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校本管理提升行政效能

2012-04-29 00:44魏苏丽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23期
关键词:校本目标学校

魏苏丽

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建立推进学校发展的运行机制,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从许多有办学特色、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的成功经验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独特的校本管理和办学思想,二是行政效能和学校整体效益。因此,实施校本管理,对于提升行政效能和创造名牌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校本管理是学校自主发展的有效体制

“校本管理”的含义是指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为依据,结合学校周边社区环境,自主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特色,确定学校的组织行为和管理行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办学效能。校本管理主要是实现学校管理自主化、管理人本化和管理人性化。

1.实施校本管理的必要性

学校管理主要有两个内涵:一是外部管理,即学校外部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解决学校办学中的共性问题;二是内部管理,即学校通过自身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创建办学特色。实施新课程前的学校管理制度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外控式的管理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

①政校不分,学校法人地位、主体地位不明,教育法规制度不健全,依法治校不落实,学校办学主权不充分。教育行政机构不但掌握教育政策的制定,而且还掌握一些学校常规管理,比如教学、财务、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权力,教育行政机构对学校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决策负最终的责任,这样易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及官僚化的弊端。②学校内部迫切需要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否则将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学校运作主要是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但是面对时代的转变和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高的期望,以过去的管理方式,学校无法灵活地作出相应决策以满足新的需要。因此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往往表现为决策的单一化,表现为教师适应领导者,而领导者如何关注教师的所思所想则相对缺失。③社会对学校的监督机制和支持系统严重缺陷,家长和社会的知情、参与和选择机会很少。总之,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及管理中的体制化、制度化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已成为制约学校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依附走向自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最大障碍。

2.校本管理的优势

校本管理的优势在于学校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资源,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同时给予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多的参与校政决策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学校职能转变分析,校本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①从追求标准化、同一模式到强调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向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方面发展;②从单一决策中心发展为多极多个决策中心,决策结构从集权走向适度分散;③以责任为中心的目标管理从外控型走向自主型,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④信息结构从层次式向网络式演变。

二、构建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1.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的建设目标

①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教育制度创新,构建开放型、多层次、多规格、多模式、多样化、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基础教育新体系。②激发学校活力,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以校为本”落实到“以教师为本”,最终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③构建学校与社会、家庭联手的多渠道、立体式教育网络,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源,使学校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④加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新时代的教育专家。

2.构建现代学校校本管理质量目标

学校的质量目标就是学校在一定时间内想要达到的质量水平,或取得的预期质量成果。质量目标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为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等了解学校的质量水平、评价学校质量,乃至选择学校提供依据和参考;②为整个学校、学校内部各部门和个人的质量工作指明方向;③为衡量整个学校、部门和个人质量工作成效提供标准;④激励职工的干劲。比较而言,质量方针是总的质量宗旨、总的指导思想,而质量目标是比较具体的规定,是对质量方针的具体落实。

学校的质量目标可从以下方面界定:①质量特征,包括教育教学输入、教育教学教程和教育教学结果的质量特性,如师生比、骨干教师比率、服务态度、学校特色、升学率、合格率、优秀率、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学生满意率、家长满意率:②比较特性,如达到同类学校或本地区中上水平;③质量改进特性,反映学校教育教学进步的指标;④时间特性,目标总是一定时期内的目标,比如一所基础薄弱学校确定的目标是三年内在教育教学质量上达到本地区中等水平。

3.构建校本管理目标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为使各项制度较好地发挥引导人、教育人、规范人的作用,在制定制度时要力求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易于操作。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奖励措施。奖惩分明是从严治校的最重要的体现。物质奖励、职务提升固然很重要,但是精神奖励更不可忽视,如表彰先进,让其承担重要任务,参与学校决策等等,都能使教职工产生成就感、信任感和受人尊重感,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目标管理对激发积极性和提高工作绩效有积极的作用。把目标定得明确具体,要比仅仅提出整体要求好得多。因此,要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必须把学校整体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建立“学校阶段目标——部门局部目标——个人具体目标”的三级目标管理网络,形成分级目标,层层管理,人人负责的目标管理系统,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井然有序。

为了发挥好目标导向和激励的功能,在制定目标时,我们着眼于三个方面的要素:

