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2012-04-29 00:44曾华明
时代金融 2012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货币人民币

【摘要】全球金融市场格局随着金融危机消极影响的不断加强面临着重新洗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金融危机导致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国际货币体系从单极到多元化的改革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想更加全面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必须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词】金融危机货币体系变革人民币国际化

一、货币国际化研究综述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突破国别限制,在国际资金流动和贸易中行使价值尺度、交换媒介、贮藏手段等职能。货币职能的国际化是货币国际化的实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元霸权地位出现衰落,日元国际化正在不断推进,欧元作为国际货币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货币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是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根本条件。研究表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与该国经济规模直接相关,进而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潜在流通使用状况。完善而发达的金融市场为货币国际化提供保障。良好的公信力和可兑换性是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此外,在货币国际化及地位维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因素是“惯性”。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文化也对货币国际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缺陷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对涉及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国际汇率制度和支付原则等,在国际范围内做出制度性安排。

1944年7月1日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举行。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陷入经济危机,欧洲经济复苏,金价自由浮动,各国开始抛售美元。到1971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牙买加协定》。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格局即牙买加体系出现。货币与黄金脱钩,黄金的货币作用降低,地位下降,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得以建立。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1)美元价值稳定职能缺失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黄金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普通商品。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特质是纯信用本位币。在信用货币本位下,美元难以替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价值标准。美元稳定协调国际汇率体系需要美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高度自律。而在现实情况下,为了实现本国经济发展,美国不会选择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特里芬难题对汇率的影响在现行货币体系下依无法解决。

(2)制度缺陷

国际货币体系制度具有非均衡性。此种非均衡一方面是由于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另一方面是缺乏相关配套制度。跨国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主导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决策权。随着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广化,各国之间的依赖于影响在不断加深,实现了高度的金融和贸易一体化,大大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3)国际储备供求不均衡

国际货币制度一个重要内容是国际储备制度。国际货币非发行国与发行国在储备供求方面的矛盾在不断加剧。国际货币发行国往往是国际收支顺差国,外汇储备积累较多,取得外汇储备的方式主要有货币互换和货币发行。非国际货币发行国基本属于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进口具有刚性,另一方面出口能力不足,期望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改变国际储备的状况似乎不现实。国际储备供求存在强烈反差。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与策略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1)经济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金融资产占不断提高。快速的经济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在未来保持良好的的发展势头,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是中国的发展目标。

(2)金融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拉开序幕。采用有管理的、单一的浮动汇率,汇率实现并轨。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得以建立,外汇兑换券逐步退出流通。人民币经常项目实现可兑换。国内银行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发生巨大变化。以上措施的执行使中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发展。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

(1)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

本币国际化,经济增长是根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外汇储备全球领先,人民币稳中有升。但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问题,结构矛盾不断强化,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扩大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集约增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

(2)提高金融监管国际化水平

结合国际经验和本国现状,完善经融市场的关键是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相对开放的外汇市场和培育离岸金融市场。充分实现金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国际合作和金融监管建设,提高国内金融监管水平。积极参与经济区域合作,严格履行国际金融监管协议,防范金融风险。

(3)加快实行“走出去”战略

十一五期间,“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走出去”战略对于维护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在多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更应注意国际资源合作与交流,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结束语

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已成为普遍共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竞争力、缓解外汇储备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三步走”战略,逐步实现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柳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N].金融时报,2009.

[2]张云.刘俊民.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规律[J].上海金融,2009.

[3]刘仁伍,吴竞择.重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J].银行家,2009(02).

作者简介:曾华明(1985-),男,汉族,就读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研究方向:数学。

(责任编辑:刘晶晶)

猜你喜欢
国际化货币人民币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古代的货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