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教育在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2012-04-29 14:17徐天明
考试周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困生科学情感

徐天明

要提高中学科学教学的感染力,关键要创设将中学科学知识与教学情感结合的美妙情境,如果教师不注重与学生情感交流,踏上讲台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学生听课就会产生心理压抑,唯师是从,不敢发表相反的意见,这样的教学,师生的情感交流受阻,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谈不上培养创造型人才。从目前看来,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注重情感教学、发展情感教育都迫在眉睫。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实施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当今,急需建立一个具体的、可评价的情感教学目标,只有注重情感教育与赏识教育,才能全方位评价一个学生,切实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才能切实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认知教育必须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中学科学教学要特别重视情感教育,将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并重。要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3.加大情感教育的投入,能使学生喜欢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受到社会环境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没有可靠的情感基础,不仅不会有成功的学习,反而连一般的学习也成为了不可能。情感与认识不统一是学生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乃至厌学的根源。由此可见,在中学科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且势在必行的。

4.不断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渗透,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具体表现在他们对困难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面对压力,缺少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做出危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是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忽视情感因素渗透的结果。所以,情感教育问题应该作为目前教育中的首要问题,中学科学教师应该从教学出发,切实注重中学科学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策略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营造和谐的心理气氛。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善于与学生沟通。如果老师一直居高临下,学生慑于老师的威严,有疑问怎么敢向老师求教?有话还会向老师说吗?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其次,教师要善于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情感,通过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向学生传递对学生的信任、期望、赞许的信息。最后,教师要掌握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一方面,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对课堂内的偶发事件,既要使自己不动怒,又要控制局面不乱套,在较短的时间内恰如其分地应变处理,否则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

2.施以爱心,消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我们发现,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化现象,甚至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大大超过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究其原因,激励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为此,教师尤其应关注学困生,深入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学习动机和原有知识掌握情况,多沟通,多用鼓励的话语,使他们树立信心;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让其发扬光大,及时鼓励学习中的进步;尽力为学困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3.心理暗示在科学教学的渗透。

心理暗示应用于教学,一般应用的是心理暗示效能中的启发性、情境性。科学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素养的提高中,探究是贯穿始终的。探究需要启发,不单单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要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潜意识,心理暗示侧重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潜意识。

此外,探究需要情境。心理暗示存在于人和环境的关系之中。环境以各种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不断地做出反映、养成习惯、生成技能、塑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指导学生探究,而这些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或是意识并不太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此外,科学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为心理暗示提供了肥沃土壤。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学习很有帮助。

三、注重即时评价

1.关注语言,运用激励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营造一个民主、平等、温馨的评价氛围,给学生以首肯,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真正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自我发展。以往教师经常运用“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他还好”等这些评价性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作用,但是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因此,要让评价语言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评价语言应不拘泥于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

2.关注个体,运用差异性评价。

尊重差异,价值多元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教师常常以学优生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复杂的教学简单化了,多元的声音一元化了;课堂教学只向优势群体开放,弱势群体逐渐被遗忘。因此,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时,我们应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以“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为评价的标准和尺度,让每个学生都在已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3.学会等待,运用延迟性评价。

适当地延迟评价,给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探究的深入提供更为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尽情地联想,畅所欲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否则,会打消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全无创新可言。

4.关注互动,运用主体性评价。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评价中要适当地“让权”给学生,不能把评价作为教师的“专利”,可以变教师评价为师生、生生评价。否则,学生就处在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充满情感,用情感教育焕发学生的青春活力。

猜你喜欢
学困生科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失落的情感
情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