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摘要: 当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消费、城市化水平、行业垄断、税收融资和思想观念等发展、变化还不能使服务业发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应重点发展生产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文化产业等行业。
关键词: 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
中图分类号:F719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表现
从我国社会产品供给情况来看,在大多数物质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我国服务产品却处于明显供给不足的局面。服务业不仅总量供给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业起点低、基础差,具体表现为传统服务业比重高、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低、与其他产业联系弱等。运输、仓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基本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方式上,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在传统服务业中的运用还有待加强。金融、研发、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发展程度上都满足不了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需要。
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服务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服务业产业结构层次低,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领域狭小,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性企业分散、规模小,服务性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如不加快发展,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瓶颈。因此,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工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还远未完成工业现代化。工业发展状况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生产性服务业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工业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产品的供、产、销、宣传、售后服务等过程越来越细化,也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服务,所以,工业化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往往能够促进服务业迅速发展。目前,中国还处于典型的二元经济阶段,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和加速发展的工业并存。而工业中的制造业主要还是加工制造业,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工厂、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围绕生产企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还停留在简单的为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企业产业链两端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物流、咨询、品牌服务等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距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也制约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消费需求不足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居民的服务性消费需求会逐渐增加,但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居民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消费环境制约等因素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收入水平是影响服务需求的一项重要因素,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限制了居民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这表明,总体上我国现在正处于贫富差距较大的阶段。这种差距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社会群体之间。二是居民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表现为(1)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商贸等产值比重偏高,而新兴服务业如旅游业、信息咨询业、文化娱乐等的比重偏低;(2)高档服务供给过多,需求却不足,而低档服务供给过少,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要;(3)服务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三是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近些年基本维持在3%左右,教育投入的不足,导致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未能接受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是公益性很强的社会公共事业,需要以国家较大的投入作为支撑,而国家财政性医疗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1%,这个比例连续多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虽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但仍在11%上下徘徊。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基本投入主要用在体制内,即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方面。四是消费环境的制约。消费环境的便利性、服务质量、消费政策等诸多因素造成消费者缺乏消费意愿或有消费意愿却难以实现,影响了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的增加。
(三)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够使城镇人口持续快速扩张,人口集聚能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需求。同时,城市化的推进会带动投资需求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增加,包括“经济性基础设施”,即公路、铁路、机场、通信、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以及“社会性基础设施”,即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所以城市化为服务业创造了重要的需求基础。2009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6.6%,低于与我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滞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但相对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城市化仍然滞后。2005年,日、韩等国同等工业化率对应的城市化率也都在60%以上,而当时中国的城市化率则刚刚超过40%。相对于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滞后的。我国城市化与非农化的进程并不“协调”,与非农就业水平相比,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滞后的,也就是说,大量人口已转移出来从事非农产业,却未真正转化为城市人口,反映在现实中的情形,便是大量的“农民工”依旧迁徙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一方面,进城的农村人口还无法像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各种就业、福利等政策;另一方面,市场交易活动效率低下使企业无法有效地实现中间服务业的外部化。
(四)行业垄断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这些行业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其发展远远适应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需求。很多领域实行垄断性经营,一些行业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运作,主要由公共机构直接生产和经营。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领域,由于垄断经营,服务业企业一般在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拥有独家垄断经营权,没有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因而也没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动力,企业内部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服务效率低。由于行业准入限制多,垄断现象突出,这些部门垄断难以被打破,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主要由政府制订和管理,而政府的管制又不够有效,于是在这些企业往往是政策性亏损掩盖了经营性亏损,管理薄弱和经营不善的问题也被掩盖了,从而导致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效率低下。
垄断性服务业领域实行比较严格的市场准入管制制度,如铁路、航空运输等服务业领域。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还没有拓宽。民间资本要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还面临诸多限制,这些领域还没有引进竞争、推进投资多元化,社会投资的正面效应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确立与完善,一些垄断经营的行业开始引入竞争,一些行业开始破除壁垒,尝试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市场体系。但是,由于市场体系很不健全,政府对其缺少有效控制,一些竞争主体受利益驱使,盲目竞争,以致我国服务业在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体系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五)税费收取亟须改进及融资问题
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业的税收过重,还没有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服务业用电、用水的价格比工业用电、用水价格高,还没有形成科学与合理的定价机制。另外,在用地、工商管理等方面还有过多的限制。
