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来华中亚留学生话语特征分析

2012-04-29 03:01:59玉斯英.玉素甫哈米达.阿扎提
现代语文 2012年4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二语留学生

玉斯英.玉素甫 哈米达.阿扎提

摘 要:本文通过观察初级阶段来华中亚留学生在自然语境中运用目的语的真实交际情况,将留学生在汉语使用上的外显行为加以记录、积累、整理和分析。研究这一阶段留学生的主要话语特征,将其概括为六点:意义大于形式、简化、明显的话语监控与修正痕迹、使用套语、句法混乱和话码混合,并探讨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引言

语言交际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交际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形式是口头话语(spoken discourse)。儿童习得母语从口头话语开始,二语习得者习得目的语最理想的目标就是拥有正确自如的与目的语区成员进行交际的能力。对二语教学研究者来说,研究二语学习者的口头话语,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可以发现教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学习者目的语水平的发展程度,进而探讨习得与教学和学习策略、交际策略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检验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考察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能只凭借学生在课堂上和考试中的表现,更有说服力的指标在于学生用目的语进行日常交际的成功度。因为语言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学习的效果最终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上。

目前,国内针对二语学习者口头话语的研究比较少,并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种情况:一是介绍国外学者研究目的语为英语的二语学习者的话语相关成果;二是国内学者对目的语为英语的中国学习者的话语研究。另外,部分学者的研究涉及目的语为汉语的二语学习者和母语为汉语者之间的话语情况。而对于目的语为汉语的二语学习者之间的话语交际及他们的话语发展情况的研究则非常少。

二、语料来源

本研究观察的学生是中亚来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观察的语境为自然语境,教师不参与谈话,只是在旁边观察、录音和记录,而教师的观察和记录活动并不为学生所知。观察的对象是初级阶段中亚来华留学生。具体来说,是学习汉语15周之内的留学生,重点观察的是一个班的30名留学生(14名女生、16名男生),他们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5名)、吉尔吉斯斯坦(6名)、塔吉克斯坦(9名)、乌兹别克斯坦(4名)、图克曼斯坦(3名)、巴基斯坦(3名)等中亚国家。录音转写或记录作为研究的材料是学生在一定语境下有跟同学交流时,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话语,我们感兴趣的是学生在仅学了几周到几十周汉语、语言材料储备相当有限的情况下,是怎样达到交际目的的。有意思的是,收集到的绝大部分语料都是国别不同的学生之间进行的对话,也有少量相同国别学生使用汉语交际的语料,但此类语料几乎都是在有别国学生参与的对话中出现。而相同国别的学生在相互交际时,几乎都使用母语。

三、初级阶段留学生主要话语特征及分析

(一)意义大于形式

从发生学角度看,言语交际的产生是一个从意义到形式的过程。有了表达的意愿,就会产生相应的“内部语言”,或者称为“心理语言”,这种“心理语言”是模糊的、无序的,“心理语言”外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复杂,至今仍是科学研究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一般人来说,语言表达,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常有“辞难达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对于初学汉语者来说,要用有限的目的语材料表达意念,就更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意义,他们努力的目标是调动跟目的语有关的一切手段,将意念化为能表达相应意念的目的语,以达到交际功能。在这样的前提下,在交际时间的压力下,形式的选择与判断正确与否,就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我们的观察记录显示,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的话语交际呈现出明显的意义大于形式的特征,既有一些学以致用、规范恰当的句子,也出现了大量能让听话者大致明白、但从语言规范的角度却错漏百出的话语片段。例如:

*(1)甲:你病?

乙:我没病,我很累,有很多学习。

*(2)他脑子有问题,他每天晚来,现在早来。

这些句子总体看,表意上没问题,但却存在偏误。

如何看待与分析初级阶段留学生话语的这个特征?我们认为,其一,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有限的外语材料处理交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是为表达意义服务的。因此,提供一切可能鼓励留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做法是明智的。其二,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外语交际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产生是正常的,同时也是必须正视的。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认识到这些输出性错误,教师能在不同的阶段进行相应的分析,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了解错误原因,逐步做到正确地表达意念。其三,留学生用汉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利用真实环境重新激活、强化目的语编码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巩固输入的认知,可以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对汉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二)简化

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其成人思维水平与目的语材料储备明显不协调。当交际压力出现,思想意念已到,而当前所掌握的目的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不足以支撑完整的表达,或者生成过程不允许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激活已有的目的语资源时,坚持用目的语交际的留学生就会尽其所能,哪怕利用单词句、不完整句和简单句也要表达。例如:

*(3)甲:(走到窗前,准备开窗,转头问乙)开?关?

乙:很冷。

甲:冷?你想开空调?开?

乙:不。

*(4)我们两个女。

*(5)我要照片,X X(学生名字)照我。

由于受词汇和语法的限制,学生的交际意愿无法使用完整的语句表达,但从此类语料中可以看到学生克服语言困难进行交际的努力。

简化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语义简化,二是语法简化,三是衔接简化。语义简化是指学习者用来编码的语言意义成分少于与命题成分相对应的语言意义成分,所造成的空缺留给听话者根据语境等非语言线索去补足。如果单独看生成的话语片段,有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问题,如例(3);有的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如例(4)。语法简化是学习者在编码过程中由于储备或者激活时间不足而遗漏了必须有的语法成分。如果单独看生成的话语片段,有明显的语法问题。根据我们的观察,初级阶段中亚汉语学习者的语法简化,呈现复杂的情况。从语法单位的角度看,有语素和动词、名词、助词等的简化。例如:

*(6)乌鲁木齐的天气有很多变。

*(7)我不好学生。

*(8)我们有四口人。

*(9)我们坐看电视。

从语法成分的角度看,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都有简化的现象。如:

*(10)现在很冷,要睡觉,不要起床。

*(11)(一个女孩被一个男孩追打)老师,他,我。

*(12)(指着灯)开?不开?

