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英
语文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让孩子“珍惜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毫无疑问,新课标教学环境下学生习作少了许多羁绊。然而,综观我们的作文教学,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很深,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习作中的“失真”现象,仍让专家、读者大跌眼镜,这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案例1:武汉市新州区某小学在2010年4月底组织春游,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以“春天”为题的习作题。全班61名学生的习作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风和日丽、花红柳绿。惟有一位学生的习作与众不同,认为“春天并不好”。他认为:春天细菌繁殖旺盛,易流行感冒;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该学生的习作交上去后,挨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点名地对着全班同学说:“有的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反思:从这位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创新意识,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学生。而这位老师所反映的教育思想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受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影响,对学生的作文鼓励求同,鼓励顺从,鼓励随大流,而不赞同学生表达个人的真实看法与独特感受。长此以往,学生习作往往千篇一律,他们在习作过程中所萌发出来的创新精神也就随之渐渐泯灭了。
案例2:《扬子晚报》在2008年11月2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记者在南京玄武区某小学翻开五年级一个班的学生作文本,有一篇写老师的作文,那个班的学生在作文本上无一例外的 “病倒”了:有的学生写自己把鼻子撞破了,老师知道后赶紧帮助自己理清血迹;有的则说自己跑步时被同学绊倒受了伤,老师带着自己到医院包扎伤口,先是很紧张,一直要等医务室说没事了,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赞扬老师的习作几乎成了一个“三部曲”:学生受伤、老师出现、圆满结束。而且学生所写的的老师,一般都不是现任的老师,要么幼儿园的,要么低年级的,有的还是外校的,这些老师是否存在都无从查起。
反思:从以上内容,我们不难明白:是教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及其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好像一个模具,学生的作文都是从这个模具印制出来的。老师在写作方法上给学生条条框框,什么类型的作文怎么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在思想上灌输些“高大全”绝对不会有“错”的观念,结果学生作文倒是“会”写了,然而写出来的东西从思想到语言,从结构到情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文是写出来了,但作文里面最宝贵的“人” 不见了,“人的个性”不见了。
案例3:一位作家的女儿用“活泼”写了这么一句话:“活泼——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水很活泼。”这句子被老师打了个“住保骷抑篮蠖耘担骸罢饩渥佑Ω枚匝剑鲜υ趺淳透愦颉畝住兀俊弊骷业呐担骸袄鲜λ涤Ω眯闯伞阍谒镉卫从稳ィ∮愫芑钇谩!?
反思:孩子天真活泼、好奇好动、纯真可爱,他们笔下的每一个句子也往往流露着自然、清新、天真无邪的童真美。然而,孩子们在习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幼稚的、天真的观点和语言,常被老师大笔一挥改为成人的观点和语言,致使小学生作文充满了成人味、世俗味、口号味。上例中,我们仔细推敲就会想到,鱼缘于水,无水何谈鱼,只有水的存在和流动,才有鱼的活泼。流动的水也可以想像为欢畅、活泼的状态。可见,说鱼活泼正确,说水活泼也未尝不可。这正是孩子创造性地运用想像力所造的一个好句子,然而它却被老师否定了,实在令人惋惜。
从上面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还缺乏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诉真情”的环境。从习作教学观念到习作的内容、形式、语言,都存在着学生不能“实话实说”的积弊。《小学生作文》主编赵强在2002年第11期《小学生作文》中讲到,近来在阅读作文稿件的过程中,发现“假大空”式的作文为数不少,并指出,打通学生作文的“通道”,必须让大家“我手写我心”。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给学生创造一片灿烂的习作空间,让学生能“我手写我心”,使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灵性和新意呢?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学习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把作文看成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内在需求,就像孩子需要吃饭、喝水、做游戏一样,虽然很普通,但很重要,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所以特别强调“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说首先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小学作文领域要创新,应该踏踏实实地学习、体会和落实新课标。
我认为要落实新课标,我们必须树立以下两个意识:
1.对孩子本身原有的想法不要抹杀,对反映孩子故有观念的习作要保护,这是孩子们最真的一面,也是孩子是孩子的关键所在。
2.教师也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剔除过去教育思想中那些有悖时代的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现代意识。
孩子固有的、真实的想法不被扼杀,同时又注入时代的气息,习作自然会呈现出一派全新的景象。
二、摒弃模式,开拓习作新天地
1.内容上:自主选择
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很少要求学生写命题作文,而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拟题,自主选择习作内容。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可以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一次恶作剧的经历,也可以是高兴时的一个微笑,伤心时的一滴泪水。有时,我给学生出题,通常也是半命题作文,如《我们班的 》、《 ,对不起》、《我不能没有 》等等。
