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了目前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中几个比较突出的反生态性的问题,并提出重建生态型听力课堂的几点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听力课的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生态学 课堂生态 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95-02
1 理论背景
“生态学”这一术语最早由博物学家索罗(Thoreau,H.D.)于1858年提出。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Haeckel,E.)对其作出明确界定,即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20世纪上叶,现代科学发展中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1],生态学思想融入多个领域的研究中,生态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整个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都出现了生态化发展趋势。如今,生态学已发展为研究生物体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教育生态学研究源于20世纪40年代有关人类行为的生态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1976年,美国学者克雷明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ecology)这一术语。此后,教育生态学研究被置于环境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拓宽深化,其内容既有对教育、文化、生态危机等宏观教育生态的研究,也有微观的课堂生态的研究。具体地说,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而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 生态型课堂的基本特征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英语课堂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能动的微观生态系统。构成课堂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是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课堂生态主体间相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课堂教学则是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等要素交互作用的生态过程。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形成动态平衡的关系。生态型教学提倡教育应当顺应人的天性和教育规律,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在以“自然的约束性”为先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的是一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整体。生态学视野中的课堂具有整体性、开放性、互利其生性、协同变化性、自动控制性、生成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征,并将生态和文化、社会和发展相联系,其目的是要建立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
3 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生态的现状
语言学家D.Jones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听力,才能学好语言;语言学家卡尔·韦弗(CarlWeaver)说:“听是交际活动中的核心”[2]。根据美国教学法专家里弗斯(W.M.Rivers)的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约有45%的时间用于听,30%用于说,16%用于读,9%用于写。由此可见,听力既是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其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主要途径。正因如此,听力课被定位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必修的专业技能课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不高,根据教育生态学中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原理,这种低效问题的实质在于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失衡现象。
3.1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失衡
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失衡,首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不平等关系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大多数情况下并未真正实行,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多过民主,灌输多过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其次,学生之间的生态失衡。在同一课堂生态环境下的学生,进入大学前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同、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这些不平衡影响着学生主体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动机,若教师对学生之间的不平衡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具有共生性。一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并非出于对英语专业的喜爱选择这一学科,对英语学习缺乏端正认真的态度;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认识,尤其是在基础阶段还没有接触到专业课的情况下,认为“语言”不是一门专业,对语言类课程缺乏兴趣,认为英语专业的学习没有用处,专业学习兴趣低,这对教师的情绪和情感也产生着影响。
3.2教育政策与教学内容失衡
教育政策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各高校都承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将能否取得英语专业四级证书作为能否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标准之一,将过级率当做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考试作为一种督促手段和检测手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夸大它存在的意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考试轻能力,教师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教学材料以腾出时间来帮助学生备考。虽说目前的听力考试也注重多项技能与综合技能的考查,但毕竟应试技能与实际听力技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试式的教学内容也减少了学生广泛接触其他听力材料的机会和训练听力技能的时间。在教学内容的失衡中,素质教育也随之成为一种口号和难以实现的愿景。教育政策与教学内容的失衡,并不只是大学英语听力课的弊病。中小学英语课“重语法、轻听说”的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一直延伸到大学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上,其显著的表现是学生对于听力课的明显不适应,对于词的语音形式反应迟钝、无法跟上听力语速、抓不住句子中关键词,无法适应大学英语专业听力课的教学,干扰了听力课堂生态环境的平衡。
3.3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失衡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以下简称为《大纲(2000)》)要求学生在第四个学期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中等难度(如TOEFL中的短文)的听力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在第八个学期能“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如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能就国内外重大问题与外宾进行流利而得体的交流;能系统、深入、连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等[3]。
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实际应用能力,然而不少听力课授课教师的选材目的性和系统性不强,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具体体现在对材料的应用局限于课本设置的习题、教学程序化和机械化、听力教学过程缺乏真实语境下的双向交流等,最终导致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缺少归纳、分类、总结的能力,不能将获取的信息或者语言内化为自己知识或能力。
3.4学校、家庭的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主要实施的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家庭教育则呈现出“包办”、“急功近利”的特征。在这样的学校、家庭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内动力不足。众所周知,要满足社会需求、具备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学生必须有大量的听觉输入。与目前学习资源丰富、自主学习渠道增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用于练习听力理解的时间严重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依赖性强,自控性不够;学习自觉性差,其直接原因是保持学习兴致的内在驱动力不足,根本原因是人生目标模糊且对未来职业缺乏规划,以致于不能在学习和未来职业之间建立相关性。(2)思维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具体表现为学生行为具有明显的从众性与退缩性;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盲目附和;在问题与困难面前、在公众活动面前退缩,上课不爱发言、集体讨论不愿参与、公共场合不敢开口;在讨论中分析问题只停留在表面,往往无法深入探讨。这种状况显然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 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生态的重建