*(13)他们唱他的国的歌。

*(14)课以后我要回家。

衔接简化指的是由于学生在初级阶段所学习的多是单句,较少接触话语衔接的知识,当要表达较为复杂的意思必须用几个小句时,这些小句之间就缺乏相应的连接。如例(10)。

(三)明显的话语监控与修正痕迹

因为所使用的是一种新的正在学习的语言,学生不能完全自如地运用词句,往往对一些词句把握不准,因而自发地进行检查、补充和纠正。我们所观察到的话语监控指的是发音后的监控,即学习者在一定的发音程序中或完成一定的发音程序后,由于时间的延续,进一步激活了相应的新的语言储备知识,新旧碰撞,使学习者对先前的发音程序产生怀疑,进而以新的话语形式来修正。例如:

*(15)甲:你忙吗?

乙:太忙……很忙……太忙了。

学生已学过形容词谓语句中,形容词前通常要加别的成分,最常用的是“很”。另外,表示程度高,可以用“太……了”格式。从学生的语言应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几种规范和格式中选择、检查和纠正的过程。

*(16)甲:这个懂不懂?

乙:懂。我聪明学生……我很聪明学生。

由于学生尚未学习结构助词“的”的用法,所接触到的形容词多数要加程度副词“很”,因此学生在自我检查之后加上了“很”。

*(17)吃很多药……吃了很多药。

学生起初还没有想到要用“了”,随后想起后表达已完成的事情时要用“了”,于是加上“了”。

(四)使用套话

套话跟特定的交际目标相关,可以发展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初级阶段留学生经常使用“你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你身体好吗”“好久不见”“我不知道怎么说”等等。套语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整体,意义是整体的意义,部分的意义反而不知道或知道得不完全。例如学习者知道分别的时候应该说“再见”,却不一定知道“再”和“见”分别是什么意义。

留学生所掌握的套话首先是课本语言。他们习惯于把课本语言背下来直接使用,相对于自己组织语言,难度降低了,交际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所以这是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尝试用汉语交际时最常用的方式。例如:

(18)甲:你好!

乙:你好!

(19)甲:你好吗?

乙:我很好。谢谢!你呢?

甲:我也很好,谢谢!

(20)甲:你身体好吗?

乙:很好,谢谢。

甲:你爸爸、妈妈身体好吗?

乙:他们很好。谢谢!

(21)甲:见到你很高兴!

乙: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留学生学习汉语两个月以后,普通采用中国人常用的打招呼方式,如例(18)。

没有在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形式完整的套语,往往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的。例如:

(22)我不知道怎么说。

套语的另一种形式是整个被记下来的单词串,学习者可以通过变换单词串的前后内容,表达不同的意思。在我们的记录中,有这样几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单词串:“不知道”“不可以”“有问题”等。例如:

*(23)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可以睡觉早一点。

*(24)可能他不可以来了。

*(25)下星期我不可以来上课。

*(26)这个有问题,我不知道,但是有问题。

*(27)他想东西有问题。

套话的使用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为进一步的创造性话语发展奠定基础。在所观察的班级中,套语运用频率高的几个学生都是学习比较主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五)句法混乱

初级阶段的中亚来华留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时,处于用目地语自由表达意愿和用有限的语言储备完成交际的需求,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句法偏误,这是二语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初级阶段的中亚来华留学生在句法方面存在的偏误主要有:

1.遗漏

*(28)我早起床。

*(29)他笨蛋。

*(30)我们两个塔吉克。

2.误加

*(31)你是不好。

*(32)我是最喜欢秋天。

*(33)我最很喜欢游泳。

3.错序

*(34)我起床八点。

*(35)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可以睡早一点。

*(36)李老师住,跟爸爸、妈妈、姐姐。

4.搭配不当

*(37)我有很多的学习。

*(38)多不下雨。

*(39)他们可以后来。

5.综合性偏误

*(40)我们的说,怎么样,我们的学习,我们的住在中国。

*(41)你可以写这里你的名字。

(六)语码混乱

当学习者利用目的语知识无法完成交际任务时,会力图向母语或媒介语求助,从而使不同的语码混合在同一次交际过程中。例如:

1.求助母语

(42)甲:他说他是帅哥。

乙:(疑问的眼神、表情)

甲:(俄语或母语)

乙:啊!

2.求助媒介语,主要是俄语

(43)甲:下星期你做了没有?

乙:下星期?上星期?(俄语)

甲:(俄语)

乙:上星期。

四、结语

本文初步考察了初级阶段来华中亚留学生话语的主要特征,并做了简单的分析。从上述话语特征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以汉语为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语言发展规律和模式。希望这些研究能对来华留学生和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教学及教材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程雨民.语言系统及其运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黄冰.第二语言习得入门[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刘松浩,钱旭箐,汪燕.交际策略与口语测试[J].世界汉语教学,

2002,(2).

[5]罗青松.谈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教学的交际性[J].中国人民大

学学报,1996,(5).

[6]熊文.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简化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1997,

(3).

[7]徐子亮.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认知心理分析[J].世界汉语教

学,1999,(4).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二语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7:56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小学科学(2019年12期)2019-01-06 03:38:45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1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