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使得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效果完全不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呈现的问题较多,也较难解决。而本文就是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初步构想。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市场二元化结构农村金融体系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较少,市场竞争乏力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上常见的供给主体包括有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其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有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但是这些主体对农村的金融供给总量很小。主要体现在:
(1)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其盈利需求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城市和农村的市场选择上,更倾向于获利较为容易的城市市场,并且到目前为止,其服务与农村的信贷总量占其总体放贷规模的不足百分之十。
(2)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局限于对收购粮食、棉花等的融资支持,以及农村基建等融资支持。没有也不可能较为有效的覆盖农村市场。
(3)我国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可以有效的防范放贷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其融资难的问题,使其体量过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信贷资金需求。
(4)由于上述几种融资渠道的乏力,农村的信贷需求主要集中于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良贷款比率过大以及其资金规模有限,也在实际上束缚了其向前发展,直到目前为止,仍然主要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5)除此外,在农村的熟人借贷也较为常见,但是这些熟人借贷的资金规模极小,并且没有利息要求,因此尚不能属于严格意义上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范畴。
(二)农村金融产品单一
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产品主要局限于信贷发放。甚至对于吸收存款这样的产品,也只局限于农业银行和农信社两家单位。至于农民所需要的小额度贷款和农业保险,发展仍然十分缓慢。
(三)农户借贷难的问题长期存在
(1)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信贷支持不足,信贷投放量过少。多数扮演的却是一个抽水机的角色,通过吸收存款将大量的农村资金转移给城市使用,加速了城乡二元化的趋势。(2)由于农户缺乏相应的抵押品,并且商业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这导致了商业金融机构放贷必须要有相应的抵押,而农户恰好缺乏抵押品,这种两难的情况使得农户的信贷难问题长期持续的存在。
(四)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备,风险隐患大
(1)当前支持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业务不能有效配合,都是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范围,这就使得其业务不能互相联系起来,也不能够有效的覆盖农村地区的需求。(2)当前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较多的集中于人民银行等外部监管主体,这些主体也因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造成监管难度大及有效度不高的普遍问题。(3)由于农业经营的特殊性,其受天气、政策等的影响大,因此其自然风险隐患较大。加上长期以来农民对信贷机构的不恰当认识,使得恶意欠款的行为也比较普遍,这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
二、对现代农村金融市场的重新界定
为了能够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运行中出现的上述一系列问题,应该从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上着手,其主要包括“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和“高效安全”等三个方面,具体地:
(一)结构合理
(1)发展不同所有制的农村金融机构。这不但包括有大力推进国有制的农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市场,而且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金融机构等,不同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上必定会展开份额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实际上扩大了对农村市场的信贷供给。(2)发展多种经营形式。在经营的手段上,不但要运行商业经营,而且要鼓励互助性质的经营;在经营规模上,不但要有如农业银行那样的大金融机构的支持,也要鼓励规模较小的信贷机构等加入进来,全面的扶持农村金融市场。
(二)功能完备
考虑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弱质性以及农村金融市场产品的单一,经营主体除了最简单的放贷和吸收存款的传统功能之外,也要具备其他的功能,这包括有增加政策性的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抵押担保问题、发展各类农业保险等等。总之,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实践当中,应该促使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主体的相互配合,使得产品能够不断有效的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
(三)高效安全
当有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之后,就必须要保证这些机构的高效率运转。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就包括这一点。在促使机构高效运转上,除了对各农村金融机构专心服务的要求之外,国家的监管部门等也要力促这些机构的运转。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外资银行借村镇银行来曲线进入国内这样一种情况之外,也存在着农行部分机构对扶持农业心口不一的情况。对此,政策和监管的有效跟上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线。
三、对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一点设想
(一)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
首先,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去指定一个大的框架,将商业银行、农信社、政策性银行、保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他组织等共同纳入到框架之中。其次,要从金融机构和农户两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农村信用市场的建设。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要通过制度设计,在放贷的同时,进行风险约束;另一方面,要对农民进行信贷规则、法律等的教育,减少恶意违约的发生。最后,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定要适当的放开。毕竟在市场化的条件之下,农村市场由于客户风险、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缺乏抵押品等等问题,因此在农村地区相对高点的利率也是合理的。当然,相对高点的利率,也要有所限制,否则就容易滋生出高利贷、地下钱庄等副作用产品。
(二)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地缘原因,往往处于熟人社会当中,因此其和农户间的信息对称程度很高,因此在实际的运作当中,资金的使用效率极高,不良率极低。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失为一个好的政策,通过遍地开花,以点到面的形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一个良好的出路。
(三)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各项功能
(1)推进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高效循环,在我国农村地区,一方面是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吸收大量存款,发放少量贷款行为的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不易和资金接近百分百的发放。对于这些问题来说,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政府之手来扭转这种情况。(2)加强农村各类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功能。商业银行传统上要求客户提供足值的抵押品后才可能发放信贷,但是农户抵押品的缺乏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因此通过对抵押品的创新,如互助联保、熟人担保等各种创新的担保方式,有利于活跃农村金融市场。(3)积极建设并对POS机、电话银行、ATM机的使用进行推广。当前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很高,但是将打工收入的资金如何便利地转移到老家,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过年携带现金回乡、携带现金出去打工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的存在,其实如今在城市广泛使用的如ATM机等的硬件实施可以有效地满足农民工的需求。但是由于农村此类硬件设施的建设迟缓以及对农民工知识普及的不足,使得现在此类问题仍然长期存在。
(四)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
长期以来的外部监管模式,对农村金融市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一方面体现在对金融机构和农行违约行为的有效监管;另一面体现在农村高利贷和地下钱庄的普遍存在。而事实上,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必需要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之上,而这就要求有一种内生的监管模式。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的人们之间互相了解,而且极其恪守承诺。但是对于外来人士和机构,持有共同抵制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设立内部的监管机制,比如说,监管机构在一个乡镇聘用一名检查员等,也或者是通过互助联保等内生机制来有效的进行监管。
(五)适度有效的政策扶持
农村地区属于我国经济二元化结构中的弱势地区,这不但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上,也体现在农村市场缺乏吸引力之上。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对农村的长期政策支持仍然是必需的,但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支持。之前广泛执行的补贴措施,并没有达到明显的效果,原因也在于这属于外部补贴,而不是内生的支持。通过对利率、财税、准入政策的支持,才是有效支持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手段。
参考文献
[1]杨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J].经营管理者,2010年11期.
[2]谷小飞,韩骏.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外资,2011年第6期.
[3]陈宇雁.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初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第6期.
作者简介:岳萌(1982-),女,汉族,北京人,任职于北京农商银行审计稽核部,研究方向:金融学。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