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蕾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当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逐渐学习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就自然地产生了,同时这种以科学、客观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也就自然地建立起来了。
一、生活中引导幼儿发现数学,激发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例如,孩子们发现车轮是圆的,很多房子的屋顶是斜的。回家的途中能发现各种数学信息(几辆车,几个行人,几朵花),幼儿园里也有各种数学信息(几扇窗户,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个小朋友)。还可获得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上下、前后、左右等形体及空间方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关时间与事件顺序的关系(如几点起床、吃饭、上幼儿园、放学、睡觉等),以及做操时如何按高矮排队等。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但都切切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
二、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教育环境。
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是来自于被操作的对象,而是来自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与活动,以此发现与建构数学关系。所以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要创造与幼儿相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意义的操作材料与机会,鼓励幼儿发现与交流,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发展。
1.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
现实生活中要重视创设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的物质环境引导幼儿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例如为了让幼儿的日常生活多蕴含一些数学知识,将幼儿的日用品、学习用品、进区卡、晨检袋的插牌位置均统一编上幼儿的学号,幼儿对自己和别人的学号就跟名字一样熟悉。在学习相邻数之前,让每一个幼儿找一找自己学号的邻居,三个三个手拉手告诉大家自己学号的邻居是谁。要学习单数和双数之前,就让幼儿去拿与自己学号一样数量的雪花片,两个一对地摆,摆到最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实践证明这一教育方法可行,是幼儿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途径。
2.环境中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
数学活动区是幼儿观察、操作、探究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最好场所,也是培养幼儿会听、会看、会想、会做、会用、会收等数学活动必备的智力技能的最好教育活动。平时,应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投放一些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有意义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意愿,自由选择活动的材料,自己确定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观察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感观来感知与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幼儿通过分牌练习分类,通过扑克牌排队练习有规律排序,通过比大小、找对、凑数、加减等。下游戏棋也是幼儿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但是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久了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就采取动手自制不断更换骰子的办法。例如,在幼儿学习4以内的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就自制骰子的六面,分别用不同的图案和颜色画上去,如有的画了三颗红色的星星和一颗绿色的星星,这样幼儿下棋的时候,就会数数看自己要走几步,使孩子学会了手口一致点数,懂得了比3多1是4,玩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教育的内容更换骰子,这项活动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三、生活中贯穿数学教育,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要将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发挥整体教育功能,这是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教育观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也是如此。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们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围世界的过程。
1.在游戏中积累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玩沙玩水游戏中幼儿通过用各种形状的容器盛装沙和水,感知容量守恒。如在商店的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店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幼儿在各种游戏中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2.欣赏数学故事、数学儿歌。
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我们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了许多生活化的蕴藏着各种数学关系的数学故事、数学儿歌、数学游戏,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通过欣赏数学故事《骄傲的“0”》、《快乐的明天》,让幼儿了解9与10的关系,正确理解时间概念;通过欣赏《猪八戒分西瓜》可了解等分;通过欣赏数学儿歌《数数歌》、《拍手歌》学习1—10的数数。
3.在各类正式教育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
各领域教育内容虽然研究对象不同,但都包含着一定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体,如花朵、蝴蝶、贝壳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