服务业缺乏一个专门为它服务的金融体系。在融资制度安排方面,我国银行的融资制度是以固定资产为抵押的贷款制,而服务业更多是以服务、无形资产等非实物为主要特征的。在融资方式上,我国的融资以银行融资为主,而服务业尤其是研发型服务业以其高风险性、高收益性等特点,更适合以股权或风险投资的方式实现融资。在金融机构方面,还没有专门为服务业提供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服务业中主要是大量的小企业和个体户,它们需要的流动资金规模非常小,在中国目前的银行体系里,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对象都是大企业、大项目,服务业中的小企业和个体户得不到流动资金的贷款支持。缺乏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六)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
人们对发展服务业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改革开放前,由于把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我国经济走的是一条“重重轻轻”的发展道路,即过分重视发展重工业,轻视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结果是大量社会产品在重工业内部循环,而人民生活中急需的消费品却严重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步提高。改革开放之后,“重重轻轻”的状况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对制造业生产部门依然非常重视,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重视不够,甚至认为服务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会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所以,长期以来,对服务业的发展大多采取的是歧视性的政策。
近些年来,虽然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发展的重点更多地集中在部分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传统的居民消费性服务业,比如商贸、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业,而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关注和投入则严重不足,这造成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这同时也抑制了制造业向更高阶段迈进,没能充分发挥这些产业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服务业企业尤其是公用事业企业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企业主体,比如教育科研、文化体育等服务领域,本可以产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却被当做公益性、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这些公用事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市场利益的需求被忽视了,无形中加大了企业负担,弱化了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服务业与政府职能转变及事业单位改制还没有有效地结合起来,政企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业性机构分开还没有得到切实的实行。
三、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的重点领域
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流动,在转变发展方式、服务民生、解决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服务业的发展目标,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进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步伐,积极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提高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在整体推进的同时,也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要加快金融、信息、咨询、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社区服务等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消费性服务业.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壮大服务业的综合实力。
当前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新兴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完善金融体系,为各级市场主体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一方面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生长,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制造业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是服务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只有依托制造业这个产业链的基础环节,金融、研发、物流、咨询、会计、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才能存在。制造业的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等特性,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口。随着产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工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日益增多的个性化要求。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产品升级换代,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加快构建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有助于有效解决资源紧缺问题、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以需求为导向,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日益提高,这引发了对中间服务的大量需求。要从适应全球产业分工和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角度,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带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升级具有支撑作用。要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营销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等落户中国。要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软件、研发服务、移动增值服务、工业设计、咨询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形成制造与服务功能融合的产业链,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但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以及出口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推进制造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以外的业务剥离出去,由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企业去完成,使工业企业将主要力量集中在竞争力的提升上。变单纯的制造业集聚为产业链集聚。鼓励规模大、信誉好、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规模化。这就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服务业与推进工业化在更高程度上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能够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从长期来看,现代工业的发展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的变大。
(二)金融服务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调整,涉及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自主创新、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各个领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高效率的金融体系作支撑。为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这对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时期,应发挥金融的杠杆优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有效扩大内需,加快调整结构,提升整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金融服务业对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引领、支撑与促进作用。一方面,金融服务业在支持其他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起着支撑和促进作用。金融服务业既消耗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向其他行业提供金融服务。要实现金融服务业支持其他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形成金融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金融服务业推动其他行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我国金融业已取得长足发展:金融调控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日渐成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无到有;银行业改革成果卓著,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并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良贷款继续“双降”;资本市场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迎来了飞速发展,并成功推出创业板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从国际比较和对国内服务两个角度来看,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一是金融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实体经济明显滞后。金融产业的规模总体上仍然较小,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二是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明显滞后。三是直接融资中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股票市场明显滞后。四是银行结构中中小银行的发展与大银行相比明显滞后。五是保险市场的发展相对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明显滞后。六是在融资体制、运营体制、监管体制等体制机制方面还要大力完善。由于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内部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不协调,不能有效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产品,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降低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针对金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提高银行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我们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通过加快改革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创新金融运营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迅速发展壮大金融产业,增强金融领域抗御国际风险的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金融支持。
