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2-04-29 18:39:51李永明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32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

李永明

摘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当前,五大连池市农村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认识不到位、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管理体制不顺畅、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要以提高产业化程度、解决资金、健全机制、加强宣传与教育等方式加以应对。

关键词:农村合作组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7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060-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农业生产中积累的矛盾不断凸显,改革开放初期曾经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而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障碍。在市场竞争中,农民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因信息闭塞而不能很好地了解市场需求,生产和种植往往都是盲目进行的,谷贱伤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加上受到农业生产特点的制约,今日很多地区的农村合作组织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还存在层次低、规模小、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才能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各类农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2年7月末,全市各类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到135个,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10倍,并在黑龙江省率先实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代理服务工作。按照行业划分,五大连池市的农村合作组织现已发展到4大类,其中,种植业101个、养殖业21个、农机业11个、其他类型2个,共带动农民2.3万户,入社人员达到1.5万人,人均实现增收达1385元。2010年,五大连池市有10个农村合作组织被黑龙江省农委授予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星级社,其中,三星级3个、二星级6个、一星级1个。农村合作组织的迅猛发展,为五大连池市连接小生产和大市场、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有待进一步突破。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干部和群众思想不够解放,对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没能把此项工作和当地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各乡镇合作组织发展也很不平衡。一些部门对发展合作组织的目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不到位,有畏难情绪,工作方法单一、措施不得力,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参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不高。

(二)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合作组织规模普遍偏小,一半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不足50户,且绝大多数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带动能力强、增收作用大的合作组织较少,目前,全市能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合作组织仅有9个,仅占总数的9.2%,有统一包装和品牌的有4个,仅占2%,创办加工实体的农村合作组织数量更少。

(三)管理体制不顺畅

一些合作组织的内部制度不够完善,有的甚至是既没有自己的章程,没有具体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十分混乱,运作很不规范,内部事务公开力度不够,滋生腐败的风险和可能较高。部分合作组织与成员之间利益关系比较松散,内部产权模糊不清、关系混乱,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90%以上的农村合作组织没有实行二次分配,没有真正结为利益共同体,容易造成组织成员历年积累的产权主体缺位,历史上形成的股金产权不清等现象,容易产生经济纠纷,遭受损失的往往是农民的利益。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五大连池市农村合作组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省、黑河市相关的法规、政策出台的时间较短,相关职能部门还没有制定相应的细则,上级有大的法规政策,下级相关部门实施细则没能及时出台,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清,给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在登记、税收、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到位。

(五)发展的动力不足

除了受到当前五大连池市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所影响之外,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力不足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政府及各相关部门有力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发展的推动力不足;二是作为农业生产个体的农民,发展生产的实力非常有限,农民有发展合作组织的愿望,但是没有壮大合作组织的能力,大多数农民的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强,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观望的心理较强,发展的自动力不足;三是农村合作组织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发展的后动力不足。

三、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议

(一)提高合作组织产业化经营程度

做大做强立市主导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全面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合作组织产业化经营程度,既能够进一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带动农民本土就业,促进富余劳动力内部转移、自我消化。

(二)采用多种手段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要加大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在财政支农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组织发展。要积极争取国家利民政策和惠农民项目支持,解决合作组织资金短缺等瓶颈问题。金融部门要扩大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服务范围,为合作组织提供更多、更加优惠的金融产品,大力引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管理优势,着力解决农村合作组织发展思路不宽、标准不高、带动力不强等突出问题。

(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农经和各有关部门应增强服务意识,引导农村合作组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三会”制度和章程等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应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措施,明确各组织成员享受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推进合作组织科学化管理。处理好合作组织内部利益调节关系,完善风险共担、二次分配、利益共享等机制,通过成立风险基金、合理让利、利润返还、最低保护价收购、预付定金、赊购生产资料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完善合作组织成员民主决策程序,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发展思路、利润分配、合并重组等重大问题,保障各项措施符合民意、得到支持。要建立合作组织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提高合作组织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升合作组织向心力、凝聚力和发展力。

(四)加强宣传与教育力度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村务公开栏等媒介作用,在各个层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合作组织知识的宣传活动。用典型事例,用身边的人和事去启发农民、引导农民,通过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使他们真正了解农村合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农民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和发展生产的热情。农经部门要加强乡村干部和合作组织辅导员队伍建设,合理制定培训规划,撥付专项培训经费,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合作组织相关政策、法律、业务等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村合作组织管理人才队伍,造就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热爱农村合作组织事业的农业经营管理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 范志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新突破[J].农村工作通讯,2008,(16):29-30.

[2] 李荣德,臧良运.当前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6,(2):11-12.

[3] 陈晓华.不断提升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J].农村经营管理,2012,(8).

[4] 李四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途径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5).

[责任编辑高惠琦]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43:22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对百姓“菜篮子”的思考
论农民增收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关联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00:31
北安长水河农场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
对百姓“菜篮子”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
商(2016年12期)2016-05-09 16:57:48
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农民增收现状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8期)2016-03-07 17: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