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学教学来些“夸张

2012-04-29 21:41徐顺湘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本质特征白球红球

徐顺湘

人们在文艺创作中常用夸张手法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同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夸张的方法来形容、表达或说明数学知识,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夸张让感知更“给力”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窗户,是人们深入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特别需要先从感知窗户里得到一定的感性知识,作为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诱因和基础。实践证明,教学中巧妙运用夸张的方法,可以使感知活动变得更加充分、更加鲜明、更加生动,从而增强感知的效果。

小学生的认识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学时可以给感知对象来些“夸张”,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如教学《认识分数》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一个整体”的概念,我先让学生说一说“1”能表示什么。刚开始,学生所说的是“1”表示1个同学、1本书之类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此时的认识还停留在“1”表示单个物体上。在我的启发诱导下,学生说出“1”还能表示1个小组的同学、1个班的同学、1所学校的同学……在此基础上,我用夸张的语气说:“1”能表示全中国、全世界的人吗?这样,学生对“一个整体”感知得就非常充分。

比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夸张的方法增大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异,可以使呈现的感知材料更加鲜明,利于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点。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出示: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变了吗?面积变了吗?不少学生认为周长和面积都没变。教师要让学生理解面积变了,而且是变小了,首先要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面积的变化。为了突出效果,教师在操作时把长方形框架特意拉得扁扁的,学生一眼就看出面积明显变小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面积变小就容易多了。又如,在学生初步学习了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后,一位老师出示:比较3.5和3.49999999999的大小。小数部分位数的明显悬殊,使学生不仅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与小数部分位数的多少无关。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夸张的言行或演示,让学生获得生动的感知。比如教学射线时,我在黑板上将线段一端延长的时候,故意用夸张的方法,一边不停地做画的动作,一边说:“如果让我画一辈子也画不完。”学生在老师滑稽可笑的夸张言行中,开启了想象之门,真切地体会了射线的无限长,这比仅用“无限”这一空洞词语来叙述,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一位老师大胆运用夸张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以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和圆形为轮子的四种车进行行驶比赛的情境。非圆形车轮的车子行走时颠簸起伏,逗得学生直乐;圆形车轮的车子走得又稳又快,令学生惊叹不已。学生从夸张的演示中,具体而真切地感悟到圆与众不同的特点,为认识圆的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夸张让理解更深透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成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以为夸张不失为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好方法。

运用夸张法可以帮助学生舍弃非本质特征而抽象出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如教学《认识分数》时,为了强化对部分与整体之间关系的感知,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师:这是一张方格纸,从中剪下这样的4格(如图1),把它看做一个整体,请你用剪刀把它平均分成4份。想一想,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生:把4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师:这是从方格纸上剪下的8个方格(如图2),能把它看做一个整体吗?你能把它平均分成4份吗?请你将剪下的每一份有序地摆放在桌上,然后相互说一说,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师:如果把12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16个方格呢?100个方格呢?1000个方格呢?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生:虽然方格的总数不相同,每份的方格数也不同,但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份都是整体的。

上述教学过程中,在把8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时,教师就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平均分的份数和把2个方格看做1份,即突出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方格总数的逐步变化,尤其是100个、1000个这些比较“夸张”的个数,渐渐消除“方格个数”这一非本质特征对学生的干扰,从而顺利抽象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的本质特征。又如教学《可能性》时,老师让学生在装有1个红球和5个白球的袋子中摸球,当前6位同学摸到的都是白球时,教师说:是不是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口袋里不可能摸到红球?学生凭生活经验一致认为只要坚持摸下去,总会摸到红球的。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猜一猜摸多少次会摸到红球呢?摸100次、1000次……就一定会摸到红球吗?那要是口袋里装的是10个白球1个红球,或者100个白球1个红球,甚至1000个白球和1个红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这里运用夸张手法,让学生深刻感悟了随机现象。

运用夸张法还有利于学生对本质特征的深度感知,从而透彻理解数学知识。如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我在方格纸上出示长方形ABMN(如图5),先将AB边分别移至CD、EF位置,问学生得到的是什么图形?然后教师边说边演示,如果将长边再移至GH位置,得到什么图形?再移至IJ的位置呢?再移至KL位置呢?在上述动态演示的过程中,学生深刻感悟到:尽管从EF→GH→IJ每次都只缩短了一点儿,但长和宽的关系却发生了变化,即不相等→相等→不相等。在一系列变化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明白当长和宽相等时,得到的图形就是正方形,因而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达到了透彻理解的程度。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白球红球
一题两解应用题
球的颜色
关注问题本质 提升数学素养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盯住诗的本质特征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论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概率与统计高考解答题考向
走迷宫
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