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补服纹样使用的违例现象与惩处

2012-04-29 01:07王渊
上海工艺美术 2012年4期
关键词:补子违例品级

王渊

Bufu is the very important costume for officer in Qing Dynasty. Qing government set up a series of regulations specifying the usage of Bufu, which would punish those who violate the regulations. During Qing dynasty, the Bufu has always been dressed in wrong ways. There were many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In addition to presumed usage of some officers, emperors conferred officers with the Costumes and Buzi of higher rank, which fostered the lawviolation. In late of Qing dynasty, not only patterns of Buzi were arrogated to dress, but also the regulations of squareshape of buzi were broken through. The blank Buzi even occurs in which the core subject pattern can been alternated.All phenomenon demonstrated the relax of Costume regulation in Qing Dynasty.

清代品官的服饰种类较多,按照《清会典》的规定,品官的服饰有严格的定制,其主要服饰有朝冠、吉服冠、蟒袍、朝袍、补服及各类服饰品等。补服是清代重要的官服,是常朝燕迎的常用之服。所谓补服,是一种前后带有补子的服装,补子也叫“胸背”,以“禽”和“兽”区分文武职司,以不同的禽、兽将文武官职各分为九品。补服是清代男子的特殊服装,只有一定身份一定级别的人才能够穿着补服。补服在清代所担任的不仅仅是官服的职能,补服还是清代非常重要的礼服。按照清代的规定,凡朝会祭祀,都要服朝衣补服,凡筵燕(宴)、迎銮及一应嘉礼,俱服蟒袍补服。

1.清代补服穿着关于违例的种种规定

补服的穿着有着严格的规定,不按照规定使用将会受到惩处。清代设立了一系列关于补服穿用的细则,对如有违反也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条例。康熙五十一年:文官朝服,武官披执禁止滥用。在京官遇朝贺、祭祀、到任、封印、开印照常用常服,各省官员拜牌到任、封印、开印、祭丁入场亦照常服披执外,其文武官谒见迎送上司,只用补服。如违禁滥用者,事觉照违禁例从重议罪。雍正五年议准,凡属员谒见上司遇公服之日只用补服,不许擅用朝衣,违者皆照错误仪注例议处。……就越级穿用补服的现象,雍正时期多次下旨强调各官员要按照自己的品级穿用,但由于加级之故,官员擅自加级服用也常常造成补服僭越品级的现象。雍正二年就加级造成的补服僭越现象规定“五六品官不得过四品,三四品官不得过二品,二品官不得过一品”;雍正七年,谕“百官章服皆有一定之制,所以辩等威昭品秋也”,如职官中仍有不按照品级僭越服饰的现象,将予以处分。到雍正八年,雍正帝再次下旨强调“大小官帽顶补服坐褥等项,宜遵照见任品级,不得僭越…嗣后内外文武大小官员顶带补服坐褥,悉照本身见在品级,不得指称加级,以开僭越之端。在京著有稽查之责者严行稽查,在外著该管上司稽查,倘仍复不遵,除将本人议处外其失察之员亦一并处分。”

乾隆时期也再三强调补服穿着不得违例:“乾隆二年,议准各省官民服饰,自定制之后凡有违者,王公由宗仁府稽查处,文武大臣由吏部兵部稽查处,各衙门官员由该管官查,按其情罪轻重分别处分,违式之物入官。四年,覆准官员违例错用帽顶补服坐褥者,皆罚俸六月。”“十年覆准吏员僭用补服干谒地方官照违制例,革去职衔……”;乾隆十年“凡考职吏员在籍止用顶帽,不许僭用补服”。

穿着高于自身级别的补子,其僭越的嫌疑似乎过于明显。不少官员的僭越之道则比较隐晦。清代的补子,主题纹样多呈一种符号化的趋势,代表官品等级的鸟兽姿态往往表现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代表不同官品等级的纹样的相似,也为补子穿用的僭越提供了可能。如清后期一品仙鹤补及六品鹭鸶补,两者皆为织锦,外形极为相似。

2.清代补服穿着的违例现象及缘由

清代冠服制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严肃性,清代补服的穿着从场合到纹样使用,乃至违例惩处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是从清朝各代帝王为僭越问题多次下旨强调不难看出,在实际使用时僭越现象却是屡屡出现。比较著名的一个例子是金司空简以尚书兼都统,补子上同时绣了麒麟和仙鹤两个标志,虽然夏仁虎认为“《啸亭杂录》载金司空简以尚书兼都统,辄绣一小麒麟于仙鹤补上,大遭诘责,亦误于俗说也”,但这个例子颇能说明一些问题。雍正三年十二月,处置大将军年羹尧,历数其罪状,有僭越之罪十六,也涉及到服装僭越的内容“出门黄土填道,官员穿补服净街;…擅穿四衩衣服;衣服俱用黄包袱;…伊子穿四团补服”;而其狂悖之罪十三亦有与服饰相关之条,“奏摺在内房启发,并不穿朝服大堂拜送”;“纵容家人魏之耀等穿朝服补服,与司道、提镇同坐。”

