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
摘要: 针对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有别于普高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作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中职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们愉快而轻松地完成语文教学。
关键词: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特色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应用写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广大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如注入式、启发式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我认为应区别于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要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相对来说,这批学生文化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基础不够扎实,厌学情绪较严重。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语文能力较差,名为高中生,而实际语文水平却相对较低。时下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大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几乎为零,教学是越来越难开展了。因此,照搬普高教学方法,只会事倍功半。故职高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有别于普高教学,根据学情,进行特色教学,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一、激发动机,使学生愿学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美好前景的向往,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与自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愿、自立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的具体适当目标,知道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从而把学习转化为自己的第一需要,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愿学、乐学、爱学、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圆满完成职高阶段的学业。
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①向学生讲清道理,即语文课是专业课的基础课。②让学生走向社会作实际调查,或结合学生的实习去亲身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亲身领悟到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③结合实例分析证明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前途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班的周海燕同学平时重视语文能力的提高,获得2012年校作文比赛的一等奖。我将这些实例讲给学生听,使大家受到了较现实、较深刻的教育,充分地认识到了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颇有效果,我所带的班级每次月考都名列前茅。
二、知己知彼,施教自如
由于职高学生基础较差,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的沟通。要做到沟通,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既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不拘泥于《教学参考》,时,又可以按照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小部分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标准去备课、授课。要做到“知彼”,必须课前多作调查,课后多注意收集信息,多和学生交流。
许多职高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初中受老师的冷落,平时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因此第一堂语文课我不会语重心长地给他们讲道理,而是要求学生先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性格或家庭成员。不管讲什么,只要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就行。自我介绍改变了课堂呆板、枯燥的状况,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轻松感和趣味性,从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机制。
做到“知彼”之后,还要做到“知己”,包括自己对教材钻研、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自我估价;备课中教案的设计、提问问题的设计力求适应学生的接受程度。如讲授《黄鹂》一课,按常理学生能说出几句关于黄鹂的诗,导入可由此展开。但我私下问过,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诗。细想也合乎现实,这些学生初中时没好好读过书,对语文更加不重视,唐诗背不出不足为怪。因此我改变设计,给他们布置预习作业,去收集有关的诗。课堂上他们思维活跃,气氛良好。职高生自制能力差,思想很容易开小差,针对这情况,我有意尽量用多媒体教学,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利用幻灯出示作者照片,简介月光下荷塘美景的画面,学生如临其境,自然就会体味到作者当时的心情,领会文章的意境了。多媒体的声、色、形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整堂课也其乐融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己”。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施教自如。
三、把握尺度,落在实处
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后,还要在教材处理,重点、难点的把握上注意尺度,落到实处。所谓“实处”,就是让绝大部分学生能接受,能理解,能掌握,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具体可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感性认识。就是让学生多读课文,熟悉课文。做到学生不熟悉课文,教师不讲课。由于职高学生自学习惯比较差,自学能力比较弱,因此仅靠教师课前提一句要课外预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应在要求预习时,给他们一些思考题目,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在上课时检查验收。
另外,在课堂上适当多给他们读课文的时间。当然读的方法要多种多样,不能单一。只有在学生熟悉课文、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讲解、分析时学生情绪饱满、气氛活跃,在双边关系的处理上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在讲授《黄鹂》一课时,虽然早自习让他们朗读过,但肯定有部分同学没好好读,因此上课时我还是安排了小段时间让他们读,男女分组读。这样不仅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而且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了角色,之后四人一组的讨论很成功,课堂气氛很活跃。
第二步: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会水到渠成。例如教《淡淡的深情》一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预习提示预习课文,同时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淡淡的表现。第一堂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并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发言。这时学生因为比较熟悉课文内容,手中有材料,心中有答案,发言热烈。在解决上述问题后,再让学生看看这课文的材料安排。这样,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接着,在学生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提问讨论:作者写母亲为什么要用“淡淡”的来形容?我们写母亲又可以怎么写?自然而然把问题引到实际写作中。这样能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又照应到学校开展的“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一举两得。
职教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和光荣,教育培养好一个职校生与教育培养好一个普高生同样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义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