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 利用课本积累课外语言的捷径浙江常山县二都桥小学

2012-04-29 21:41黄秀英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谚语生字课外

黄秀英

积累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本色任务。《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课外语言的积累,对每个学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对小学生来说,除了优秀的诗文,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都是非常值得积累的语言材料,因为这几类语言精练、意义深刻又富有表现力。很多语文教师与笔者深有同感,都积极引导学生去积累这些语言。如有的让学生每天摘抄并记忆一定数量的成语、谚语或格言警句等;有的在黑板上开辟“成语角”,在教室的墙壁上设“谚语廊”“格言警句苑”等,利用课前三五分钟时间记忆;有的让学生买《谚语一本通》《格言警句集》,每天背诵,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虽然师生都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学生也记忆了不少的佳词妙句,但所积累的语言要么用不起来,要么词不达意,要么胡乱堆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理解。脱离了语境,学生记忆的只是语言的外壳,而对语言的内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怎么驾驭得了呢?二是忽略了运用。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能“理解”语言和“会运用”语言,是个体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顺势而为地为学生架设好阶梯并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才能使学生顺利实现从“能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怎么利用课本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呢?笔者积极寻找并开发课本中课外语言引进的“源”,这个“源”可以是课本中的字或词,也可以是句子或段落,甚至是单元的主题。利用学生字、学课文,盘点整个单元的课文的时机,引进与之相关的课外佳词妙句,让课外精言妙语汩汩地流进课堂,流进学生的心田。

一、 以生字为“源”,积累带生字的词语

中高段学生已掌握了两千多个汉字。在教学生字时以构词力强的生字为“源”勾联带有生字的耳熟能详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将生字纳入其词族或句群中。

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文中的生字“驰”时,按如下步骤来引领学生积累带“驰”字的常用的词语:

1.“驰”字会读后,让学生说出带“驰”的词语。(学生说出了飞驰、奔驰、驰名中外)

2.让学生查字典或词典补充带“驰”字的常见词语。(风驰电掣、纵横驰骋、心驰神往)

3.从字典上了解各词语中“驰”字的意思,飞驰、奔驰、风驰电掣、纵横驰骋中的“驰”是“奔跑”的意思,驰名中外的“驰”是快速传扬的意思,心驰神往中的“驰”是向往的意思。

4.在了解了以上词语的意思后朗读词语。

5.尝试运用。(在括号里填上带“驰”字的词语)

(1)内蒙古草原广阔无垠,马儿可(纵横驰骋)。

(2)去年暑假,我多么想让爸爸带我到早已(心驰神往)的北京看奥运会呀。

(3)常山胡柚(驰名中外)。

(4)一颗流星(风驰电掣)不见了。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应该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因此,语言的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风景,而课外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需要教师科学、精心的指导。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构词能力强的生字纳入其词族、句群中,借助同词族、句群来理解它的多种意思,这样变机械积累为意义积累,变零散积累为群体积累,实现了语言积累的高效化、优质化。

二、以重点句为“源”,积累能诠释句意的词语

笔者在细读文本时都会特意寻找课外词句的引进“源”。

如在细读《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读到“哟,鱼游到纸上来啦”,这不是对“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逼真”等词语的诠释吗?教学此文时,笔者先让学生理解该句的意思:聋哑青年画的金鱼跟水里的金鱼一模一样。再让学生尝试用词来替换这句话。学生说出了:逼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笔者补充了“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然后让学生看着课文上的插图从中选用一个词语,用句式:()人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说一句话。

生:一个小男孩赞叹道:他画的金鱼多活灵活现啊!

生:一位老大爷跷起大拇指赞叹道: 他画的每条金鱼都形神兼备哪!

生:一位中年妇女赞叹道: 他画板上的金鱼简直呼之欲出呀!

……

课内文本的有些句段是孕育课外一些精言妙语的“母体”,更是滋养其意蕴、意象、情感、色彩的土壤。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不仅具有文化的底气,而且具有解构和建构的勇气和能力。有了这种勇气和能力,就能将解读文本与学习、积累课外语言融合在一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有了相关的语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会更深入、透彻,凭借语境来尝试运用刚理解了的语言,这些语言将会更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被同化和顺应储存在大脑之中,才可能成为学生今后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的自由元素。

三、以重点段为“源”,积累体现其内涵的句子

语言积累的途径有生活中的语言积累、影视作品中的语言积累,最为重要和规范的是第三种——文本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积累、内化、吸收课文语言的主渠道,还是学生积累、内化、吸收由课文提炼而来的谚语、格言警句等的捷径。因为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无不蕴涵着文化和精神的养分。

笔者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时是这样插入相关句子的:居里夫妇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板书)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再让学生读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

紧接着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上其中的一句。

生:玛丽心想:有志者,事竟成,于是终日在烟熏火燎中一锅一锅地冶炼矿渣。

生: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一锅一锅地冶炼矿渣。因为她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于是坚持了三年又九个月,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生: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居里夫妇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

课文是所积累的谚语的注脚和演绎,谚语则是课文的概括和提炼。抓住课文中情和理的结合点,把文本的解读与语言的积累、运用及人文教育统一起来,教学就显得内涵丰富、韵味悠长了。再者,课文为所积累语言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也学到了积累和联想的方法。

四、以单元主题为“源”,积累与主题相关的词句

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来组成单元的。这为积累同类词句提供了便利。学完每个单元的内容后,笔者都会组织学生盘点课文,将能反映本单元主题的词句汇聚起来,使学生品尝一顿语言大餐,享受一次精神盛宴。

笔者教完了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后设计了如下练习:

1.在()里填上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

(执著追求真理或不盲从权威)的伽利略 (勤奋或专注或持之以恒)的聋哑青年 (精益求精或专心致志)的罗丹 (百折不挠或不辞劳苦或坚持不懈)的父亲

2.学了这个单元的课文,我积累到的句子有:(至少写三句)

事实胜于雄辩。《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父亲的菜园》 《鱼游到了纸上》

勤奋出天才。《鱼游到了纸上》 《全神贯注》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鱼游到了纸上》

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要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情知相携的境界。盘点与主题相关的词句,就是以主题为线,把散落在一篇篇课文里的“语言珍珠”串起来。每颗“珍珠”都是学生消化了课文后吸收的新认知,是生命自身获得的感悟,是蚕食桑而吐的丝,蜂采花而酿的蜜。它们犹如一盏明灯,将会照亮学生的人生路途。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要以课本为依托,找准课本中课外佳词妙句引进的“源”并进行深挖细刨,源源不断地从课外引进一股股语言细流汇入学生的语言仓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猜你喜欢
谚语生字课外
读儿歌识生字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生字辨识大闯关
养生谚语也要“更新升级”(上)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说说谚语
生字变身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