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秀
从教七个年头,大大小小的语文公开课听了有200余节,那时的感动也因时间而尘封,唯独赖小平老师的一节课,竟让我有种久违了的亲切感,一直影响着我的教学生活,这是我七年来从未有过的震撼。
执教者是我们学校的赖小平老师,是县教育局组织的一次“中小学语文课堂衔接”教学观摩课,赖老师讲的是都德《最后一课》第二课时的内容。他首先用简练的语言复习了上堂课的内容,重点复习了词语并进行听写。然后要求同学认真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堂( )的课,用一个词或短语来作答。接着,为学生创建了一份表格,指名上黑板作答。
整堂课就围绕着这张表格展开。分析了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课上的表现、思想情感的变化及其原因,又从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分析了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师生的爱国情怀就这样水到渠成,没有任何的雕琢。赖老师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的教学问题设置,都由学生自己一步一步完成。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衡量,这是一堂极为普通的语文课。这堂普通的语文课却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认为,它是成功的,因为它洗去了浮华,一切回归课堂本真,集中体现了21世纪课改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长处,而这些长处恰恰是课改后很多语文课所忽视或者摒弃的。
一、朴实内敛的课堂教学风格
整堂课看不到教师激昂慷慨的讲演式的授课方式,老师从始至终没有脱离文本去渲染意境、生发情感。而我们在很多展示课上发现,老师的课堂导语和结束语往往用的是诗一般的语言,华丽却空洞,一两句平白的话可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却被隐含在一大段浮泛的语言中,听得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门。可是教师却乐此不疲,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在赖小平老师的课上我没有听到这样的渲染铺垫,不但开始和结束,就连讲课的过程中也用的是最平实的语言,简洁规范,整个课堂笼罩在朴实的氛围中,而我以为这才是脚踏实地的学习气氛。课堂上少了学生的热闹讨论,却多了静思默想的时间;少了教师个性张扬的自信,却多了教师的沉稳谦和。相比一些老师激情飞扬、笼罩全局的教学风格,我更欣赏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这份淡定和从容。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和教师的生活境界有关,每一个立志在语文教育界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大概都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阶段,都曾经张扬过、自信过,也都痛苦过、茫然过。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呢?一个语文老师,他的人生境界如果能够从浮躁、功利回归到平实,那他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该有不一样的风格吧!
二、清晰简明的课堂教学内容
赖老师为这节课设定的教学任务只有两个:一是上《最后一课》的情形;二是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两位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两个教学任务的设定,是很见教师功力的。《最后一课》是一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赖老师巧妙地将艺术特色的分析融入到了学生爱国情感的体会中,又以小弗朗士的视角来提醒学生文中暗含写作背景的句子,着力抓住了韩麦尔先生的神态描写来品析他的崇高的爱国精神。这就突破了传统的小说教学模式,是老师难以把握的。
三、清秀工整的手写板书
板书是每个教师都会用到的,很多现代化教学手段发达的学校,电脑敲出的规范汉字已经替代了教师手写的板书,成了课堂教学的常态。不过,当我看到赖老师不慌不忙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工整地板书时,看到他从讲台下举出那两块写着娟秀的小楷字的小黑板时,我却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用电脑敲出的汉字的确干净整齐,但它的美观与书写者的心情无关,与书写者的性格无关,在我看来它是冰冷的符号。但是,用手写出来的汉字却完全不同,它每一笔的力量都蕴含着书写者写到这里时的感情,它是有生命的。一个教师娟秀俊朗的手写板书就是一种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渠道,有多少学生是因为迷上了语文老师的一手漂亮板书而迷恋上语文课的呀!这就是语文老师的魅力,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我以为,写一手好字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它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熟练快捷的制作PPT课件。漂亮的手写板书恰恰是现在很多年轻教师上课时所缺乏的,包括我自己在内。
四、学者型的语文素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坛云集了一批批学者型语文教师:夏丐尊、叶圣陶、于漪、钱梦龙、顾之川、余映潮等,他们以语文基础教育为阵地,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潜心各自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语文教育成就了他们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之路,他们深厚的研究功底也推动了语文基础教育的科学化进程。赖小平老师的课,让我领略到了一位学者型教师的风采。在课堂上,从赖老师对普法战争的介绍,到他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从他对《最后一课》特殊情形的分析,到他对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的表现、情感变化及其原因的探究,从他对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到他对本文主旨的总结,都让我看到了他上这节课的别有用心----打破了小说教学的常规方法。我相信,这种学者型的教师素养绝不是一时取巧得来的,要不然,他班的语文成绩怎能一直保持第一呢!其实,当今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这种学者型的教师。他们不但要关注新的语文教育理论动态,更应该关注的是作家作品和语言现象本身的发展脉络、研究动态,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帮助学生整理搜集出来的材料、分析总结学生提出来的问题。
拂去浮华,回归本真——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