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渗透的人文关怀

2012-04-29 23:20刘莎骆婵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31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刘莎 骆婵

摘要 传统观念中,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心往往集中在关心学生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等表面问题上,真正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心理健康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完善中学生个性的主要促进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人文关怀在班级管理中得以渗透,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关键词 班级管理;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初步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观和认同观的重要阶段,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更是奠定个入今后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在集体得到足够的关怀,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要让人文关怀在班级管理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一、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修养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班主任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性。青少年学生往往都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几乎无一不是在班主任老师严格的监督和关注下形成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加强的同时,迫切需要别人的重视和正确的评价,对世界、人际间的各种复杂关系无法独立、正确辨识。如果他们崇拜、尊重的班主任老师心理不健康的话,将会对他们形成教育的误导和伤害,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间的矛盾,渐渐出现焦虑、自卑、忧郁、害怕等一些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将一直影响到他成人后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处理。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班主任会用自己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学生,关注学生,关心每一个更多地需要关心的学生,如,耐心地教育学习懒惰、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变得勤奋,在同学之间找到自我,快乐地与同学交往,班主任老师的关心也会使孤僻的学生变得快乐。相反,一个班主任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带着消极情绪进行教育工作,无法避免地會把对工作、社会、领导、同事等的不满情绪带入教育工作中,有的甚至会由于自己对部分学生的偏见,影响到个别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健康成长。

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优美的班级文化氛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不能单纯停留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口头说教上,而应该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在行动中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最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班级就是学生在校的家园,优美的班级文化氛围环境能使学生从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美的班级文化氛围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影响。悬挂在墙上的名人名言和成长历程,讲台上的鲜花,板报上的“学习园地”、“青春风采”,照片上那运动会上靓丽的身影等,这些细节的布置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讲话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那种积极、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3.优化第二课堂

优化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是促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对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养,扩大社交范围和心理容量,发展学生个性起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才能发现开拓自身的潜力。第二课堂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班级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分类:书法绘画类、歌舞类、手工制作类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用有意义的群体活动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三、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对成绩较差,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如“别害怕,你一定行”,“别紧张,你再想一想”,“我们支持你”等。当他略有成绩时,发动同学用掌声等方式使他受到鼓舞。这样既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班主任去探索、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选择,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3.重视“周记”的作用

要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走进他们的内心,就不可小视“周记”的作用,这种笔谈比面谈更令学生放松,且更有效。从开学初,我就让每个学生写周记,内容可回首过去,可展望未来,也可直面自己,解读老师。让我们全方位去了解学生,走进他们内心,去倾听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真正抒发出自己的感受,与老师真诚交流。我们也能从旁给予建议,增加他们对老师的信任感。

四、加强与“问题家长”的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班主任是不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学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什么事都依赖父母或老师,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正是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的成绩过分在意,不能平常心态看待考试,经常唠唠叨叨,甚至出现一些暴力行为,都会给孩子造成过分的压力,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对“问题家长”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这对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作者简介:刘 莎,武汉市先锋中学教师;骆婵,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