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
上的“也”下面还有承盘。
不少学者认为“也”和“它”原本是一个字,这种看法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春秋前后的一段时期内两个字确实是一样的。说不对是因为两字来源各不相同,“它”在甲骨文中像一条蛇,是“蛇”的最初写法,只是在后来的演变中变得跟“也”一样了;再加上两字的古音很相近,所以一时混同无别。不过到了战国时期,“也”和“它”在字形上逐渐有了区分。跟今天的“也”字相同的写法出现在汉代,它是由战国古文演变来的,而不是由小篆演变来的。
尽管《说文》把“也”字分析为像女阴之形是错误的,但进而否定“也”有女阴之义则未免矫枉过正了。有证据表明,“也”确实有女阴的含义。
我们知道,古人给事物命名时常常采用“近取诸身”的方法,也就是从自身出发去比拟事物。例如植物的根在下部,与人的足跟在下部相同,故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