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娟
【摘 要】 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民间借贷危机倒逼的金融创新之举。民间借贷合法化过程中,温州的借贷文化和快钱文化、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温州模式”发展遭遇瓶颈等问题,都会对这次金融改革造成影响。文章对这些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从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增加企业投资吸引力以及政府加大力度多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金融改革; 民间借贷; 问题; 对策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民间借贷合法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自2011年4月以来,中小企业主“跑路”事件频发。2011年9月,温州信泰董事长胡福林因高利贷出逃;2011年11月,济南市的两个在建楼盘舜耕名筑和东城摩尔,因开发商“跑路”和被查封而停工;2012年3月,常熟鲤鱼门酒店董事长周思扬、苏州凯维隆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顾春芳在欠下巨额债务的情况下相继跑路。全国各地的“老板跑路”事件频频发生。
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90%的中小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小微企业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5%。中小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没有各方认可的信用等级等原因,导致其难以从银行筹集到资金。于是,他们将筹资的渠道转向了民间资本。据调查,跑路的企业主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年化利率非常高,有的企业的实际民间借贷成本已经达到100%,而做实业的中小企业利润率不过3%~5%,大大低于民间融资的利率。资金链一旦断裂,停产、关门甚至“老板跑路”都会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浙江,尤其是温州,存量民间资本数量巨大。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温州市存量的民间资本已达到6 000亿元,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就有1 200亿元。
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民间资本合法地流入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使民间借贷规范化和阳光化,就需要架设一座桥梁。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
2011年10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温州期间,浙江省和温州市提出了把温州作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请求。10月底,温州市起草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请示》,递交到央行。2011年11月8日,温州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一个主要文件和八个配套文件。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温州的金融改革综合配套试验,全国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都在关注,中国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合法化将从这个试点方案正式起步。
二、在温州金融改革中民间借贷合法化可能遇到的问题
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民间借贷危机倒逼的金融创新举措,是打破金融垄断的破冰之旅。试点改革将以前不受监管的、存在灰色地带的、靠隐性手段运行的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这将对民间借贷的有序运行起到积极作用。温州金融改革是试验,是创新,是在探索中前行。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快钱文化”融入温州民间资本,使其不愿扶持实体经济
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风向标,其民营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其他地区民营企业的信心。希望通过温州金融改革,引入大量民间资本来扶持实业,给民间资本以合理的名分,恢复民间借贷的信心。
然而,“快钱文化”已经融入温州的民间资本,投资者习惯了“投机”,习惯了追逐虚拟经济下不正常的高收益。投资者可以放高利贷,温州民间高利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投资者也可以抱团炒房、炒煤、炒棉花、炒大蒜,短期内便可获得高额回报。投资于实体经济,回报率低、见效慢,投资者往往不满足于正常的回报,他们在快钱文化的诱惑下,看不起行业的平均盈利。因此,如何吸引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民间资本不愿进入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投资大大减少,曾经的“温州速度”降下来了,温州总体发展速度已明显滞后于浙江其他地市。2011年8月开始的全球经济低迷的浪潮又波及到了温州。温州民间金融生态遭遇生存危机,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个别企业家跑路或自杀。温州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温州人具有游牧民族的性格,他们有一种“骆驼精神”。估计有160万温州商人遍布全国各地,大约有40万温州商人闯荡海外。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质,在温州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的预期下,温州民间资本很可能绕道温州企业,投向可能带来更高回报的异地企业。上海一位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人士表示,“温州本地资源匮乏以及产业面临空心化,其他地方受国家鼓励新兴行业要比温州当地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纺织业更受PE的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温州本地企业不受温州本地创投的追捧,而温州本地创投偏好外地项目股权投资。因此,温州本地企业发展的滞后使创投无处着力,资金外溢的可能性加大。
(三)“温州模式”发展遭遇瓶颈,民间借贷合法化难当重振温州经济之重任