案例:前不久的一节写作课上,是一个半命题的习作,《 ,我想与您(你)说》,需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心理感受选择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在课堂上,我这样鼓励孩子们:“同学们,在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却总会有一些事让我们的心绪不能平静。爸爸一个责备的眼神,是不是藏着对我的误解?妈妈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是不是让我感到莫名的温暖?老师的批评,是不是有对我的偏见?同桌的坏习惯,是不是带给我很多很多的烦恼呢?……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要把心里话写出来,痛痛快快地写出来,让我们通过习作来把心里话告诉他。”我的话音刚落,有不少同学就嘀嘀咕咕地议论开了。我知道,孩子们有话可写了。因为大多会写一些悄悄话,平时不愿直接说出来的话,我就没有安排让他们交流,只是告诉孩子们有困难的可以与老师单独交流,想好了就开始写。果然,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他们把心里话,一古脑儿地倾注到了纸上。作文收上来了,我被孩子们一句句充满童真的话感动着。平时很调皮的阳阳这样写道:“老师,我想对您说,虽然我很调皮,但是我很想为同学们做事,想当班干部,可是您在选班干部时说管不住自己的人不可以管别人,我就不敢来竞选了。其实我真的很想当,如果当上班干部,我一定会既管好自己也管好别的同学的。”有的写道:“奶奶,我想对您说,您不要太看重分数了。期中考试弟弟的成绩比我好,您就对弟弟越来越亲热,而对我却越来越冷淡了。奶奶,您知道吗?我们的试题比弟弟的难得多啊!……”孩子们的心灵,多么丰富啊!从一篇篇习作中我读出了孩子们的恳切、真诚、坦然。
评析:减少对孩子们写作的束缚,为孩子们的自主习作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更广阔的空间,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少写命题作文,提供学生自主拟题,或给学生更大的拟题空间,是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第一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上例中我根据孩子们的各自生活环境,各自的个性特点,自主补充题目,让每个孩子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哪怕是偏激的,哪怕是幼稚的,都是写作最真实的好材料。孩子们在习作中畅所欲言,一篇篇真情实感的习作,就是孩子们最真挚的童心体现。习作缩短老师与孩子们的心理距离,使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
同时,习作的安全感,让孩子们在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在作文中体验到了抒发真情真意的痛快。“作文原是说话的延续,用来济说话之穷,有说话所及不到的就是作文。”叶老的话精辟地阐述了一点:无论是为交际的达意,还是自我宣泄的表情,都是作文丰富的内涵。
2.形式上:自由表达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作文的章法、技巧,并非完全不重要,但如果过分讲究形式,忽略内容的真实、本色,就会带来损害。小学生写作尚在起步阶段,训练的重点应当是引导孩子真实地表情达意。所以,平时我很少在作文的形式上对学生提过多的要求,更多的是让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案例:在一次指导学生写《自己喜爱的 (动物)》作文时,学生经过一番看(许多同学从家里带了小乌龟、金鱼等),说说评评后,都动笔写了起来。我发现只有张卓盈同学望着窗外出神。原来,她最喜欢燕子,虽然从没抓来燕子观察过,但看过许多有关燕子知识的书籍,她想写一篇“燕子的自述”的作文。我马上鼓励她按自己的想法去写。没费多大劲,她把燕子从出生到成长各个阶段的特点,从练飞到南来北往经历的各种磨练,以及怎样捉虫、保护庄稼,都洋洋洒洒地陈述出来了。因为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来写,读来使人倍觉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后来我把张卓盈同学写的《燕子的自述》寄到报社,这篇文章很快就在《农村孩子报》上发表了。
评析:“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范围来写,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这是允许的。”课程标准对孩子们在习作上更重视自主,更强调允许他们内心的需求。“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也就是说,首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自己想说的方式说出来。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激励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调动了孩子们的生活积累。孩子们愿写、想写,作文还愁没有“真情”、没有“新意”吗?
3.语言上:自然流淌
小学语文姓“小”,小学生习作姓“小”,小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语句也应该姓“小”。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细细体会,用心品味。珍视孩子习作中的字字句句,珍视孩子们笔下流露出的那种自然清新、天真无邪的童真美。对于学生习作中那些可改可不改的词句,我尽量不作改动,让孩子习作中的每一个词句都保持他们独特的个性。
案例:在学生学了《菜园里的歌》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以《 的歌》为题的作文。一位学生以《田野里的歌》为题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豌豆开起了蝴蝶花”。我读后觉得此句有问题:这豌豆怎么会开出蝴蝶花呢?带着疑问,我来到田野看豌豆花。不看不知道,一看乐陶陶——这豌豆花白中带紫,紫中露白,每个花瓣中点缀着一个圆圆的小黑点,看上去不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停歇在豌豆叶中间吗?“豌豆开起了蝴蝶花”,这是个多么富有想像力的好句子啊!此时此刻,我庆幸自己“笔下留情”,庆幸自己在改作时没有贸然抹去孩子这份可贵的创意。
评析:新课标指出:“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小学生天真活泼,是最具想像力的年龄。只有当教师带着欣赏的眼光,用“心”去阅读孩子作文中的每一句话语,去体验孩子笔下的每一份情意,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这时,你才会发现这是小天使的话,“童言无忌”中有着更多的“童真可贵”“妙趣横生”,时不时地还会闪烁出一簇簇创新的火花。“豌豆开起了蝴蝶花”,教师欣赏出的是学生的创造之花。让孩子的“童真”随着“童言”自然流淌!
“新”的灵魂是“真”。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创新,首先是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的创新。不要求学生写他们不愿写的,只能用套话、假话来搪塞的内容,而是把习作当作他们生活、情感、体验的记录,让他们自由表达。这样,小学生习作定能展示出不同个性、不同情感的千姿百态的“灿烂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