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粉琴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应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每一名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优化数学思维教育. 下面,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为启发学生参与、组织数学教学的前提. 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课本中的导图、引例、阅读材料、课题学习材料的功能. 此外,还应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知识背景、数学故事、数学趣题等. 笔者在教授“几何图形”一课时,先向学生介绍“几何”一词的来源和本意,让学生了解到“几何”含义原本是“测地术”. 在介绍“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先介绍身边的“滴管中的点滴成线”可看成点动成线的实例;“雨刮器”可看成线动成面的实例;“硬币转动成一个球”可看成面动成体的实例,再要求学生说出一些实例. 从而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便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活动.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勾股树”,并告诉学生“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自古以来它的证明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其证法至今已有四百种之多,是几何定理中证法最多的一个. 期中我国古代数学家证明勾股定理的独特风格,在数学大苑中开出了一朵芳香的鲜花. 三国时期数学家赵爽(公元3世纪初)的证法(如下页图 1 ) ,很是巧妙!赵爽证法之妙,妙在“弦图”. 在赵爽之后不久,我国数学家刘徽(公元3世纪)更加巧妙地设计了一种“弦图”(如图 2 ) . “弦图”变化无穷,形状各异. 我国古代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圖”已不下 200种.
不需用任何数学符号和文字,更不需要进行运算,隐含在图中的勾股定理便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是多么神奇的“青朱出入图”啊!无怪乎数学大师华罗庚提议,将这幅图给“外星人”,拼图证法是其中一类较好的方法. 笔者提供给每小组学生 4 个直角三角形,要求通过拼一拼、推一推得出勾股定理结论. 最后告诉学生图 3 是最常见的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利用面积之间的关系,你会证吗?其中图 4 就是图 3 的一半,拿破仑总统曾用它来证明勾股定理,你会证吗?以境寻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思维,使数学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丰富多彩、受学生欢迎,从而使学生兴趣激昂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注重探究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认真参与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中人人都能参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师备课时特别要关注的.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 如果数学题目设置得不合理,那么将会阻碍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参与. 因此数学教师在备课选题时要注意把握梯度、难度,多开展题组探究教学,题组教学后要及时总结方法.
四、及时做好反馈调整,强化学生意愿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教师及时把学生参与的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通过课内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巡视检查、表情观察、板演、小测、练习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课内阅读、课外练习和课后复习等情况.
课堂上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或概念理解错误,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或思维方法不对等. 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又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随机提炼出反映问题本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使矫正有的放矢.
板演是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的重要渠道. 对学生板演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 通过分析,及时给予评价,将学生所需的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信息畅通,缩小与教学目标的偏差,努力做到教与学的同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五、重视课后小结归纳,提高学生深度参与
小结归纳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师生的小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总之,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变“教学”为“导学”,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