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谦 张明水
明、清及民国时期,作为河南省城,开封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自晚清以来,中原地区的连年战火和灾荒,使得当地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至1937年,流入开封及周边县的流民总数从不足10万人猛增至45万人。被挤出正常生活轨道之外的部分流民,开始在街头娱乐业讨取生活,从而成就了民国开封街头文化的场景之一。
据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当时开封街头娱乐种类繁多,约有戏曲、说书、大鼓书、道情、相声、竹板快书、西洋镜、卖解者、幻术、日光电影、玩鸟、赌牌、养金鱼和下棋等。较为重要的约有四类:第一类是戏曲类;第二类是书鼓相声类,包括说书、大鼓书、道情、相声、竹板快书;第三类是解幻类,包括卖解者和幻术;第四类是光影玩鸟类,包括日光电影、西洋镜和玩鸟。通过仔细查阅相关资料,本文就民国时期开封的街头娱乐进行一下简略再现。
戏曲类
在民国时期的开封,戏曲表演有三种:梆子戏、京剧和坠子戏。
梆子戏在开封最受欢迎。当时在开封有三个梆子戏曲院,即国民戏院、永乐戏院和永安戏院。国民戏院共有演员25名,他们开始学戏的时间都比较早,一般在12岁至15岁之间。包银即收入最高的是耿洪奎,每季达2000元;包银最低的是牛凤春和樊清泉,每季只有20元。永乐戏院共有演员21人,学戏开始最早的是张鸿盘,8岁就开始学戏。他们普遍包银较低,如李宝善每季只有5元,最高的陈素真每季也只有200元。永安戏院共有演员24人,学戏最早的是王润枝,是6岁开始的。他们包银收入差别不大。当时梆子戏的三个戏院长期演的剧目有220个,以每年的3月为例,演出7次的有《收卢俊义》《双雨轮》《三骑驴》《反阳河》《法门寺》《赶花船》《敬德打朝》,演出8次的有《罗焕跑楼》《打孙继祥》,演出9次以上的有《醉陈桥》《收吴凤英》和《担水桶》。从反映内容来看,封建礼教较重,如忠君、三纲五常思想。当然也有进步的,如表现除恶扬善的有《打孙继祥》和《李纲打朝》,表演次数多也说明了这一点。
京剧发展之初多半受中上阶层人士所喜爱,到民国时期在广大民众中也很受欢迎。当时在开封只有同乐戏院是唱京剧的,共有艺员21人。他们开始学戏的时间都较早,一般在10岁左右。收入最高的是余慧琴,每月包银是240两;最低的是七龄童、贾进才和刘振亭,每月包银仅有15两。他们学戏很苦,所谓“学戏”而名曰“打戏”,就是指打出来的。常演的京剧剧目共有114个,其中有《山海关》《铡陈世美》《铁公鸡》等。大部分剧本取材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余的有许多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的,反映保家卫国思想的也较多,如《卖方记》《李陵碑》《三收何元庆》和《杨家将》等。反映除恶扬善的有《包公案》《孝妇惊天》《打龙袍》等。
坠子戏是一种与人民大众贴得最近的戏。当时开封城内唱坠子戏的茶园有七家,分别是青春茶园、新华茶园、同乐茶园、文明茶园、公义茶园、余盛茶园和顺兴茶园。每月房租最高的是青春茶园和新华茶园,计每月2元。茶园只有卖茶水的收入,所以唱坠子戏的营业收入与茶园无关。七个茶园共有艺员36人,但是他们为了怕缴纳书捐,每个茶园只挂一个人的名字,学徒的名字是不轻易告诉别人的。唱坠子戏以青春茶园的范礼凤和张礼翠最为出色,每月的收入不足40元。她们收钱的方式,是在每段唱完之后,由正在唱戏的姑娘或围着的姑娘手持藤簸向听众讨钱。每个观众多的给五角,少的仅给数枚铜钱。
