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名那些事儿

2012-04-29 17:03陆杨
时尚北京 2012年3期
关键词:鞑靼太监蒙古

陆杨

北京地界不小,有趣的地名儿也很多。虽然一些地名听起来有些粗俗,像“奶子房”、“骚子营”,让不知道它们名称由来的人很诧异,甚至是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但如果你得知它的来龙去脉,可能就打消了心中的疑惑。还有一些地名像“中关村”,你可能有所不知,“中关村”的“中关”原为“中官”,是太监之意。其实北京像“中关村”这样的地名很多,后来都因为顾其不雅而改掉了。

奶子房的名称由来 曾经的天下第一奶

奶子房的前世

奶子房始创于公元1206年,距今有806年历史。关于它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在元代的辽金时期,村北建有辽代统治者萧太后的万花楼,在村南,设有大规模土筑的养马圈围墙,曾经是专门养马产奶的地方。因为蒙古人爱喝马奶酒,所以这个专门供给蒙古贵族养马产奶的地方就被称作了“马奶子房”,“奶子房”是后来才改的。

另一种说法是和成吉思汗有关,据野史记载,公元1204年的寒冬,成吉思汗被仇敌篾古真追杀,一路流亡到该地,断粮断水之际,幸得一位少妇用人奶喂救。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一统草原,创建蒙古帝国,忆起昔日救命恩人,于是派人追寻到该地寻找那少妇,却未有所果,于是在该地建造了“奶子房”予以追念,并题下了“天下第一奶”的牌匾,该匾目前为纽约博物馆所收藏。

由于名气较大,之后“奶子房”便成了蒙古贵族欣然向往的养马饮奶之地。随着蒙古铁骑的西征,“奶子房”也先后在西方各地设立了无数处分点,这就点像是早期的连锁店。如今能查证的保存良好的尚还有两处,一处是德国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古城,一处是埃及的开罗(靠近吉萨区)。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奶子房”的连锁经营历史是一部蒙古帝国征战世界的见证史。

1368年,元朝灭亡,奶子房却未跟着沦落,反而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偏好受到了重视。这里没有确切的说法,似乎能解释的就是朱元璋想要跟成吉思汗一比高下。明朝在这里建造了大明第6座行宫,取名“奶子宫”,不料在公元1409年的北京大火中灰飞烟灭,之后“奶子房”或叫“奶子宫”在大明的历史中未再出现过。直到清朝建国后,与大清爱新觉罗家族联姻的蒙古博王向皇太祖申请建议重建“奶子房”得到允许,“奶子房”才重见于历史,且覆盖范围有所扩大,至清朝末年,该地人口已近7万。

奶子房的今生

如今的奶子房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东南起何各庄,西北至雷家桥,南起劈李村,北至立先村。从望京以及海淀等地区过去的944、939、913、975路公交车的站点就通过“奶子房村”。

北京地方大,历史又悠久,不知多少王朝都曾把北京作为自己的都城。所以在北京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都可能埋藏着深厚的历史,光是一个公主坟,北京就不知道有多少个,那么这个“骚子营”又是怎么得名的呢?

北京的骚子营 原来是拐着弯儿的骂人

圆明园西侧的骚子营

骚子营这个词的来源和元朝有关。当时汉人称呼蒙古族人的时候不好叫,统一称为“鞑靼(dádá)”,在鞑靼入侵之前,老百姓只是听说过他们,并没有过身体接触。后来元朝建立之后,大批的鞑靼和汉人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汉人发现这帮人有狐臭,于是就在从前的称谓之前加了一个“骚”,变成了“骚鞑靼”。可老百姓总觉得这么说不顺嘴,还容易让蒙古族人听出来是在骂他们,渐渐就演化成了“骚鞑子”。

由于当时圆明园曾驻扎大量蒙古兵军营,改朝换代之后,老百姓就叫这里为“骚鞑子营”,久而久之,变成了现在的“骚子营”。

有趣的是,“马奶子房”在省略时,去掉的是首字“马”,变成奶子房而不是马奶房(马奶房还让人比较好接受一点);“骚鞑子营”省略的则是次字,变为骚子营,而不是鞑子营。

天津白古屯乡的稍子营村

白古屯乡的稍子营村位于天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个村在元代成村,因为当时住的是张姓人家,所以最初叫“大张村”。元朝建立后,蒙古人增加北京的驻军,并且一批批蒙古人(鞑靼)来到这里与本地人杂居,在天津的武清至北京之间曾有蒙古兵营72个之多,被称为“七十二连营”。

在大张村村西就有这样一个蒙古兵营,每个兵营的东面都住着士官的家眷。当地人发现有的蒙古人有狐臭,就在从前的鞑靼称谓前加一个“骚”字,变成“骚鞑靼”,这个村也被叫成了“骚子营”。据有关资料记载,后来有关部门意识到村名不雅,于1984年更名为现在的“稍子营”。

有意思的是,在圆明园附近的骚子营,和白古屯乡的骚子营来历一样。这种重名现象,表明汉民俗文化在地名命名上的一致性。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也曾有过很多不雅的地名,不过一些后来被人们雅化了的,比如:珠市口大街,在前清的地图上则叫做“猪市场”;东郊的雅宝路,原名“哑巴胡同”;如今赫赫有名的时尚之地南锣鼓巷,原名“罗锅巷”等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中关村的地名也有来历。

中关村 “中关”原为“太监”之意

地名由来

现在提起中关村,大家立刻会联想到高科技,然而你肯定想不到,在几十年前这里却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大多是太监的坟墓。明朝时,太监们就开始在中关村一带购买“义地”,形成了太监自己的墓葬地,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里,他们生活上依靠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时则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

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村”。今天北大物理楼楼北的院落中,就有太监祭祀的刚秉庙,还有一个叫“刚秉”的太监像。随着历史的变迁,还出现了一些与“中官”谐音的叫法,如钟关、中关及中官屯等。

“中官村”演化为“中关村”

中关村是怎么从“中官”演化为“中关”的也有不少传说,对于这一称谓,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清朝末年有关人员编制地图时,因为“中官”寓意太监不太好听,故将其雅化为“中关”。又有人说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曾在此地搭建一座城关,用于祝寿,因此得名。

北京的这些个儿地名儿叫起来虽都不起眼,但个个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处处蕴涵着深厚的历史,每一段故事都值得咱们慢慢的细细的去探究……

猜你喜欢
鞑靼太监蒙古
鞑靼牛肉,怎成了比利时国菜?
蒙古靴
《雲使》在蒙古
蒙古香
明清太监也读书
嘉玛拉
近邻蒙古
中国万花筒:古伯察游记中的中国形象塑造及其传教士立场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