温州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温州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低模式”:低成本、低附加值、低水平模仿。几十年了,温州中小企业层出不穷,但是自主创新少,低水平模仿多,闻名国内外的大企业少之又少。现在,全球经济低迷,经济环境变数大,“三低模式”难以为继。辛苦积累的资金无法助推产业升级换代。仅凭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民间借贷合法化,恐怕难以完成重振温州经济之重任,而应多管齐下,打出一组综合拳,出台更多配套措施,温州经济才能从“温州模式”的藩篱中走出来。
(四)温州的民间借贷文化,可能使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运转遭遇困难
2012年3月28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3月29日,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注册成立。中心有22位股东,其中8名为自然人。现在已经有4家融资中介机构入驻该中心。温州的民间借贷文化就是依靠熟人私下交易,现在要摈弃这种方式,并非一时就能实现。另外,大家都比较要面子,不愿意让第三方知道自己在借钱,所以可能不会接受这种公开登记的民间借贷方式。因此,温州的民间借贷文化,可能使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运转遭遇困难,甚至会是“死水一潭”。温州民间借贷文化的重塑可能尚需时日。
(五)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不能完全解决
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融资难、招工难、用电荒等问题,融资难、融资贵只是其中之一。温州的金融改革,为民间资本找到了政策性的良好归宿,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温州金融改革将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并不等于完全可以解决民间借贷问题,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能还会长期存在。
三、在温州金融改革中针对民间借贷合法化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相应对策
温州金融改革,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间借贷合法化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要解决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一)温州企业必须“调结构、转方式”,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增加企业投资吸引力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三低模式”已经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瓶颈。要突破瓶颈,重现经济发展的活力,吸引“嫌贫爱富”的资本,温州企业必须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国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应该加快开辟新兴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努力加大研发力度,着重培育自己的品牌,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加快产品转型升级。积极创新将民间资本转化为科技资本、产业资本的地方资本市场。资本逐利是其天性,当温州本地企业重现活力,民间资本将会注入本地企业,外溢的资本也自然会回流。当然,现在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多,机遇与挑战并存,调整与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企业需要做好经历阵痛的准备。
(二)政府应出台措施,加大力度,多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
中小企业是温州整体经济的中坚力量,他们兴,则温州经济兴;他们衰,则温州经济衰。政府从政策层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是当务之急,是民间资本流向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敲门砖。第一,温州民间资本丰沃,却是泡沫制造者,民间资本似乎更多地与“炒”连在一起,温州本地的创业投资却是一个资本的“贫瘠之地”,与民间资本的发达程度严重脱钩。政府应出台措施,留住喜欢“炒来炒去”的民间资本,系统性地引导民间资金流向,使其投向实体经济,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企业研发与自主创新。第三,从“税”和“费”两方面给中小企业减负。根据国家对企业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适当减免对中小企业的行政事业以及社会团体收费,对高科技创新企业税费可全部减免。第四,政府可聘请专业培训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者进行培训,培育他们的风险投资意识,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温州十二条”只是为温州金融改革搭建了框架,政府需要出台更多可行措施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只是为温州金融改革搭建了框架,指明了方向,政府需要出台更多可操作性的细则和措施。这次改革,是一次金融创新,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有太多的问题值得去发现和探索。例如,民间借贷的利率能否市场化的问题。实行浮动利率可吸引民间资本的流入,但是也有可能导致外地资本涌入,形成制度套利。能否搞“利率特区”需要政府的智慧。又如,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问题。“温州十二条”明确支持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通常来说,中小企业债券的风险会比较高,甚至被人们认为是垃圾债或高收益债。企业债券的门槛应该设多高比较合适?如何保证中小企业债券能够顺利融资?这些问题,同样考验着政府的智慧,也等待着市场的检验。
长期以来,温州的实体经济只是充当了融资的平台,实体经济的低收益难以承受昂贵的资本成本,资金并未进入到实体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去。通过温州这次金融改革,希望民间资本能够流向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笔者也希望通过民间借贷合法化,为民间资本找到合适的和满意的投资渠道,更希望这次充满着勇气与智慧的金融改革试验能够成功,并尽快推向全国。
【参考文献】
[1] 王子.温州金融改革:民间借贷行为面临新取舍[J].中国企业家,2012(8).
[2] 曾刚.“温州试点”影响几何还待观察评估[N].中华合作时报,2012-04-12.
[3] 叶檀.警惕温州金融创新走偏[J].中国经济周刊,2012(4).
[4] 温州悖论:泡沫制造者缺席创投盛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4-14.
[5] 袁名清.向松祚:“温州病”靠金融改革一味药还不行[N].潇湘晨报,2012-04-27.
[6] 巴曙松:温州金融改革不能仅追求数字增长[EB/OL].中国新闻网,201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