①尊重教职工人格,实施人性化管理。教育工作的主体是人。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既要把教育者看作是社会的存在,又要把他们看作是个体存在,将目标定位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者完美人格的形成上;把社会的期望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发展的大目标与个人奋斗的小目标相联系,从而更好地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职工作。②鼓励参与决策,确立现实性目标。鼓励教职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和讨论,提高教职工对目标的理解和认同,使目标实现成为可能性。管理是双边活动,再先进的方法,没有被管理者的自觉接受,最终依然难以发挥其最大效益。现实性目标,它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的现实性;二是心理的现实性。教育是以生活在社会上的人为对象的,目标的确定要适度,既要考虑到教育者的因素,又要考虑到被教育者的因素,应体现“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目标定得太高了,与教职工心理承受能力相差甚远,可望而不可及,会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目标定得太低了,唾手而得,则起不到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③抓好目标运行,保证有效管理。这是目标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目标可操作性越强,其管理就越有效;反之,管理的有效性就越弱。因此,实施有效管理应将目标量化,并提出具体要求,进行量化考核。对一些无法量化的指标,要采用定性的方法,提高可考核性。

三、优化校本管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抓好班子建设,提高办事合力

根据“雁阵效应”的原理,联系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就是要求整个学校的各个部门行为既要服从全校行为的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又要有协作精神,并通过追求部门行为和全校行为的和谐一致,来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之目的。

首先,加强班子自身思想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办事效率和办事能力。“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要求教师做到的,行政领导首先做到。以身作则,做师生的表率。以勤政、廉洁自律,树立公仆意识和事业心、责任感。其次,实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负责制。他们有岗位,有职责,有权利,通过锻炼、工作研讨等形式,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学校的支柱力量。第三,确立科学发展观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形成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实绩、讲奉献的教育教学氛围。发扬五种精神: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加强精神上的凝聚,形成群体正气。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人性化管理

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丛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管理专家们将此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森林效应”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是在集体中通过与人交往、与人竞争而成长的,集体的要求、活动、舆论、评价和成员素质等都对个人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集体往往造就心智健康的人,不良的集体,往往造就心智不健康的的人。“森林效应”对学校教育工作颇有启迪:校长要善于利用集体的作用来促进教师个人心智的健康成长,即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教师之间、教师与其它学校教师之间多一些交往的机会,通过交往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加速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竞争、向上的良好集体氛围,让教师在这种良好集体氛围的长久熏陶下,寻找到竞争对手,感受到工作压力,激发出工作动力。

校长的权力实现,是全体教师支持的结果,校长权力价值就在于为教师工作的成功和教师素质的优化服务,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尊重教师,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地位。同时,实施校本管理,关键是教师。教师综合素质优越,直接体现学校的知名度。因此,重点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抓好教师的业务培训,是学校的当务之急。学校要为他们的成长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搭建成功的舞台。政治上多关心,生活上多照顾,教学上多信任,教改上多支持,鼓励他们“冒尖”。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让他们承担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拓展其发展的空间,使他们成为教学上的排头兵、教科研的领头雁。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函授和自学考试,要求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使教师既有学历,又有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

学校制度建设,尤其是内部制度建设受制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的组织功能、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都会对学校制度产生影响。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是学校更深层次的修炼,也是现代学校校本管理的主要内涵。制度建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学校内部人员的行为规则调整,使传统的行事规则发生改变,实现学校的自主。学校的自主即意味着对学校的各类组织和权限重新设计,学校工作人员工作性质进行调整,决策意识规则进行调整,由权力分配转向责任共担。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提高“目标意识、自主意识、专业意识、参与意识”的激励机制,是探索现代学校校本管理制度的一个切入点。其中,尊重教师的发展需要,是制定目标的出发点。学校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同时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这是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专业的学习机构应有的功能。如通过设立教师专业成长制度、校本培训制度、课程开发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行政领导与教职工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才能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人和”也是学校凝聚力的表现。教职工工作在良好的管理环境之中,会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多一份支持和理解,少一份矛盾和内耗。

所谓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所预定的目标去行动,去开展具有一定方向性的工作。简言之,就是要控制人的行,并且还要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努力地去做,而不是强迫他们消极地、被动地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工作。人是复杂的个体,用行政命令、强制手段是无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只有掌握了人的思维活动规律、人的行为规律,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见性和控制力,管理才会有成效。因此,建立良好的管理环境,是实现学校工作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校本目标学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我们的目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