平衡是生态学的基本精神,教育生态学的生态平衡原理为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平衡是动态的,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说保持原有的稳定状态,而是利用人为影响来重建新的平衡,构建更合理的生态结构,实施更高效的生态功能,实现更好的生态效果。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取决于该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与该系统外的其它教育生态子系统之间的平衡。目前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还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我们应努力优化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生态系统内外的相关生态要素,使其协调有序,从而使课堂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实现良好的生态效果,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质量。
4.1调整师生角色,优化心理环境
生态化课堂具有生成性特征。这里的生成既是指人的生成,也是指文化的生成。两者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这种生成不是按照固定的轨道,也不是前人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创造,一种转变[4]。教师需要放下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体的个性化自主参与和探索性自觉建构;在课程设计、材料选择方面适当给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人,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此外,在使用多媒体辅助听力教学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既有助于优化课堂社会环境,也有助于优化师生心理环境。
生态化课堂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共生性,即在一定的时空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生物个体之间,通过能量的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一种平衡和谐共生的状态。生态化教学要实现对教学系统内每个人的关照,使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面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大一新生对听力课的不适应,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友好、协作的合作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在培养其创造性与协同合作性两个方面寻求平衡,努力实现培养和谐的、身心健康的生态人这一具有终极意义的教学目标。此外,这种共生关系也体现在学生生态主体对教师生态主体的反作用上,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反过来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4.2淡化应试机制,注重实际技能
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是检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并掌握各项英语技能,亦有助于教师观测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而对教学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若过于重视考试,将其作为教与学的指挥棒,则会束缚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活动,阻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教育政策与教学需求脱节。作为教师,应巧妙地在考试与教学之间寻求平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考试为教学服务。例如,教学材料仍应以广泛、实用、有趣为主,应试材料的比重不宜过大。在对应试材料的应用上,可以适当拓展,如听和说相结合、听和写相结合、听和速记等听力策略相结合,给学生创造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而不只是局限于做题和训练考试技巧。
4.3紧扣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法
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传递信息,人的语言能力归根结底应该是其交际能力。要实现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并非易事。首先,教师应注重自身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尊重人的认知规律与听力的特点,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听力策略与技巧。其次,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背景与需求,在丰富的音像资料与多样化的教材中精选教学内容,并且在有限的课时中有组织、有目的、成系统地高效使用这些材料。最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是不够的,学习者应该有机会使用语言(Swain1985)。换言之,在英语专业听力课的教学中要注意促进其它各项技能的提高,主要是口语能力的提高。听说结合有利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语言交际环境对接收的语音信号进行理解、概括、分析,最后输出,提高创造性的表达能力。
4.4加强自主学习,培养思辨能力
一般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我确定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的一系列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使学习者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然而,不少学者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乐观,英语专业学生也是如此。要构建生态型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师应该将眼光放宽放远,将听力教学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尤其是大一学生)适应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方向、目标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重点和进度。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只有以生命学习的自然状态和自然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同时,只有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有可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业务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关系,使它们有机地、和谐地溶为一体”。大纲还指出“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英语专业听力课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将听力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除了完成听力教材教学任务之外还必须在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进一步探索,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借助各种听力材料,用恰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的领悟,培养其成熟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竞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相融合的课堂,恰好是一个个体或群体既对立又统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自然生态系统。
5 结语
平衡、和谐的课堂生态可以实现受教育者在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发展的内在统一性,从而实现人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然而,课堂生态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动态过程。在这一反复的过程中,教育的内涵才得以不断深化、教学的质量才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余嘉云,顾建梅.生态化教学:教学研究的生态主义取向[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 Vogely,A.PerceivedStrategyUseDuringPerformanceonThreeAuthenticListening[M].NewYork:PrenticeHall,1995:99.
[3]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0.
[4] 娄小明.论生态性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2).
[5] Swain,M.CommunicativeCompetence:SomeRolesofComprehensibleInputandComprehensibleOutputinitsDevelopment[A].Gass,S.andMadden.NewburyHouse,1985.
[6] 邢永富.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与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7]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 李森.论课堂生态的本质、特征及功能[J].教育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