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科举文教世家—婺源济溪游氏

2012-04-29 00:44:03何建木
寻根 2012年3期
关键词:婺源县文教举人

何建木

徽州是程朱桑梓乡邦,也是宋明理学渊源之所在。明清两代徽州人才辈出,产生了大量进士举人,成为中国科举文教事业最繁盛区域,被视为“东南邹鲁”。宋明以来婺源一邑在科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徽州府各县一直排名最前列。唐代婺源即有胡学等考中进士。宋代婺源县具有科举功名者多达288人,位列徽州府第一,宋代婺源县学人所创造的学术著作也位列徽州府第一。及至明代,婺源县出进士101名、举人303名,仅次于歙县,位列徽州府第二名;清代婺源县出进士57名、举人257名,位列歙县、休宁之后,排名徽州府第三位,而通计明清两代婺源县进士举人数量在徽州府中依然可列第三位。

唐宋以来婺源县科举文教事业之所以能取得骄人成就,最主要原因在于其

促进的正面作用,明代学者方承训《复初集》卷三十一《星源游侍郎公传》说:“(游侍郎)公族为星源大姓,与大坂[畈]汪族钜相伯仲,而荐绅不逮,始与公偕诸生者千一。”这也是良好的教育氛围使然,在此氛围下婺源县产生了诸多名臣大儒,以至于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四《疆域五·山川·方山》收录有清代婺源谚语:“方山笑,湖水平,婺源出公卿。”

根据民国《重修婺源县志·选举·科第》,明清两代婺源进士、举人的分布在时间上并不均衡。整体而言,婺源县产生进士、举人数量最多的时期是明代中后期和清代中后期;而且从数量上看整个婺源的科甲及第数量,清不如明,而且有清一代婺源科甲成就也主要在乾隆中叶之后取得,清前期非常微小。全县情况如此,具体到宗族和村落也是如此,清初类似桃溪潘氏、济溪游氏、大畈汪氏等村落家族的科甲文教事业鼎盛局面,已大不如明代,乾隆《济溪游氏宗谱》的编纂者就此盛衰过程提出过疑问:“自景南奋绩,凤举鹏飞,联翩接武,抑亦盛矣!继自今岂无振翮而起者乎?”笔者认为,清初婺源科举衰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政治影响,当时士人怀有对故朝的眷恋和对异族的抵抗心理,同时清初各种政治变动也波及深山中的婺源。徽州区域最为恪守上层精英文化传统,真切地反映在士人心态上,

猜你喜欢
婺源县文教举人
举人
数字孪生乐安河流域预报调度体系构建
王文教 中国羽毛球事业的奠基人
海峡姐妹(2020年6期)2020-07-25 01:26:12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文教思想及其实践
户外大型定制树屋
关于婺源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化保护研究
清朝名医叶天士拜师故事
保健与生活(2018年1期)2018-04-20 03:15:47
论宋代的举官制度——以崔与之的举人为中心
江西省婺源县旅游业功能区与农业功能区空间布局构建与管理
明代前中期武官“文教化”现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