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生分层分级课外活动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2-04-29 00:44刘瑆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高校学生分级

刘瑆

摘 要 高校学生活动是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是高校学生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展现组织活力,体现高校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渠道。它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众多人参与的具有广泛凝聚力的活动。它具有吸引和团结广大青年学生的作用。而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构建分层分级课外教育活动体系,是高校学生活动的必然趋势。构建这样的体系,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拓宽学生的视野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影响深远。

关键字 高校 学生活动 分层分级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008-02

高校学生活动是学生管理的主要阵地之一,在丰富校园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学生活动的开展却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活动质量下降,演变成为“为搞活动而搞活动”的恶性循环。学生活动应该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在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将教育和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学生活动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校园品牌的必然途径。如何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较高质量地开展学生活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构建分层分级课外活动体系势在必行。

一、目前高校学生活动的现状

(一)活动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各级团学组织及学校相关管理部门都举办学生活动,组织者为了活动而举办活动,活动本身没有明确的主题,为了活动能顺利开展强制学生参加,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起不到锻炼作用。普通学生为参加活动疲于应付,学生干部为执行活动方案本末倒置,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横幅签名、讲座问卷、班会团课已经成为学生活动的固定节目.大部分横幅内容空洞毫无意义,部分问卷缺乏科学性参考度较低。一些班会团课形式单一缺少新意。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影响校园文化的质量。

(二)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活动依靠学生会或其他学生组织完成组织策划和执行工作,而其他大部分学生的角色只能是群众演员。活动受众面狭窄,违背了学生活动的初衷。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集中在低年级,大部分高年级学生完全游离于各种活动之外.甚至产生倦怠感,感觉自身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面对如出一辙的活动模式,只能无奈地避开。

(三)活动定位不准

学生干部来自学生,应该走到学生中去,学生活动也是如此。我们要杜绝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学生活动应具有某种教育意义,辅助管理的作用。学生活动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特殊性,及面向全体同学,又能照顾到极个别的同学,做到让广大同学愿意都参加活动,充分享受活动的过程,活动结束之后能有所收获,对其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构建分层分级的课外活动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分层涵盖校级、院级、班级三层分级理念,分级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四个年级。针对活动体系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的活动,所考虑的活动重点、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方法都不一样。构建分层分级课外活动体系,其意义在于:

(一)分层分级活动体系能树立科学的学生活动价值观

解决高校学生活动面临的难题,需要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树立科学的学生活动价值观,做到以学生为本。分层分级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把所有的活动按照专业和年级划分,明确各类活动的作用,了解活动的目的,让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在自己愿意参加的活动中锻炼才干,增加见识,把维护和发展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分层分级活动体系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校长期固有的学生活动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对于培养创新型学生人才的要求已相差甚远。构建分层分级的学生活动体系,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再被动接受,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及创新能力,所有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都必须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分层分级分类的课外活动教育体系

(一)分层设计,增强学生活动参与性,提高活动质量

每项活动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活动也真正能让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因此,在开展学生活动之前,首先要研究学生活动的主体——学生。目前,积极参与到学院各类学生活动的主要是学生干部和少数有特长的学生,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应该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情况,针对差异进行分层设计,开发出更多的学生参与性强、教育性强的活动,充分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通过开展党团活动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或政治学习;通过新生见面会、贫困生慰问会、问题学生座谈会、随机学生团体座谈等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得到沟通,问题得到解决;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艺术节、晚会等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组织策划能力、表演能力等,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组织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时,尽量兼顾全体学生,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这样学生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分级组织,增强学生活动组织者的积极性

学校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各班、各社团都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每一级组织在开展学生活动时有不同的定位。学工部、团委要开展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综合类活动;各学院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科技文化类活动;各班要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各社团要结合社团特点,不拘一格地开展繁荣校园文化的特色类活动。

(三)分类指导,增强学生活动科学性

学生活动的开展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思想性与时尚性相统一,传统型与创新型相结合,以广大学生参与为主、高雅文化展示为辅的原则。从理论信念类、科技文化类、素质拓展类、身心健康类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活动,增强学生活动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高校学生分级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课外活动类作文
分级诊疗路难行?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