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佛教水陆画及其商业化进程

2012-04-29 00:44申小红郭燕冰
寻根 2012年3期
关键词:法事法会水陆

申小红 郭燕冰

水陆画与水陆法会

关于水陆法会,在一些论文、论著中已形成共识,“水陆法会曾经是风行中国朝野,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法事最多,仪式最隆重的一种经忏法事活动,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它始于南北朝,历经隋唐、五代,到宋代形成规模,元明时期达到鼎盛,清代晚期逐渐衰落,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已基本上消亡。近年来,港台地区和南方等地的一些寺院又有举办,但已不完全按照古代仪轨”(谢生保:《河西水陆画与敦煌学—甘肃河西水陆画调查研究简述》,《陇右文博》,2004年第2期)。港台和南方一些寺院的水陆法会仍然举办得相当隆重,而且以皇家礼仪来操办,为整个国家祈求祥和,是佛门盛事。

但是早在宋代已有关于水陆画的记载,学者谢生保考据敦煌文献,证明南北朝时期已出现“水陆法会”的字眼。我们将对水陆画在宋代特别是南宋的发展及商业化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关于“水陆画”的概念及范围定义。

苏东坡为亡妻宋氏修设水陆道场,并作《水陆道场法像赞》16篇,是历史记载上首次出现的“水陆画”。但水陆画及水陆法会仪轨并非横空出世,它们是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步衍变而来的。

佛山博物馆就藏有近百幅这类作品,这些作品尺寸较大,与谢生保提到的河西水陆画的尺寸相仿:“甘肃河西四县市博物馆所藏的水陆画,最早年代为明代中、晚期,最迟为民国时期。所有水陆画全为卷轴装,绘制装裱有绢绘绢裱、纸绘纸裱、布绘绫裱等形式。画幅不计装裱天地边饰,一般高120~150厘米,宽70~90厘米。若计装裱尺寸,一般高260厘米,宽120厘米。”(谢保生:《甘肃河西水陆画简介—兼谈水陆法会的起源和发展》)

十王像每王一幅,罗汉既有独幅的,也有两人一幅的,似乎不单是用于陈列悬挂,是否也用于法会呢?经过实地访查,答案是肯定的。但十王在后期多出现于道教醮会中。如此看来,这些画作仍属于广义上的“水陆画”。但它与后期佛教水陆仪轨中的水陆画相去较远,相信是水陆法会经过历朝历代的修改越加完善,而本来的样式又逐渐流传并发生变化。

佛教图像的实物流传显示了宗教绘画从民间信仰转化为商业绘画的历程,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接触到普通百姓的民俗文化和生存状态,即触及象征主义中所提的“不在场的

猜你喜欢
法事法会水陆
汉传佛教“水陆法会”梵呗概述
苗族东部方言民间信仰“巴狄扎”研究
普光寺水陆画的内容与作者考辨
日本“网购法事”受欢迎
卷轴:法会
水陆双降四轴无人机
苗族“巴岱”吃猪祀
中国民族音乐音响审美之研究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机身大部件完成对接开铆
校内做法事如何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