等方面为主题,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教学面向的是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他们的英语能力稍差。教学目标也与英语专业学生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希腊罗马神话和大学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1.1 有关词汇的文化内涵
现代英语中很多词汇和短语都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例如在教材中出现的四级词汇有:graceful: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美惠三女神(Graces)。她们代表快乐、花朵和光辉,喜爱诗歌、音乐和舞蹈,举止优雅。于是从她们的名字产生了graceful,意为优雅的,得体的。英语中小女孩的名字Gracy也源于此。(晏立农、马淑琴,2005:336)
museum: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缪斯女神(Muses)。她们是掌管艺术的诸神,共九位,分别是历史、抒情诗、喜剧(牧歌、田园诗)、悲剧、歌舞、爱情诗、颂歌、天文、史诗。Muses的艺术衍生出单词music, Muses收藏艺术品的地方就是museum。艺术带来的快乐便是amuse, amusement。(晏立农、马淑琴,2005:341—342)
panic: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牧神和森林之神潘(Pan)。他受打扰时会大声吼叫。衍生词:panic(惊慌,恐慌)。(Room, Adrian, 2003: 267)
Atlantic: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Titans(泰坦)巨神之一阿特拉斯(Atlas),因背叛Zeus(宙斯)被罚在世界的西边尽头以双肩扛天。16世纪地理学家麦卡脱把Atlas擎天图作为一本地图册的卷首插图。后人争相效仿, atlas从此有了地图、地图集、身负重担的人的含义。(晏立农、马淑琴,2005:80)
echo: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山林女仙艾科(Echo)。由于她帮助宙斯私下与情人相会,被赫拉惩罚,只能重复别人所说的话。(Osborn, Kevin & Dana Burgess, 2004: 232—234)
1.2 有关动物的文化内涵
在《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Animal World中,讲述了很多与动物相关的知识。这时,就可以补充一些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动物的短语和故事,既能增加他们的兴趣,又加深他们对这些动物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希腊神话中诸神都有自己的圣物。比如说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圣物之一就是猫头鹰。很多学生很奇怪,为什么在中国被视为不祥征兆的猫头鹰在英语中却是“as wise as an owl(非常智慧)”,把关于雅典娜的典故讲解给学生,会帮助他们理解,加深他们的印象。相似的例子还有:“as strong as a horse” “as proud as a peacock” 等等,马在希腊神话中是海神波塞冬的圣物,而孔雀则是奥林匹斯山的王后赫拉的圣物。
1.3 有关植物的文化内涵
在希腊罗马神话中,也涉及到很多植物的产生的故事。它们也赋予了各种植物不同的文化内涵。仅举几例说明:
Narcissus:水仙花。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Narcissus与Echo凄美的爱情故事。Narcissus因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溺死。死后长出了水仙花。于是水仙花就有“自恋”的内涵。
Rose:玫瑰花是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特(Aphrodite)的圣物,代表着美好的爱情。实际上,它还有另外一个寓意,即秘密。阿芙洛狄特风流韵事很多,她的儿子,小爱神厄洛斯(Eros)为了保护母亲的声誉,给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arpocrates)送了一束玫瑰花,请他守口如瓶。哈伯克拉底受了玫瑰花以后就缄默不语了。古罗马人把玫瑰花当作严守秘密的象征,古代德国的宴会厅、会议室的天花板上常画有或者雕有玫瑰花,用来提醒在场者守口如瓶。英语中也产生了成语“under the rose”意为“秘密地,私下里,暗中”。
Laurel:月桂树。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阿波罗与仙女达芙妮的恋爱故事。达芙妮为了逃避阿波罗,变身成月桂树。阿波罗取其枝叶编成花冠带在头上。由于阿波罗是主管光明、音乐和诗歌之神,欧洲人又把源自阿波罗的月桂树的桂冠,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称“桂冠诗人”(The Poet Laureate)。(郑振铎, 2005:18—22)
1.4 某些习俗的来源
在《新编大学英语》第六单元:A World of Mystery中,讲述了很多至今科学也无法解开的谜团。同时,也涉及到了科学之外对于谜团解释的另一种方法:迷信。在西方国家,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很多习俗。其中不少就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
西方国家,如果某人说了含有不祥预兆的话,他会赶紧敲一下桌子或者就近的木制家具。这一习俗就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神话中认为木头中居住着小精灵,它们有帮助人们避邪的能力。
奥运会的来历,也源于希腊神话。刚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古希腊五大运动竞技会之一,其目的是纪念逝去的英雄,向他们的亡灵表示敬意。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奥运会。
1.5 希腊罗马神话对其他学科的影响
Oedipus Complex 和 Electra Complex都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后来被弗洛伊德所应用,成为“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的心理学术语。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许多故事,例如俄狄浦斯的悲剧,女巫美狄亚的命运,赫拉克勒斯的选择等等,都一直是哲学家思考的命题。对于哲学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影响作用。
2 结语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新编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Choices of Life时,在导入部分,笔者让学生欣赏了史诗电影《特洛伊》(Troy)的片段: 阿喀琉斯接到奥得修斯的邀请,正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特洛伊战争。他的母亲忒提斯与他之间的对话:是选择光荣的死去还是安享一生?笔者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个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使他们意识到选择对自己生活的巨大影响,又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让他们了解了古希腊的这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参考文献
[1] Osborn, Kevin & Dana Burgess.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Classical Mythology [M]. New York: A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Company, 2004.
[2] Room, Adrian.刘佳,夏天注释. Whos Who in Classical Mythology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胡文仲.试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A].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晏立农,马淑琴.古希腊罗马神话鉴赏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 浙江大学.新编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 郑振铎.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