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传授《礼》《乐》考

2012-04-29 00:44高培华
寻根 2012年3期
关键词:造诣所记孔门

高培华

周代是礼制社会,在各种重大礼仪活动中,都要演奏特定《诗》篇及其乐曲,《诗》《礼》《乐》是三位一体的。子夏作为孔门“文学”高徒,不仅长于《诗》,也长于《礼》《乐》。他在孔子之后设教授徒,不仅传《诗》,也传授《礼》《乐》。

传《礼》与《仪礼·丧服传》作者考辨

儒学礼经有所谓“三礼”:孔子编纂成册传授弟子的乃《仪礼》;孔门后学所记礼学文献曰《礼记》(有大、小戴记之分);《周礼》为周朝官制,又称《周官》。这里先谈子夏的《礼》学造诣,然后考辨《仪礼·丧服传》的作者。

1.从古文献看子夏的《礼》学造诣

传世文献中关于子夏向孔子问礼,并与孔门其他弟子研究探讨礼仪,向弟子后学传《礼》的记述颇多。这些颇能说明子夏的《礼》学造诣。如《礼记·檀弓》所记诸章: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诗十分重视社会教化一样,子夏的音乐理论也十分重视社会教化,把音乐与“修身齐家,平均天下”紧密联系。由孔子、子夏等孔门师徒奠定的诗、乐、舞等艺术理论,较少甚至排斥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倾向,特别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这深刻地影响了以后两千多年中国艺术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毋庸讳言,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子夏乃至孔子对艺术的社会功能高度重视,对于艺术审美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的忽视。这从子夏对于古乐的偏好及其对于新兴而招人喜爱的郑、卫之音的排斥态度,也颇能看出来。这反映出其音乐

猜你喜欢
造诣所记孔门
孔门十二时辰
浅谈苏东坡的文学造诣
抱朴子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突厥卢尼文碑铭所记bökli čölig il及勿吉—靺鞨之称新释
王仁裕《玉堂闲话》佚文三则所记契丹史料考
论紫砂壶“德韵”的泥绘艺术造诣
伏生传《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