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真心永不老

2012-04-29 00:44江泓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张洋特等奖班主任

江泓

重访人物:张洋

人物档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2007年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2010年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

白色运动鞋,浅蓝色牛仔裤,黑色短款羽绒服,黑白配色的双肩背包,马尾辫,光洁饱满的额头……张洋就这样清清爽爽地出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暗自吃惊,这个北京市“紫禁杯”特等奖获得者怎么这么年轻?完全是一副学生的样子。

张洋说:“我也不年轻了,马上就快35岁了。”

但是那一脸纯净的表情分明在告诉我,这是一个内心依然青春的人。

已是中午,张洋提议我们去学校旁边的饭店“随便吃点”。于是,我们边吃边聊。

记者:你第一次获得“紫禁杯”班主任奖是2007年,是参加工作的第七年。一开始工作就很顺利吗?为什么能成长得这么快?

张洋: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可以说是焦头烂额。

首先是学生不服。当时的学生只比我小七岁,对我所说的话、所布置的任务有点儿漫不经心,工作刚刚一个月,我就被一个能力极强,并且在附中已经上了三年初中的学生“噎”得无话可说,回家后,大哭一场。这是我第一次被学生气哭。

其次是家长不信任。还记得我第一次开家长会时,由于没有经验,被几个家长当场质问得下不来台。虽然他们所提的问题并不涉及我的教学,但站在台上无话可说无法应对的局面还是相当尴尬的。

接下来是各类公开课的考验。虽然每次正式上台之前要经历很多次试讲,但事后评课时,还是被各位前辈指出诸多问题,这样的局面,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

最后便是和同事的关系。初出茅庐的我曾不知天高地厚地带着学生“指责”体育组老师评奖不公平,也曾很不屑于退休返聘的老教师们的教诲,还因自认为评委打分不合理便支持学生拒绝上台领奖。凡此种种,今天看来,都是初入职场时非常幼稚的表现。

所以,开始的五年是我最痛苦的一段时间,但也可以说,正是经历了这五年的历练,我才有了涅槃式的变化。

记者:总结一下你的成长经验吧。

张洋:我的成长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真心投入。年龄是劣势,但也同样是优势。对学生来说,与他们年龄相近、志趣相似是最大的优势。那几年,我真的做到了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了帮助学生排练节目,我一直陪他们到晚上8点多钟,并且跟家长一一联系,直到确保他们安全回家才结束。从2000年到2010年,每个新年前夕,我都会为学生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全班的,另一封是写给每一个学生的,这一坚持,就是10年,共10余万字。在电脑教学尚不普及的时候,我把信手写在彩笺上;近几年,我虽然使用电脑写信,但坚持自己签名,自己设计、自己装订。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保留着这些信,他们说这是最值得期待的新年礼物。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10年来,我用了各种方式与家长联系,家访、电话、MSN、QQ、邮件,等等。与家长沟通得越好,开展工作就越顺利。

3.谦虚谨慎,与同事搞好关系。这些年,无论做年级组长还是班主任,都向其他老师虚心求教。年轻人自然很容易打成一片,对老教师,则在言语行动上都要尊重,这是做人的起码原则。我会为办公室的老师打水、搞卫生,这些看似只是小事情,但人与人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拉近了距离。

4.懂得隐忍。有的时候评课的老师会很不客气,我从开始的不适应逐渐变为乐于接受。因为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良药往往苦口。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接受批评会让我更快地成长。正因为“脸皮”磨练得越来越厚,我后来的工作才越来越得心应手。

记者:从2007年的“紫禁杯”一等奖,到2010年的“紫禁杯”特等奖,这期间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张洋:第一次获奖没有太大的惊喜,反倒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到2010年再次获奖,3年中更多的是困惑。就好像爬山,爬得越高,看到的风景越多,云雾缭绕的远方却也出现在眼前。这个时候,充实自己,拨开眼前的迷雾便迫在眉睫。

3年里我听过很多关于德育的报告,也在北师大系统学习了最前沿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让我获益匪浅。都说处女座的人追求完美,我在工作上多多少少地具有这种作风——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教学、德育两手抓。这一直是我秉承的原则,只是在获奖之后更加重视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空洞的说教从来就不是我的工作风格,在语文教学和班级活动中抓住生成性教育的亮点,及时加以反馈,是我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反复思考并使用的方法。在我看来,一时的说教作用有限,将教育化为无形,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才是最关键的。

记者:当了12年老师,对比一下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张洋:教师角色的转变。

首先是在管理学生方面学会了放手,这也是成熟的表现。从相信自己的万能到明白自己不是救世主,这是我在思想上“质”的飞跃,这与赴美工作一年很有关系。在美国的日子很辛苦,但也从美国孩子身上看到了独立自主的价值。所以,我们班的孩子是学校各项活动和各个学生社团的活跃分子,38名学生中有22名学生会干事,这对锻炼孩子们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其次,是从单纯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变成一个对他们有启示作用的引领者。前几年做班主任与学生心态接近,所以“混迹”于其中时缺少了些提升,而这几年则在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变得更注重对学生的影响。为师者,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摸索中不断进步。

记者:作为老师,你最满意自己哪个方面?

张洋: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就是我一直保持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情。我记得当年刚工作的时候,师傅邓虹老师对我说:“教师这个职业,如果不努力,现在就能看到自己是怎么死的。”意思是如果仅仅把教师看作一份职业,那么这个职业太单调了,几十年的生活一目了然;然而如果不断努力创新,它就会变成一份事业,自然就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正因如此,尽管人生又过了“一轮”,但那份追求之心没有变老。

猜你喜欢
张洋特等奖班主任
春天的旋律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得特等奖的向日葵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夸夸我的班主任
特等奖作品
忙碌的天空
班主任
特等奖作品
特等奖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