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摘 要 “学会关心”是整个德育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生活德育方面来论述孩子的爱心在哪,以及怎样培养孩子的爱心,我们期望这些孩子将来都能过上德化的生活。
关键词 生活德育 爱心 德化的生活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001-03
在我国,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结婚生子,越来越多的人为孩子没有爱心的举动感到担忧,今天,我们关注德育,进行德育,也有不少人提倡生活德育,我想,培养一个善良的人应该是德育的重点吧,人,因为善良,才不会去伤害别人,去危害社会。而一个善良的人,首先要有爱心。因此,从小培养一个孩子的爱心很关键。
爱心的范围很大,也不能完全具体化,下面从孩子的生活入手,给爱心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分类。
一、爱心的表现形式
(一)培养社会公德。1.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使用文明礼貌用语。3.爱护公共环境及自然环境。4.爱护公共财物。5.爱护动物、植物。
(二)关注他人需要。1.尊重他人人格。2.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3.珍惜他人生命。
(三)关爱个人情感。1.尊重自己的亲人和朋友。2.珍惜自己及亲人的生命。3.主动帮助亲人和朋友。
基于上面的分类,我们再来看看目前爱心教育的不足。
二、目前爱心教育的不足
在我们的长期教育实践中,最常见的爱心教育模式就是通过观看具有感染力、观赏性的影片来激发人的爱心,或是讲述感人的故事等等,现在也会有计划有任务的组织学生去帮助老弱病残,事实上在这样的任务结束后,孩子们真能明白爱心的意义吗?他们又能真正做到有爱心吗?我看未必,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 中国父母缺乏爱心教育的具体指导思想
家庭教育也是孩子教育不可以缺少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我们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爱心教育。更多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而学特长也是为了升学,将来考个好大学。我们从小就忽略了教育孩子要成为一个好公民,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有些孩子可以说是在带着家人的升学希望生活,他们基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爱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启蒙教育相当重要,而我们大多数父母选择让孩子接受教育,是为了一个好大学,而不是培养一个时代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同时,我们都知道任何教育都需要言传身教,而孩子成长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他们的成长关键期,我们错过了,就很难弥补。父母自己不知道该怎么进行爱心教育,可能是因为父母也没有接受过爱心教育,或者说父母自己都意识不到问题,谈什么爱心教育。当孩子长大,父母发现孩子缺乏爱心的时,他们着急了,开始意识到了孩子缺乏爱心不是件好事,即使这样,父母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能培养孩子的爱心,但父母错过了最佳教育时期。其实现在很多父母也很困惑,不是他们刻意回避爱心教育,而是他们自己缺乏爱心教育的方向和爱心教育的能力。
(二)媒体宣扬的爱心教育流于形式
各类媒体节目或内容,现在包括动画片、游戏在内,很少有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为了收视率,为了金钱,很多人放弃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他们只是在简单机械的模仿。而现在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孩子与电视、电脑网络相处的时间又相对较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但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孩子自己选择打发时间的方式时,他们更多选择电视和网络。所以电视和网络也应该承担孩子爱心教育的帮手。
再看很多新闻类报道,当某种弱势群体需要帮助,往往是捐助金钱,给那些贫困孩子捐助的时候不是金钱就是新衣服、新玩具,难道金钱就代表了爱心?很多时候,孩子理解的爱心就是给别人钱。一种极端孩子把自己的零花钱全捐了,父母着急了,适当帮助别人就好,倾家荡产又不合适。对于现在的独身子女,有一种孩子听到要把自己的钱给别人,不乐意。弱势群体除了需要钱,还应该需要情感关怀。可是我们的媒体往往只关注钱,不会提到情感关心也是一种爱心表现。
(三)传统教育的误区:今天关爱他人,是为了明天得到别人的关爱
很多公共场所的宣传标语大意基本是今天你关心他人,明天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所以孩子们理所当然认为:今天我付出爱心是为了等待明天别人给予我爱心。因此一段时间后,孩子如果出现某种需要不能被满足,他就会说我曾经帮助过他,他为什么不帮助我。付出是为了得到回报,这样的心理,注定了爱心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一个人就很难坚持拥有爱心。
还有一些孩子,物质上可能什么都不缺,在这个价值多元的社会里,他们感到自己无所不能,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关爱。既然给他人付出爱心是为了得到明天的爱,而一个自认为什么都不缺的人怎么可能主动关爱他人。
(四)关爱意识狭隘:仅限于关心自己的亲人和熟人朋友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而很多人把中庸理解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认识的人与我无关。所以说爱心仅限于我们的熟人里: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等等。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就局限于自己熟悉的人。我们只对自己熟悉的人施与爱心,而那些陌生人,是无法得到别人的爱心的。孩子也学会了这样的模式,以至于长大后,很多人人际关系紧张,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因为不付出爱心,别人也不会关注他,因此他就会认定这个社会没有爱心。
我们在抱怨别人没有爱心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爱心?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爷爷奶奶辈的心肝宝贝,他们习惯了接受爱心,他们缺失了爱的能力,他们有些甚至不知道关爱自己的父母。父母把所有的爱心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却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 。如果我们能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也许自己的孩子早学会了关爱。
以上并不是导致今天很多爱心缺失表现的所有原因,这只是一部分,或是一个方面。针对以上的情况,我提出以下缓解策略。
三、培养孩子爱心的有效途径及方法
我始终坚信,人心是向善的,人的爱心也是可以培养的。从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孩子的爱心,孩子有了爱心,就能拥有德化的生活的一个良好开端。
(一)社会环境强化爱心教育
社会环境是复杂的,孩子们也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培养孩子的爱心,是为了孩子能拥有充满爱心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组成了社会。同样,社会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爱心舞台。
1.爱心宣扬应该真实。孩子是世界是纯真的,他们的眼里容不下欺骗。他们的爱心受到了欺骗,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社会媒体在宣扬爱心的时候,应该真实,孩子们能接受。
2.爱心行动是相互的,社会也要提倡感恩。虽然说爱心教育最好能做到内化,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去表达自己的爱心,但每个人心理也是正常的,需要回应的。比如公交车上有人让座,被让座的人起码可以说声“谢谢”。
(二)学校生活体现爱心教育
学校是目前德育开展的最有效的场所。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更能学会爱心行动。我们学校和老师又能做哪些呢?
