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宜 孙楠楠
摘要本科教育中的国贸专业是培养综合型外贸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专业课程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的素质及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河南省郑州成功学院国贸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通过STATA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明确的培养模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及高效率的教学改革是课程优化的关键。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优化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全球产业分工重新调整,国内沿海产业升级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背景下,河南的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而相应的外贸高校毕业生虽然接受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教育,而在专业技能方面却有所欠缺,难以在就业市场上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可见不断探索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将对于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调查分析
1.1问卷调查的设计和说明
本文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2007级国贸专业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取样。分别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就业意向五个方面展开。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8份,有效率98.3%。
1.2问卷调查的研究
(2)教学内容。主要用于了解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关系,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度以及哪些课程知识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哪些课程有待改进。
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讲授法内容充实,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小组讨论和案例教学法往往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教师的详略得当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使用上受到了诸多限制。学生普遍反映案例教学法不但易于引发思考,而且易于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是有利于吸收专业知识的最优方式。但是书本和实际操作还是存在很多差异,情景模拟法是通过情景设定,锻炼和培养学生处理业务的能力,所以在实操的教授上更有效果。另外根据调查,学生在查找资料扩充知识时35.11%选择网络,30.15%选择书籍,10.67%选择杂志,其他选择是请教同学或是老师。说明网络已经成为目前大学生除课堂外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可以建立互通的网络平台,利用教师和学生资料共享,在线互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学习环境。
(4)教学效果。研究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相应的学习任务可否满足工作需要,各类资格证书对于就业的帮助度等问题。
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课堂上能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但是38.26%的学生认为国贸实验课的效果为41-60%,23.48%的认为是61-80%,8.70%认为达到了较高的81-100%,说明国贸实验课的教学没有达到较高的期望效果。07级毕业生离校前拿到的证书数量排名前五位是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三级、外贸业务员及单证员,和外贸业务有关的专业证书数量仍然有限,如何在教学中把课程安排和学生考专业证书的内容和时间进行有效契合,将成为下一步改革的一个方向和重点。
学生普遍反映,课堂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就业帮助一般,一方面是由于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面向市场面向目前的外贸环境,更要面向就业,实现独立院校的市场定位。
1.3分析总结
学生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不是特别满意,主要反映在课程设置时间不合理,内容更新速度慢,必修课程较多,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此同时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在增强,对职业的认识也变得更深刻、清晰。对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定位也更加明确。学习方法从大一时的“教师教”,变为大三之后的“自己学”;学习的内容从理论课程过渡到实践性、动手性较强的知识。
2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
2.1校企合作下的外贸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下外贸人才应该是适应企业岗位发展需要,具备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的能力,毕业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2校企合作下外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考虑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增加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选修课程,培养出具有爱国、诚信、求真、勤劳等价值观的大学生,本文认为应当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学习模块,以便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爱好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模块中的课程进行学习。为此本文提出从培养复合型外贸人才的角度设计模块课程,共开设6大模块,如表2所示。
经过课程优化后的教学体系,结合了用人单位的需要,为学生进入实习和社会提供了专业基础,同时较好的完成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知识储备,为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方向,更适用于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薇.转型升级下外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2]陈静,王亚静.基于德国“双元制”探索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3]陈广,魏春石,张好微.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