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激励型教学模式探讨

2012-04-29 00:44施然
科教导刊 2012年29期
关键词:公选课教学模式

施然

摘 要 本文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激励型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教师—学生、管理层—教师和管理层—学生三条激励链,并具体阐述了激励链的运用和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期望本文能为公选课教学改革提供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 公选课 教学模式 激励链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高校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由学生自由选学的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高校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针对如何提高公选课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发展的障碍,本文探索性地提出激励型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步骤,期望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有成效地激发和激励学生主动掌握课程知识、自觉提高学习能力,能够为公选课教学改革提供启发和借鉴。

1 激励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所谓激励型教学模式,本文定义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这一教学模式并不止于教学的形式,它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并不相悖,而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或者说“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即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尊重。因为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是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应通过衡量学生的全面素质来体现。激励型教学模式在于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变灌输式为吸收式,“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这是激励型教学模式的实质。

激励型教学模式包含了这样三条激励链:教师—学生激励链,管理层—教师激励链和管理层—学生激励链,三者关系。

第一条教师—学生激励链是普遍被认同的,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能激励教师上好课;第二条管理层—教师激励链是指学校管理层应该激励教师积极开课,专心备课,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条管理层—学生激励链则强调在激励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管理层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我们把学生看成是顾客,那么教师就是服务顾客的一线员工,做到让顾客满意,而管理层一方面应该支持和激励一线员工,另一方面也直接面对着顾客的期望,可以说后两条激励链是为第一条激励链服务的。

2 激励型教学模式的内容

2.1 教师—学生激励链

正如前文所提,激励型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设计,也就是把教学任务结合起来组成完整教学过程的方式。所以,教师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教学工具,以及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偏好等方面的需要,对教学任务进行精心设计,这样,学生就可能受到激励而努力学习。

(1)学生小组学习。现如今的大学生有着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适用于麦格雷戈的对人性积极评价的Y理论,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需要自己负责任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群体关系。学生小组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方法。给各小组安排任务,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学习,并做成书面材料,也可加入上台演讲的方式,作为他们课程的平时成绩。如经管类公选课,教师就可以安排为某一新产品设计进入市场的方法,为某一企业确定企业使命,或是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等的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并有充分的学习准备,并且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多方的观点,尝试多角度地认识问题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及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学习的内在因素。根据研究者的调查,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公选课时是以学到实用的知识为主要期望,认为公选课上能够接触到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的老师的不同教学风格,跳出了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局限性,对自己很有帮助。正如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所阐述的,激励因素应来自学习任务本身,来自学习本身产生的诸如成就感、认同感和成长等内在因素。那么激励学生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握好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比如,对那些学习上拔尖,期望继续深造或者跨专业考研的学生,开设更多的理论基础强化型的课程,内容上具有系统性和概括性,为他们考研创造条件。对于希望通过选修课为毕业找工作提供帮助的学生来说,内容上应贴近社会,更具有操作性,或与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资格证书”认定的要求对接。介于公选课的课时所限,教师应注重网络资源的开发,在网络课堂中提供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课件、实验资料、习题集、答疑互动等来丰富课程内容,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学习及检验,并使教师和学生就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多维度沟通。

(3)评价的公平性。除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以优质的课程本身吸引学生,最终学生的考核成绩应显得客观公平。如果学生付出了努力,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成绩,那么学生会去纠正自己的行为,结果可能是减少努力程度,增加逃课率。公选课的学生来源多样且复杂,对学生的考核方法至少需要做到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即告知学生成绩考核的标准,告诉他们如何能获得较高的成绩以及相对应的惩罚措施。

2.2 管理层—教师激励链

由于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名师开课的积极性不强,被调查学校高级职称任课教师呈逐年递减趋势,学校除应鼓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走上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第一线,还需要考虑如何激励入职不久的新教师。我们可以运用哈克曼(Hackman)和奥德姆(Oldham)提出的工作特征模型(job characteristics model, JCM)来分析。这两位学者认为,任何工作任务都可以通过五个核心工作维度来描述,它们分别是: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自主性和反馈。

