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会永
摘 要 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目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社团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组织管理机构官僚制化倾向明显。校本志愿活动品牌通过社团内外力量的联动,为社团发展提供共同愿景,激发会员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社团管理民主化,建立社团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走出低水平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校本活动品牌 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 可持续发展
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目前已经成为志愿者群体的主力军,他们在公益服务、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服务、扶贫开发、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但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普遍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活动普及面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欠缺、组织机构缺乏创新能力、志愿者能力不足等,亟需走出低水平发展的困境。
1 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发展困境
1.1 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意识薄弱,缺乏持久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的行为和动机不相一致。志愿者本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的服务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但据笔者在高校的多年观察和了解,多数大学生加入志愿者团体的初衷只是多交朋友,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且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进入社团的组织管理机构得到较好的锻炼。一些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团干疲于应付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活动过分追求社会效益,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贯彻和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普通社团会员参加活动的次数较少,且得到锻炼的意义不大,无法满足会员的自我归属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等,久而久之就会对社团失去兴趣,使社团失去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另一方面,多数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者活动中乐于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但疏于审视自己,且对自己的个人素质并不在意,如在校园内乱扔垃圾,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现象可谓是普遍存在。大学生志愿者并没有在这些领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这些现象表明,一部分大学生加入青年志愿者团体存在沽名钓誉的倾向,而不是从心理上真正去践行志愿者协会的宗旨和精神。
1.2 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管理官僚制化明显,管理团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高校社团组织机构健全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但社团管理的官僚制化则会严重阻碍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校社团的官僚制化倾向主要指我国高校社团控制、组织、管理上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具有官僚制的某些特征,即是由制度、规则等明确规定并通过层级制来协调的专门化的权限和行动。强调非人格化的特殊品格以及服从于理智上可加分析的规则,组织成员依照这些规则,以一种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的精神行事,保持公平、情感中立的态度。”①目前,多数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组织机构庞杂,层级分明,人员众多,机构设置臃肿,且管理干部官僚习气重,理事会会议程式化严重,民主化欠缺,会员发表意见和被采纳的机会少,难以做到以人为本,无法树立起作为“爱心家园”中枢的威信。
因此,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意识薄弱,管理机构缺乏民主,致使社团内部缺乏持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因。
2 开拓校本志愿品牌,引领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可持续发展
2.1校本志愿品牌活动,应为社团全体成员提供发展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社团根据现有资源和未来发展的的方向进行分析、切磋和交流,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是学生社团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在为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依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增强本社团的综合实力以及影响力。”②学校是社团成员的家园,对社团成员而言,具有天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社团成员之间达成活动的共同愿景。每个大学生志愿者都希望自己的“家”和谐美丽,只要是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活动,都能够获得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持和参与。一旦有了一定的成效,必然会带来成就感和大学生更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为社团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
2.2校本志愿品牌活动,利于使社团成员从兴趣参与转化为主动的公民参与,为自我的成长和社团的持久发展获得内在的驱动力
志愿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生活品质,更是公民精神的体现。在参与校园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将对活动的新鲜感和兴趣,逐渐地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校园各方面的建设中,在充分施展自己才能,获得成就感的同时,逐渐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并最终获得自我的发展,与社团的发展形成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
2.3校本志愿品牌活动,利于破除社团管理的官僚作风,走向民主化
在高校社团管理中引入品牌意识,是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体现。品牌活动具有知名度高、影响力强、人员参与广的特点。一个成功的校园志愿品牌活动,不是单靠几个管理干部的几次商议就能攻克和完成的,需要社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甚至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意见和建议,项目团队成员之间民主协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使管理走向民主化,以便找到最能够促进学校发展和社团自身发展的契合点。
3 校本志愿活动实施的联动机制——以校园环保志愿品牌活动为例
校本志愿活动,可根据高校青年志愿者团体的宗旨和多数社团成员关注的校园问题选取,使之能够为校园新风尚的兴起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这里以塑造校园环保志愿品牌活动为例,来构建实施校本志愿品牌活动的联动机制。
3.1 学校团委主办校园环保志愿品牌活动——学校相关行政部门形成联动
囿于当前学校管理的行政层级关系,活动应由校团委主办,授权青年志愿者团体承办的形式进行。学校党委宣传部给予宣传上的支持,如宣传场地、宣传媒介等使用上的优先权;学生管理部门在相关规章制度方面,给予协调;学校后勤在活动设施等方面给予帮助等,形成党委领导,团委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的管理格局。
3.2 青年志愿者团体承办校园环保志愿品牌活动——社团内外形成联动
(1)团队招募与策划——社团内部与外部的互动。这项活动涉及面广,需要人员多,花费时间长,任务艰巨,所以必须做好策划。策划团队的组成人员,可以从管理干部中挑选,也可以从全体会员中遴选,或者从全校范围招募,将对这项活动真正感兴趣、愿意奉献时间和智慧,富有爱心,有毅力坚持下去的志愿者招募到策划团队中。社团内外的成员通过思想的激烈碰撞,制定出符合社团实际和学校实际的活动策划方案,把活动分工、制度和激励措施等考虑周详,确保后面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2)志愿活动的执行——各方人员为了共同愿景而努力。品牌活动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激情、智慧和信念。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严密分工。将社团成员分为多个活动项目小组,基本上以社团成员所在院系(班级)为小组分工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院(系)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 建立校、院(系)等多级活动小组架构,实行学生社团挂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鼓励社团成员跨专业组合,以充分交流意见和了解情况。各个项目小组受社团策划组的统筹指挥。二要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布告栏、横幅、海报、校内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介,积极宣传其活动特色及活动意义,全面动员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不良行为的局面。三要严格执行。各个活动执行小组与所在班级的干部联合,约定制度,在上课阶段密切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制止其不良习惯。一旦有不良行为的发生,则接受青年志愿者团体和班级的处罚。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则可以组织环保方面的专题片、报告、环保时装展等来供广大学生观看。如果发生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则与项目策划组及时沟通,必要时请校级管理部门来帮助解决。
(3)志愿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社团持续良性发展的外部动力。校园环保志愿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因为多数学生积习已久。这是一个与旧的不良习惯做斗争、相对比较枯燥的活动执行过程。执行成员在重复性的工作面前容易懈怠,在遇到来自他人的刁难或责难时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实施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使之制度化。 在创建一套制度严格、职责分明、适应个性发展的优良制度之外,校团委和社团都可以采取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重要内容, 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成效显著的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优秀社团、优秀会员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开始的工作任务开展,到成效显现后的情感投入,再到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萌生,社团成员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奉献心理逐渐转化为自身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建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体验到建设自己家园的快乐,体验到一份努力一份收获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主人翁的精神,升华了社团的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