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波 刘满意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凸显出的一个庞大群体,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事关切身利益的诸多现实问题时,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稳定又具有双重影响,因此应该使社会稳定观真正内化于他们的内心,并践于其行。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人生观 价值观 社会稳定观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和谐的前提和条件,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左右,这一庞大群体的稳定与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可以成功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当前社会稳定提出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呈现,如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和社会公平缺失越发凸显、贪污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事件易发高发、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仍然频发。社会转型表现出复合性、非规范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外部客观环境条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的深刻变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转型以及切身利益问题的日益突出,特别是市场经济趋利性和社会亚文化的驱使,使当前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因素逐渐显现和增多。
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中务工、经营,形成独特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①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53亿人。新生代农民工不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维护、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中也不容小觑。
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大熔炉的锻造下呈现出新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亦称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指90年代以后初次外出的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具活力激情,更具崇高理想,教育文化程度更高,思想价值观念更新,消费意识、市民化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更强,注重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受到尊重的诉求,注重追求身份、地位和文化的提升,对未来有着更高的预期,他们权利意识日渐觉醒和增强,希望取得与城市市民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权益保障权和政治参与权。当权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他们就会宣泄自身价值得不到肯定、人格得不到尊重的不满情绪。
四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昭示着社会稳定并非水到渠成。新生代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隐含着冲突和矛盾的暗流。他们在城市中干着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付出自己的汗水。但现存的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度,使他们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无法平等享受并融入城市主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客心理和对城市的冷漠和疏离感,存在相对剥离感、社会差异感、社会距离感、混乱的身份认同和不满情绪。②对这一问题如不能给予正确的看待和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的必要性
首先,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空间日趋扩大,拥有的自由和主体性日趋增多,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和形成日趋多元。在今年针对日本钓鱼岛“国有化”,我国国内所发生的西安“9·15事件”、深圳打砸事件中,一些人出现了极不冷静和不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发生,既有受到别有用心者的煽动起哄、失去理性的原因,亦有个别人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影响。因此,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既需要诸如经济的繁荣发展、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社会管理的科学有力等显性因素,更需要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隐性因素。
其次,社会稳定需要社会稳定观的培育。社会稳定既需要社会管理者强制性、权威性的规范和约束,也需要社会管理者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引导,还需要社会成员的社会稳定观培育和主体自觉。特别是目前我国社会领域问题日益复杂多样,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日趋增多,群体突发等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时有发生。因而,在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制约的同时,更要积极有效地教育引导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稳定观。
最后,社会稳定需要科学社会稳定观的指导。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的利益问题,属于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范畴。应当看到,在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之前,我们多年来在“GDP崇拜”发展模式中所呈现的社会稳定,主要是依靠国家政治权利形成的,是具有强制性的政治意义上的“社会稳定”。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③社会稳定是人的最基本的利益需要之一,社会稳定不是机械地控制人、操纵人、约束人,而是科学地管理人、规范人、发展人。动态发展是科学社会稳定观的根本指针。恩格斯指出:“平衡与运动是分不开的。”④塞缪尔·亨廷顿指出:“事实上,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⑤真正的社会稳定,不是静止不动的稳定,而是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各种社会稳定因素不断增添、各种不稳定因素不断克服的过程中的稳定,是各种社会要素在社会动态发展中相互协调平衡中实现的稳定。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的环境要良好。当前,我国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是积极稳妥地改革户籍制度、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制的社会结构制度,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权益保障制度,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共享社会财富、改革发展成果的权利,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浓厚氛围。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的主体要多样。一是作为宏观管理者的政府,要转变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融入城市的制度规定,要加大政策倾斜、财政扶持,加大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生活安居、权益保障、社会救济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公平供给,逐步转变其弱势地位;二是作为微观管理者的社区,要注重创新管理理念和服务内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吸纳他们参与到社区管理,把他们纳入到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范围中,促进他们与城市居民的沟通交流、良性互动;三是作为自我服务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组织,要逐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以便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自身利益的维护,努力引导、吸收他们参加到社会组织中来,以便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最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的措施要扎实。一是要动员各种社会资源,探索试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稳定观培育的有效举措。如广泛倡导、创办一些适宜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情绪疏导、发泄、放松的活动或场所,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培训和疏导;二是注重培育方式方法创新。要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程度、成长发展规律的实际等,尊重不同个体需求的层次性、差异性。在提高其收入水平、打牢其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的同时,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城市认同感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法制意识的提升,增强其整体素质,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分别为: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基地项目“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D-004)
注释
①《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工人日报》,2010年6月21日。
②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第Z1期,第1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89页。
⑤[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沈宗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1989年,第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