(三)公共服务
发展社会事业、增进群众福祉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共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途径。发展公共事业、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要把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基本民生问题。社会公共事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水平较低。个人消费品领域基本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但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城市交通、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整体上是供给不足。长期以来,这些领域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社会资金进不去,以致在公共服务事业上的投资总体上比较少,公共服务满足不了居民需求。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中,应把扩大公共服务消费作为一个重点。要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扩大公共服务消费,重点扩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消费。
发展社会事业、增加公共服务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收入差距短期内很难大幅度缩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特别是实现公共财政支出的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享受到大体平等的服务。
要完善服务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消费环境。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口进入城市,需要相应的市政公用设施与其相配套。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居民出行条件。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家用汽车已走进居民家庭,城市地铁网络也在大城市中逐步形成规模,城市间轨道交通设施也初步形成规模,居民的出行方式已发生明显变化。今后需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地铁建设和城际轨道建设步伐,提高家庭消费中的交通支出比重。
拓宽网络信息服务范围。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个人电脑的广泛使用、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现代化的通信服务已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不断开发新服务项目,逐步普及宽带网络,开设网上远程教育、网上各种信息服务等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同时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不断提高居民的通信服务消费能力。
(四)杜区服务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为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以基层街道、社区为依托,由各类社会主体提供的,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性、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参与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为主的社会公益活动,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民政部的统计,目前中国已有城市社区83413个。社区服务不仅对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而且可以使社区成员获得更多的公共服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希望减少家务劳动的需求越来越大,为让人们从沉重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享受更多社会福利和闲暇时间,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以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家务劳动社会化成为必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变为城镇杜区居民。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退休职工将被移交给社区管理。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变化,城镇社区需要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和服务项目将越来越多,社区在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
目前,社区服务业虽然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其产业化、社会化程度都较低,社区服务网络体系也很不健全。社区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服务收费标准、人们获取服务的便捷性还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社区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社区服务的提供主要还局限在一些传统的居民日常生活领域,如便利店、修理服务等,而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教育、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服务需求还远没有发掘出来。社区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休闲、娱乐等提升生活质量的活动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增设文体娱乐场所及设施,为居民健康的日常文体活动提供新的休闲、娱乐场所,以满足居民体闲娱乐的消费需求。为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行业指导,提高其服务水平,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同时相关行业要形成规范的管理市场,根据居民的承受能力、服务水平及管理成本,形成合理的服务价格体系,为居民家庭增加服务性消费拓展更大的空间。
(五)文化产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使全体人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发展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具有低资源消耗、高附加值的特点,它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要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需要完善扶持政策,培育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结合文化产业内容广泛的特点,当前要做好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八项重点工作。
在中国,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国家扩大内需和文化领域改革的有利契机,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要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繁荣文化产业、创作优秀文化产品、扩大文化消费作为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现阶段,文化产业企业还没有成为市场主体,产业发展的政策依赖性大,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要在竞争中激发企业的活力,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扩大、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我国文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产业链短小,以传统的单向化经营模式为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通过统一的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将资源条件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文化产业的跨领域融合,增加产业关联度。推动文化产业与创意、旅游、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的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价值,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除了培养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外,还要探索和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崔荣会.把服务纳入产品价值链[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5).
[2] 夏杰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J],经济研究参考,2008,(45).
[3] 郑新立.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经济日报,2010-06-28.
[4] 郑新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J],宏观经济管理,2010,(8).
[5] 郑新立主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
[6] 来有为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战略抉择[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编辑: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