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源自内生需求而非外在比较

2012-04-29 00:44耿申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短时间人能思路

耿申

学校要“办出特色”,是近年来强调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一个思路。

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在内涵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内涵发展指向的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特色发展指向的也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但强调(或使用)内涵发展概念时,容易误解为“放弃”或“失去”外面的支持和帮助(依赖);而强调(或使用)特色发展概念时,容易误解为短时间内搞出“一招鲜”来。把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作为一对不完全相同但又可互训的概念来对待,或许有助于学校理清发展思路。

关于特色发展,许多论者持“比较出特色”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典型说法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老实说,对于办好一所学校来说,这是相当有害的一种观念。学校间可以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借鉴,但不可通过比较来突出本校。理由很简单,所有的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及普通高中)的教育目标是国家统一制定的,质量标准也是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的东西。学校间的交流、互学是为了更好地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这是个线型的方向,在这个线型方向上不可能比较出特色来,所能比较出来的只是可用以给学校进行质量排队的结果。反过来说,凡是与质量这个方向无关的东西,则没有可比性,即没有比较的意义和价值。

但比较的方法在一定的前提下并非完全不可使用。在学校发展形成一定的特色之后,需要予以更加清晰的解释的时候,比较的方法便可与其他诸多方法混合使用。当学校特色处在“无特色”的寻求特色阶段时,比较的方法也不是绝对不能用,而是说不能把它当作主要的核心的方法来使用。因为所谓方法,背后其实是思维方式和学校规划思路问题。

寻找本校特色发展规划的方法主要还是对“本校发展的需求”的准确认识。确定本校特色发展的原则,主要还是如何“做最好的自我”。

有人用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理论来为“比较出特色”进行辩护。须知经济学是建立在“不管你死只要我活”基础上的,所谓“双赢”、“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等等,都是为了自己的存活和发展而不得已的博弈结果。义务教育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理论上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即使在经济学中,除去比较优势理论,也同时存在着“需求优势”理论。后者更多是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振兴出发来考虑问题的。

从本校自身需求出发,从本校的历史传统、所在社区的特点、师资条件、教学管理经验等方面,寻找自身发展的需要,寻找教师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寻找与所在社区合作发展的需要,才是推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正确思路。

学校特色通常都与学校的历史有关。而历史,是靠时间一天一天积累而成的。有些人可以把一天安排得很丰满,过得很充实,有些人可能安排得很疏松、过得很懒散,但没有人能把历史压缩,也没有人能把历史抻长。学校特色,不是一件因为着急,因为信心足、决心大,因为经费充足、领导重视,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打造”成的工程。同理,“名校”也一样不是能在短时间内靠“打造”、“更名”、“全球招聘校长”而真就能成为“名校”的。■

□编辑江泓

猜你喜欢
短时间人能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漫画哲理
换个思路巧填数
患近视的人能当航天员吗?
借钱理由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
基于短时间序列对帕金森患者步态规律的分析
天才博美犬荣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诱导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腹腔镜术后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