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 自主建构

2012-04-29 11:20张雪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24期
关键词:三边小棒线段

张雪梅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也就是说,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符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活动,把学习的主要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亲自参与的各种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下面以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为例,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课件演示)

师: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围成三角形,个别学生认为不一定)同学们意见不一致,到底哪种猜想是对的呢?我们就亲自动手围一围吧!(老师课前为每位学生发了标有长度的小棒,一组是黄色的小棒长度分别为6厘米、7厘米、8厘米. 一组是红色的小棒长度分别为3厘米、6厘米10厘米,同桌的小棒颜色不同. )

生:我拿的是红色小棒,怎么围不成三角形呢?(满脸困惑)

师:其他的红色小棒围成了吗?(没有)

生:我拿的是黄色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拿红色小棒的同学看看同桌他们围成了吗?(学生表示围成了)围成三角形的同学现在帮帮你的同桌(拿红色小棒的同学)围一围,看看是怎么回事?围成三角形了吗?(学生都表示没有围成. )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

生: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

生:为什么我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生: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生: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有什么关系?

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師:为什么红色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同桌可以边操作边思考,然后互相说一下.

生:两根较短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 (边说边展示)

生:两根较短的小棒合起来也没第三根长,所以围不成三角形.

师:小棒上面标有长度,能把你的发现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吗?生:3 + 6 < 10.(师板书)

师:同意吗?这种表示方法很有价值!黄色小棒为什么能围成三角形?(同桌可以边操作边思考,然后互相说一下想法. )

生:较短的两根小棒合起来比第三根长,所以能围成三角形. (边说边在展台上演示)用算式表示是6 + 7 > 8(师板书)

师:同学们想一想三根小棒除了具有这样两种关系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呢?(较短两根小棒长度的和等于第三根小棒. )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这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不能,因为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合起来,等于第三根,围的时候就会重合.

师:同桌的两名同学,找出这样的三根小棒围一围,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然后请一名学生来展台上演示. )同学们是这样吗?(课件演示)同学们看大屏幕,围成了吗?(没有)用算式表示?(3 + 7 = 10)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用三根小棒围三角形,较短两根小棒的和大于第三根就能围成三角形,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同学们看黑板,老师把三条长度分别是30厘米、40厘米、50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你们现在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30 + 40 > 50.(师板书)

师 :这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还有类似这样的关系吗?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生:还有30 + 50 > 40 40 + 50 > 30.(师板书)

师:三角形三条边之间存在着这样三种关系,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生:不管哪两条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生:随便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同学们明白吗?(师板书结论)那么关于这个结论有什么问题吗?

生: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种关系呢?

师: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看看是不是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生:我画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4厘米、3厘米2.6厘米 4 + 3 > 2.6 4 + 2.6 > 3 3 + 2.6 > 4 所有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同学们是这样吗?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我们是怎样得到的?

生:我们是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得出结论——验证结论得到的.

生:是我们自己想到的.

【我的思考】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探究. 学生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但大部分同学却不清楚任意三条线段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 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是不是只要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学生从动手操作开始,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只要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产生冲突,引发思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2. 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两根较短小棒的长度合起来比第三根还短,围不成三角形,进而得出3 + 6 < 10,接下来通过操作,学生很容易类推得出,较短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就能围成三角形,由6 + 7 > 8就能想到,那么当两根较短的小棒的长度等于第三根的时候,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这一问题,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然后进行操作,最后课件演示,这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有了以上三种情况作基础,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发现水到渠成. 是不是所有三角形的三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学生通过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来验证结论,经历由特殊结论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思维过程,体现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操作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的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三边小棒线段
三角形中线与高之间的三个几何不等式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走三边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一起数小棒
数线段
巧移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