1.老师自己对学生应该有爱心。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几乎都有深深的敬畏,所以老师的爱心对学生尤为重要。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他更能积极向上。
2.关注孩子的爱心行为,及时表扬鼓励。课堂外,孩子的礼貌行为,我觉得老师应该回报以礼貌的方式。比如很多时候学生跟老师打招呼,有些老师不理会,时间长了,孩子心里就会形成成人与孩子的不平等的观念。孩子课后主动帮助同学或是老师,老师也因该及时表扬。
3.关注孩子的无意识行为,及时沟通。有时候在课堂上,孩子可能会有意外真实的表现。我有幸去听过一堂小学二年级的德育课,有个小孩说自己被父母打时,同学们哄堂大笑,那一刻,我在想,孩子的爱心哪去了?老师没有当面制止,不知道事后老师会不会处理。至少在我看来,老师是应该引导的。
4.鼓励学生相互表达爱心。学校生活中,同学间的交往很密切,从课堂到课外,总有同学出现一些小状况,很多微小的事情,很多人会忽略不计,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关爱。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学生爱心的最好情境。
5、组织爱心活动,长期坚持。爱心活动不是一种形式,学校的爱心活动也不是为了课程设置或是应付检查而做。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树立表达爱心是你力所能及的,不是为了得到报酬或是表扬。
(三) 家庭生活坚守爱心教育
家庭生活,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心培养很关键,中国父母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是不放弃他们的学习成绩,今天我们应该看到我们也不应该放弃孩子的爱心教育。有爱的孩子就会少抱怨,他们更能健康成长。有时候有得必有失,父母不要以成人的心理来要求孩子。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孩子的很多言行都是模仿父母的,这点我们都认同。
2.允许孩子的本能行为,找机会悄悄教育。每个孩子在最初都有缺乏爱心的表现,但这不代表他们的主管动机,更多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没有发育成熟,而如果这个阶段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爱心教育,偶发的没有爱心的行为也可能成为将来的必要行为。一旦形成了习惯,要纠正就很难。因此,当孩子出现缺乏爱心的表现时,父母首先要能意识到,随即将孩子带到相对隐蔽的地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然后跟孩子讲讲道理,告诉他有爱心的表现是怎样的。因为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当面斥责,孩子会感到尴尬,难为情。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尊重他,他也会尊重父母的。
3.强化孩子的友好行为,帮助孩子树立爱心观念。我们都会念“人之初,性本善”,当父母发现了孩子的爱心行为,应该及时鼓励、赞扬孩子,收到表扬的孩子比较容易出现类似行为。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想起以前收到过表扬,可能他又会去做,相反,如果父母发现了,置之不理,孩子下次再做同样的事的几率又会小许多。
4.扩大孩子的交友范围,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孩子只是和父母在一起,一直得到父母的关爱,他是很难体会到爱心的。因为中国父母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和义务,即使孩子学着去关爱父母,这也是不够的。更多时候,大人会让着孩子,在家庭中,孩子是享有特权的。在外面就不一样,孩子与孩子是平等的,他在和别人的相处中才能体会到爱心。孩子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他能不能接受别人的友好行为,他又会对别人的关爱行为有何表示,父母都应该关注,适当引导,培养孩子表达爱心的能力。
5.创造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培养孩子关爱小生命。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及小动物,哪怕是一种蚂蚁,他们也都是有生命的,一开始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孩子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让孩子明白,不仅要对人要有爱心,对其他动植物也应该有爱心。比如,看到一种蚂蚁在地上搬运食物回家,有些家长会不放孩子看,有些孩子会踩死蚂蚁。孩子是有好奇心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观察蚂蚁,让孩子学会表达蚂蚁的特点。孩子连小生命都珍惜,就应该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自然有爱心。
古今中外,德育是个永恒的话题。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宿与爱的需要是人的最要需要之一,且是一种缺失性需要,假如一个人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关爱,会给其人格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提倡从生活细节中开展德育,从小事培养孩子的爱心行为,也让孩子体会到爱的温暖,力图通过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力图使学生达到爱心行动四个层次:关爱自己,关爱亲人,关爱身边的他人,关爱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