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有效互动,让课堂激起生命的浪花

2012-04-29 11:54周宏兵
考试周刊 2012年23期
关键词:满堂灌评价老师

周宏兵

沉默,这已经是一个令人无奈而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据我观察,一般课堂上沉默的学生至少占班级人数的60%,而且,高二、高三这一比例还要大一些。现在的课堂怎么了?是学生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老师有问题?老师对学生的报怨有道理吗?

一、课堂为什么沉默

为了探寻答案,我专门作了一个调查,抽样选择本校的高三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和学生访谈反馈的情况看,学生课堂沉默,不积极问问题,不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为避免出错被同学嘲笑而不愿问问题或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2)有的是真的不懂无法提出问题;(3)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或回答的问题出错挨老师批评;(4)少数学生上课不专心,教师就把提问当做一种惩罚手段,挫伤了部分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5)由于老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自己讲得多,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另外访谈反映出:近52%的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喜欢上该老师的课而保持沉默。约45%的学生上课不主动参与是因为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

二、比沉默更可怕的“习以为常”

课堂沉默不是学生的错,应该自责反省的是老师自己。然而令人无奈的是许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仍然武断地把课堂沉默归罪于学生,经常报怨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如“不想学!不上进!”更为可怕的是对于课堂沉默许多教师的态度是“习以为常”、“听之任之”,并没有试图反思改变什么。仍然日复一日地复制着毫无生命活力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不参与,对课堂学习产生漠视的态度,逐步养成沉默的习惯,由此造成学生学习能力退化,学习习惯淡化,思维能力下降,个性无法得到张扬,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危害甚大。

三、促进有效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策略

怎样增进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高中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的统计分析,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不要目中无“人”,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一个有尊严的个性存在。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那么就需要扪心自问:“在我们的课堂上,给学生尊严了吗?”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走进课堂时的心态,是否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作为一个“人”每个学生都有被理解、被尊重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一个平等的、有个性的人,一个发展不完善的人来对待,这样才会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移情”和“换位”,才会更多地考虑学习中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和反应,才会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五花八门的“低级、幼稚”的错误更加理解和宽容,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如此学生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课积极问问题、回答老师问题是课堂生活中很自然的事情。我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可以不举手,有疑惑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讲课马上提出来”、“言者无罪”,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样拆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用平等、民主取代专断与师道尊严,营造出宽松的氛围和没有等级之分的空间,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张扬个性,充满活力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2.不要独霸“话语权”,要给学生以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现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一方面,传统教学方式“满堂灌”、“一言堂”在当下已是“千夫所指”,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现在随便找一位身边的老师,他都能列举出“满堂灌“的几大罪状。在学校的对外公开课上基本上已看不到“满堂灌”了。另一方面,在平时老师的常态课上,“满堂灌”却大行其道,“风光依旧”,至少占近60%。私下问老师为什么这么教?一说:“要赶教学进度,不然考试来不及”;又一说:“‘满堂灌对应试很有用!”还有一种说法:“我们的学生没有自学能力,给他时间他也不会学!”这种说法非常有市场;上述观点都把“应试”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偏执于师道尊严,贬低学生能力,重视分数而漠视“人”发展,显然是极其有害的。新世纪教育的课堂,“应当流淌着生命的活水”,应当是学生精神的家园。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师生关系时认为,师生应该是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这就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进行平等的交流,关键还是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满堂灌”是以“教”代“学”或者说这是按照事先的“剧本”“演戏”的“教学表演”,老师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教”,但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清晰,讲授清楚,这也不过是用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现在,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各种学习活动,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保守一些,至少也应把课堂上三分之一的时间交还给学生,真正还给学生“话语权”,以教师的“少言”激发学生的“多言”,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活动,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生机蓬勃。

3.不要平铺直叙,要精心设问,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还要关注问题不同层次的难易度,以便引发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全体参与课堂互动。另外,在优化问题设计的同时,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质疑问难中形成课堂互动。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老师、向教科书质疑,给予学生质疑的勇气,使学生有了质疑问题的习惯、方法,就能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体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其次要确立学生疑问高于教师提问,学生质疑先于教师质疑的观念。传统的教学中总是教师问学生答,总是教师讲后学生问或者是学生问后教师又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学习被动或互动失真。最后应及时对学生的提问作出正面的回应。如此,在民主质疑中互动,互动的质量就能得到全面保证。这样,课堂一定会有师生精彩纷呈的双边互动。

4.不要冷嘲热讽,要善意、鼓励评价,给予学生安全感。

从调查和访谈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之所以越来越不敢问问题,不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多是因为某次问问题或回答问题得到了老师或同学对他的负面评价,让他感觉自己很丢面子很失败,导致在后面的学习中,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消极,越来越沉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本着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以鼓励和肯定评价为主,让学生感觉到无论自己问怎样“幼稚”的问题,回答问题的答案多“离谱“,自己都是“安全”的。切忌嘲笑、讽刺、挖苦,要尽可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排除不良情绪,以敢问、敢想、敢说、敢做的心态参与学习,自由、放松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总之,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安全,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加自信,展现个性活力。

猜你喜欢
满堂灌评价老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向40分钟要质量
浅析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浅析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