JCM研究发现,前三个维度能共同创造出有意义的工作,如果工作有这三个特征,任职者会将他的工作视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和值得做的,员工会获得内在的激励。那么,无论是对新老师还是资历老的老师,学校管理层都可以通过创造这三个维度来激励其积极开课,好好上课。如构建起共享知识的学习平台可以培养教师的技术和才能多样化;规划课程的整体架构,在课程内容上、价值追求上做好分工和协作能带来教学任务的完整和同一性;在课程建设上投入一定的经费,给予较为优惠的课时补贴,遴选出一部分质量高的公选课程重点建设,鼓励教师群策群力,组织编写先进的教材,使其最终成为学生普遍欢迎的热门课程,对教师工作产生实质性影响即带来重要性。

2.3 管理层—学生激励链

学校管理层对学生的激励可以运用目标设定理论,此理论认为具体的目标能提高绩效,困难的目标如果被接受会比相对容易的目标带来更好的绩效。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帮助学生设定具体的选课目标,并适当增加目标的难度。

具体的选课目标取决于学生的知识需求、兴趣所在和知识结构,教学管理部门应提供每门课程的信息,对课程的性质、内容、特点、学分、教材以及任课教师信息等作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体系,指导学生选修理想的课程,避免学生选课的随意性。针对性地做好公共选修课程的选课工作,纠正学生选课时的功利性倾向,认识到要通过公选课的选修,去领略不同学科的名师风采,接触不同学术领域的思想体系与思维方法。

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往往存在一个倾向,公选课的课程通过应该是轻松容易的,由此在学生的观念里认为公选课能过则过,过不了最多没拿到学分,这样的管理方式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于教师来说很难改变这种来自管理层的导向,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公选课的学习不重视,既不购买教材,又很少听课,期末课程考试时投机取巧,也挫伤了教师的授课热情,并且一些要求较严、难混学分的课程则会无人问津。所以,增加目标的难度,是指高校管理层要从思想上深切认识到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对提高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影响,加强选课规则的制定,以强调公选课的日常管理和最后考核,如凡缺课次数过多的学生取消下轮选课的资格,以此来敦促学生学好公选课。

3 激励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避免在运用过程中存在无序的状态,使三条激励链相互作用,有效实施,我们可以按照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按以下5个步骤实施激励型教学模式:

(1)学习需求的分析。课程内容、学习本身会带来激励效果,因此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每一类课要委托教学负责人,并依托各相关二级学院的师资力量,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并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的实际,建设起各具特色的不同门类的公选课,其中重点建设核心选修课,培养一支较稳定的教师队伍,以满足不同学生选课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制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学校公选课教学目标的设立,需要管理者深入考虑公选课的价值、地位、应该和能够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才能够通过目标来激励学生乃至教师,一方面提出了对学生的期望,一方面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起到指导开课的作用。正如前文做说,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因此,目标需要细化为一组比较详细的、具体的子目标群,由不同的学科或课程群完成不同的子目标。

(3)课程体系的建立。建立公选课程体系,是对教学目标实现的预设,是固定下来的高校整体性的公选课程计划,是开设课程的前提和依据,并直接决定着公选课程的质量和建设水平。课程体系包含了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评价等要素,应阐明课程的分类和定位、课时安排、学校排课与学生选课指导等内容,但同时要留有余地,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性。

(4)教学策略的设计。考虑如何实施课程体系,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激励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经过引导和培训,认识到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知识的导入才会成为可能,教学任务才可能得以实现。课程内容选择应该顾及学生发展和教育目标,教学手段可以多样化,并注意成绩考核的公平。

(5)评价、反馈与总结。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及时总结。教学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不同性质公选课应用相应的评价体系与指标,环境、学生、老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那么激励型教学模式也应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大学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研究探讨,激励型教学模式致力于做到“以学生为本”,而对于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公选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校音乐欣赏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传统文化美学在独立学院公选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公选课《行为经济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公选课《环境与健康》教学方法探讨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