从这些戏曲的节目内容及其风俗规矩看,体现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博大精深的一面。一是体现在戏曲剧目里,除了前面提到的保家卫国、除恶扬善等传统精神外,还有仁义孝悌传统思想,如《禅宇寺》中伍子胥保太子,《叫门》中秦琼回家孝母等。二是严格拜师制度,如不能拜自己的父母兄姊为师;拜师时需要一个引荐师;拜师当天须请同会的人吃酒席;拜师时还需写一张拜师的押帖,并请一个人做保师;等等。
鼓书相声类
民国时期鼓书相声类主要包括说书、大鼓书、道情、相声和竹板快书。
说书最为我国人民大众喜闻乐道,也是民间通俗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当时在开封相国寺内说书的有8人,地点大都在中山市场和振兴商场前,分四个书棚。说书的用具仅是一个醒木,一把纸扇。听书的人团团围坐着,说书人有的看本子说,有的则信口说。当说到动听和惊人处,或以醒木,或以纸扇,或做出种种动作来,形容书中的事情与人物等,有时也插入一些不相干的浑话,逗大家发笑。
大鼓书在我国普及性一直比较高,也是民间通俗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那时开封相国寺说大鼓书的开始有几家,如普庆、民乐、全盛和新华茶园。后来由于坠子戏的发展,只剩下升平茶社一家。升平茶社在振兴商场十号,老板是李蓬洲。茶社也与唱大鼓书的无关,只是利用他们唱大鼓书多卖茶,所有唱大鼓书的姑娘的收入与茶社无关。在升平茶社说大鼓书的共有5个姑娘,她们所唱的大鼓书均是写一个折上,左手用的是竹制简板;唱奉天大鼓时,则用的是铜制简板。如果听她们随意唱,是在每曲结束之后收钱;点某姑娘唱某曲,则需一元。
道情就类似家庭戏班子。当时在相国寺唱道情的,人数不多,仅有5个人。5个人分两家,他们都属于龙门派,两个是老师,三个是徒弟。他们向听众收钱的方法,则是在唱罢每一部词的一段后,持一个小柳条藤簸索钱。站的人可以不给,但坐的人必须给。每次的数目不多,听个人自便,但少给时他们也可以请“动手”。他们的唱本,无论是自编的还是从某小说撰写的,绝不轻易示外,一到他们学唱熟练之后,即将底本毁去。他们在唱之前,要念一首诗作为开场白的引子。
相声是当前最盛行的民众娱乐项目之一。民国以前,相国寺说相声的人很多,民国十年以后只剩下于宏升一人。他能说相声二百多种,最拿手的是古代名人传略,歪讲四库全集、飞机发明史等。当时相声节目分“风”“马”“燕”“缺”四大家,“金”“皮”“彩”“快”“柳”“训”“差”七大门。
民国时期,在开封唱竹板快书叫登华堂,演员每月须付地租一角,每天的收入有五角,能唱30多首曲。每天开唱前,用黄土将要唱的主要曲名写出来,并唱出一段开场词:“竹板一打响叮咚,在其位先生您听明,要听书不论听哪朝并哪代,离不开唐宋元明开正封。”
解幻类
解幻类包括卖解者和幻术。卖解者就像今天的玩杂技,幻术就是指现在的魔术。
民国时期的开封相国寺共有卖解者9人,他们同属一个团体,团长是马华亭。卖解法有40多种,最受观众喜爱的有单叉子破枪、白手夺枪、三环套月等。
当时相国寺内有两个幻术团、三个幻术摊。一个幻术团是尤海仙领导,名叫万法堂,另一个幻术团是刘雪贵领导。两个幻术团相互通气,在出堂会和赶庙会时,他们会商量合作的办法。三个幻术摊分别由陈嘉祥、李九江和魏华婷摆设。五个小团摊共有15人从事表演,大多集中在中山市场附近。除刮风下雨天,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5点,他们都会大显身手。他们在玩幻术时,不但要表演戏法,还要在表演戏法时能随机应变地说话。他们所玩的幻术不下数百种,常表演的有二百多种。如一个花弹变成四个,纸牌撕碎又复原,大箱换人、箱中锯人、循物入房、吹气现形、木人走路等。
