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其对经济的发展和宏观调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的研究,分析其相关的金融风险,并探究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关键词】金融风险宏观调控监管
一、相关定义
影子银行一般是指行使着银行的功能却不受监管或少受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其工具和产品。影子银行体系的具体构成主要有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结构投资载体、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担保债务凭证、信用违约互换、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再回购协议等机构、工具和产品。在我国,影子银行主要表现为“银信合作”和地下钱庄等金融形式。它有很复杂的机构设计,并且信息不怎么公开,常采用批发形式, 自身的杠杆率也是很高。
二、影子银行和相应的金融风险
随着中国式影子银行开始壮大规模,各方参与者都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纷纷加入高利贷市场。在我国,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货币政策紧缩之后,正规银行贷款渠道已难以解决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饥渴,亦难以满足各地大规模城市化的投资冲动,更难接济中小型企业。于是影子银行体系便开始大肆扩张,逐步吞噬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的原有势力范围,逐步替代传统银行业的经营范围。
在现行情况下,中国的影子银行是以非传统银行信贷方式提供融资的系统。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委托贷款,理财产品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托,基金,集合理财,非银行主体间的直接借贷活动大都可以纳入这一系统,在现行的条件下,由于中国逐渐缩紧银根,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贷款数额有限,而且商业银行本身对风险控制较为严格,对于一些风险大的,或者说虽然风险不是很多,但却不能提供足够多的担保和信用的贷款,一般都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于是影子银行正是看准了这种态势,以提供各种理财产品和其他一些衍生品的方式,向社会募集资金,并且提供较高的收益率,而在进行借贷的时候,又是很高的利率。虽然这种利率很高,但是很多难以获得资金的中小型企业和一些风险大的项目还是乐于向其贷款,筹集资金,因为它们自身很难获得资金,不过金融风险便由此产生了。
一旦获得贷款的机构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率,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现金流来偿还贷款及相应的利息的话,即发生资金链的断裂,这个时候,影子银行就收不回贷款,无法提供自己承诺的利息,于是,金融风险便诞生了,社会大众无法获得自己的利息甚至无法收回自己的本金,那么对社会来说就是一场危机,甚至会出现影子银行的倒闭,社会大众的破产,这个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一旦影子银行出了问题,还是得要由国家给予最后的救助,亏损的是国家的资金,是人民大众的自己,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全社会的普通大众。
三、影子银行对宏观政策的影响
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央行的每一次调控宛如重拳打在棉花上,收不到政策预期的效果。其作用机理是:在低利率、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环境下,银行有限的资金主要流向强势大企业,中小企业所获资金甚少。为了维持生存,中小企业不得不以高得多的利率从财务公司、地下钱庄、典当行等影子银行借入资金。“影子银行”巨大的利差空间,又反过来诱使银行资金越过重重监管“曲线”流向“影子银行”。这一过程会使央行的数量型调控工具和价格型调控工具失效:存款准备金率高得吓人,但是贷款总额并没见少多少;法定贷款利率水平看起来比较低,但企业得到的贷款利率其实很高,央行“压低贷款利率,缓企业困难”的愿望落空。
影子银行扰乱了国家调控的整体部署,过分追逐利益而疏于防范风险,真的出现风险时却需要国家出面收拾烂摊子。而且,在企业和居民都比较困难的宏观调控形势下,大量社会财富向“影子银行”集中,本身也存在一个“资本伦理”问题。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影子银行因少有人为干预而反应十分灵敏,能真实地反映资本的流向、规模和兴趣所在,甚至是传统银行的有益补充。
四、影子的监管
由于影子银行有较大的金融风险并且影响着宏观政策,因此,加强其监管很为重要,对影子银行监管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首先,对于一些较小的普通影响较小的自然人和规模较小的一些金融业务,只要不产生对社会较大的危害或者不做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可以在它们身上投入较少的精力。其次,对于一些影响重大的,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影子银行行为,应该采取重点监控,因为这些一般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因此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更多,一旦放任它的话,可能影响宏观调控,并且一旦发生危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监管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分责监管,地方与中央,直接管理部门和间接管理部门。
最后,坚持关注跨业合作传统银行业务之外的新业务、新产品以及加强监管。既要特别加强现有商业银行理财现金池以及开展委托贷款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也要加快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机构同“度量衡”监管的步伐,避免影子银行产生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因为监管套利,同时还要加强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影子银行监管。
参考文献
[1]郑阳.影子银行--信贷扩张的新模式[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11期.
[2]廖梦捷.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商场现代化,2010年23期.
[3]李旭.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及监管[J].中国外资,2011年20期.
作者简介:刘洲源(1989-),男,四川宜宾,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硕士,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责任编辑: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