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兰
摘要:蔬菜一头是“菜园子”,关系农民增收;另一头是“菜篮子”,对物价总水平、市民生活有直接影响。近年来,“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等问题交替出现,而蔬菜价格上涨更是成为影响我市CPI攀高的主要推手。我们先后走访了威海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家家悦超市、早市、蔬菜零售摊点、蔬菜生产基地,对蔬菜价格从地头到餐桌进行了全面调研。
关键词:农民增收;市民生活;蔬菜价格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01
一、总体概况
蔬菜交易量和价格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威海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供的信息,该批发市场蔬菜供应量占全市80%左右,市场日交易量约500吨,交易的蔬菜品种达50多种,外调蔬菜占比近8成。蔬菜年交易数量以年5%的趋势递增。跟踪调查资料显示,我市蔬菜价格2011-2013年分别上涨4.6%、7%、9.6%,2014年稍有回落,2015年4月同比上涨7.2%。目前,蔬菜市场供应品种丰富,货源量充足,蔬菜价格宽幅上涨,上涨速度远远领先于CPI。
蔬菜价格涨势迅猛。据了解,往年春节过后蔬菜价格通常会有所回落,可今年自3月份开始,蔬菜价格不仅没降,而且有的还在继续上涨。进入3月下旬,虽然蔬菜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但多种蔬菜价格仍持续上涨。社调队监测:2010年以来,黄瓜、菠菜、胡萝卜的零售价格分别上涨了32%、64%和18%。
批发商、零售摊主、种植户三者都嫌利微。据3月18日对蔬菜批发市场部分蔬菜批发商调查结果显示,批发商家的钱并不好赚。从事蔬菜批发多年的老李夫妇说,他们前日黄昏在寿光进的菜,夜里12点就到批发市场里排队进场摆摊,蔬菜行情好时一天卖到5000公斤以上,能赚四五百元,但这种机会一个月也没有几回,而成本每天都是固定的,两个小工和一个司机的工钱每天是480元,往返寿光一趟的油钱是400元,两地菜场的收费是200元。18日老李总共卖了近2000公斤菜,赚了不到300元。在郊区某村承包地上搭起大棚种蔬菜的农民说,前两年种菜还很有赚头,现在卖菜赚的钱已经支付不起种菜成本了,尽管菜价近几年涨了又涨,但身上的压力一点儿没少,菜价无论走到多高,他们也很难赚到钱,更何况每年种菜的成本还在增加。
二、蔬菜价格走高的原因
受消费即时性特点的影响,蔬菜生产供应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其价格保持持续稳定的难度会不断加大。从生产上看,由于蔬菜生长受自然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加之近几年恶劣天气增多,使得价格波动更趋于频繁;从消费上看,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对蔬菜的流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输瓶颈以及物流成本提高也会导致蔬菜发生区域性供应短缺并推高价格。具体看:
气候原因拉高菜价。今年春季部分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寡照,加之病虫害加重发生,导致部分蔬菜产量降低、价格上涨。调查人员四月初在宋村镇蔬菜基地看到,大棚里茄子植株长势旺盛,但结的茄子却稀稀拉拉。
流通环节多推高菜价。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至少加价5%。由于我市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蔬菜大部分靠外运,中间环节过多即“小生产、大流通”形成是推高菜价的一大原因。虽然近年来我市推行“农超对接”取得较大成绩,但据了解目前直接与超市进行对接的蔬菜占比还不到20%,大多数蔬菜还是通过“产地—经销商—市场”的模式走上市民餐桌。
种植成本上升推动菜价。从对蔬菜种植基地调研情况看,今年人工费用的上升直接拉动了蔬菜种植成本的上升。与上年同期相比,除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外,雇佣人工费用更是有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宋村镇蔬菜种植基地雇佣的50岁以上的收菜男劳动力和女劳动力的工资由前几年每天30-50元上涨至目前的每天80元;青壮年男劳动力的工资由每天60-70元上涨至目前的每天100-150元;租地费用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有些包地费用已上涨到一年1800元/亩。种植成本的上升直接推动了蔬菜终端价格的上涨。
产销信息不畅影响菜价。产销信息不畅让菜农无所适从。由于菜农科技素质不高、风险规避意识不强、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种什么样的菜、种多大面积全靠个人经验,有时只能依据上年蔬菜的价格,上年什么好卖就种什么。这样一来,往往形成“一窝蜂”现象,背后往往是滞销。农民单打独斗,缺乏行业信息预测引导是造成蔬菜价格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三、建议
蔬菜是高度市场化的鲜活农副产品,蔬菜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其对成本的影响。蔬菜价格的变动频繁性,决定了一般情况下政府不宜采取直接的如最高限价等价格干预手段来控制蔬菜价格,更多的是采取调节蔬菜供需平衡的方式间接调控蔬菜价格。
一是促进生产。这是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和前提。目前看我市本地产蔬菜上市占比偏低,外地菜及其价格主导了我市的蔬菜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区非农业人口逐年递增。抓好蔬菜生产,稳定并适度增加蔬菜种植面积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扩大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加快建立现代化蔬菜生产基地,加大对本地无公害蔬菜的扶持力度,抓好冬春蔬菜和速生蔬菜生产,形成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保有量。
二是保障供应。蔬菜供求变化对蔬菜价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保持了蔬菜的供应,也就保持了蔬菜价格的基本稳定,为此,要增强蔬菜储备制度,增加蔬菜库存;合理布设集贸市场,增设零售摊档;鼓励蔬菜主产区与主销区建立产销定向合作,保障重点消费区域市场供应。
三是规范流通。畅通流通渠道,重点保障各类运输蔬菜车辆顺利通行。订单蔬菜”和“农超对接”是未来蔬菜零售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减少蔬菜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和降低蔬菜价格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推进、大力发展。
四是加强监测服务,合理引导蔬菜种植结构。随着露天蔬菜的大量上市,蔬菜价格还会出现波动。建议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测,提高对价格波动的警觉性,监测生产、存储、销售、物流等过程中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蔬菜种植户。合理引导蔬菜种植结构,既要避免由于蔬菜种植品种单一产量过大,导致价格暴跌对种植户的伤害;又要避免由于蔬菜种植品种稀缺,导致价格暴涨给消费者生活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