从戏曲演员的生活及以上各项娱乐活动所显示的内容,展现了民国时期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梆子戏演员马双枝与她的同事住在一所很小的房子里,百榻横陈,枕衾相接。生活中唯一的娱乐就是“别棍”“谈天”及练习唱戏。他们的饮食更节俭,大家围在一起吃饭,只是大笼的馍馍,大锅的面汤,大碗的素菜。三五成席,就地而食。至于其他艺人生活几乎艰辛到极限,许多艺人甚至因此而过早地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拼搏精神是民间艺人唯一的财富。三个戏园的艺员们到唱时都格外卖力,演唱悲哀的戏曲时,他们会流出汪汪的眼泪来;演唱英勇的戏曲时他们会着实地拼个你死我活。例如表演幻术的尤海仙十岁时父母俱疯,想找一个手艺学,乃至摆一个小摊都不可能,不得不在开封街头流浪。他不气馁,用十六枚铜钱买了绳和斗牛,便在相国寺表演斗牛戏法。一般白天选个空地里卖,夜晚又选一空地练习。
光影玩鸟类
光影玩鸟类包括西洋镜、日光电影和玩鸟。
民国时期的开封,耍西洋镜只有两处。夏天、冬天不耍,仅在春秋两季玩耍。在相国寺同乐大戏院耍西洋镜的叫李博一。他的西洋镜很简单,仅有一个木方匣和四寸大的相框内框着二十四张画片。木方匣放在一张木桌上,后面用布围着,前面有个仅供两人看的圆孔,每次只能放两张片,片子是推动的,不是拉的。另一耍西洋镜的叫冀成礼,他的西洋镜木匣构造很复杂,共三层,里面有轮盘,可以拉转。演水淹金山时,还可放出水来。他的木匣可以供6个人同时观看,每人看一次扔五枚铜元,来齐6个人时即开耍。
开封中安社日光影院,民国17年才开始放影片。影院的设备极其简陋,除室壁置一白色幕布外,便在室外安置一小小的开影机,开影机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反光镜,正对着镜头,镜头对着室壁一个透光的窟窿。除此之外,便是供观众用的几张矮凳。每次演完,观众如果不看了就出来;如果再看一次,还需再掏出一百制钱才行。
民国时期开封城内玩鸟的较多,相国寺内有35人。他们将鸟笼搁在地上,挂在树上,放在桌子上,一边注视鸟儿外,一边在闲谈,大部分谈论国家大事或日本在华北的行动。玩鸟类以百灵和白玉两种最多,他们玩鸟的时间多在每日下午一点至四点;有时上午也到相国寺去。斗鸟地点,一个在相国寺八角亭,东巷茶室;一个在旋匠胡同南边的茶室。相国寺逢三、六、九等日,旋匠胡同逢一、四、七等日,到时间就去斗鸟。这种玩鸟使中原成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特之处。
总体上,我们不难发现,社会阶层的变迁在任何时代都在持续中,但民国时期社会阶层的分化相对剧烈。当时许多民间艺人如马双枝、张明亮、尤海仙等都是农村失去土地或祖上破产的农民阶层,不得不到城市求生存,从而成为流浪者阶层。许多观戏的绅士阶层,多是达官显贵的亲属或富家子弟。民间艺人的心理变化多趋向自卑。从民国时期开封的娱乐活动内容来看,民国以后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是决定其发展路向的主要动力,而各种民间娱乐活动乃至其艺人在社会变动背景下的变化,又以更为细节化的方式,从侧面描述和解读了历史变革的内涵和价值。民国时期开封民众街头娱乐向我们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间艺人的生活艰辛及当时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心理变化。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