僭越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清代各级官员补服和补子,可以由本人按照典章制度自备,这样自然会出现同样品级的官员由于做工不一而不尽相同的现象,事实上也为僭越现象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而雍正二年,雍正帝就此现象所下旨,也或多或少地说明了原因:“此皆该管大臣自行僭用,以至所属官员效尤成风”,故虽有种种关于僭越的罚俸、甚至该管官员一并处分的处罚方式,在清朝后续的历程中,僭越现象仍是屡禁不止。此外,皇帝出于某种政治目的还会赏赐给官员越份的服饰。如《大清会典事例》载,乾隆帝为了不使儿子们由于所封爵位的不同在服饰上表现出来,从而引起儿子们之间的矛盾以及后妃之间不和,继而引发争权夺利之事,在乾隆三十年下谕,皇子教育宫中,俱服四团龙补服,及分封之后,当服用各视现在爵秩。清代笔记《养吉斋丛录》记载,雍正年间,曾赏赐隆科多、年羹尧四团龙补服,鄂文端团龙袍褂;乾隆年间大学士黄廷桂以平定准葛尔之功,赐宝石顶、四团龙补;将军明瑞以征缅甸功,赐宝石顶、金黄带、四团龙补;阿文成平定金川,赐四团龙补等物。越份之服的赐予原因在于“尤恩礼之逾於常格者”,是表示皇帝另眼有嘉的特殊恩宠。咸丰皇帝出于政治目的,为了让自己的四个弟弟能够同心协力辅助自己,也曾赐予他们越份的服饰,咸丰元年十二月,传苏州织造织办的行文记载“遵照开单的蟒袍、补服数目,依照各王尺寸织办三份。”而咸丰七年派苏州织造的备赏醇郡王、钟郡王、孚郡王的服饰开单,从恩准皇弟们所穿的蟒袍、补服、朝袍的颜色、花纹以及所戴的红绒结顶看,把他们的待遇提到了与皇子同等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待遇在亲王郡王中并不多见。 明正德正德十三年(1518年)发生过一件异事:“车驾还京,传旨,俾迎候者用曳撒大帽、鸾带。寻赐群臣大红纻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不与。” 麒麟服用于四、五品官员,而按照明代的规定只有公、侯、伯、驸马方得衣麒麟,且文臣同样使用走兽花样,确实是前所未闻。

除了纹样的僭越外,官员的补子在外形上也突破了方形的框架。清代补子有圆补以及方补之分,按照规定皇帝、皇子、亲王、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固伦额驸的补服皆用圆补;而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民公侯伯、都御史、副都御史、给事中、监察御史、按察使、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以及文官百官的补服均用方补。清朝后期,也出现过官员补子用圆补的情况。图2、3皆为清晚期低品级文官圆补,这在清初是难以想象的。

清后期还出现了一种“空补”,即补子中心代表官员品级标志的主题纹样空缺,仅织绣有云蝠、海水江涯等背景纹样的补子,其主题纹样另行织绣而成,再缝缀到补子上。见图4、图5。空补的出现与官品等级的买卖有很大的关系,在乾隆时期曾公布了不同品级的价目表,十九世纪末,品级买卖高涨,所得费用是当时国家的一项重要收益。

结论

补服是清代官员非常重要的礼服,补服的使用除应该与官员的品级相对应外,清代还明确规定了补服的使用场合。清代设立了一系列关于补服穿用的细则,同时针对违例现象,也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条例,清朝几代帝王都曾下旨强调补服需按官员自身品级服用,不得僭越,但服饰越份的现象在清代仍时有发生。服饰僭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该管大臣自行僭用,以至所属官员效尤成风外,皇帝出于一定的政治目的赐服或是赐补的做法在无形中也起到了助长的作用。清后期,补服穿着的僭越现象不仅仅局限于纹样方面,补子的外形也突破了方形的限制,由于官品等级的买卖,甚至还出现了可以更换中心主题纹样的空补。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清后期对于服饰管制的日渐宽松。

猜你喜欢
补子违例品级
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违例情况的问题分析与执裁要点
心如丝缕 织镂时光— —王建江缂丝作品赏析
Rank Badges of Official Costum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emiotics
清代补服纹样使用的违例现象与惩处
血鹦鹉温室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应用
清初盛京总管与盛京八旗驻防体制确立
赋广义Orlicz范数Orlicz函数空间的某些特殊可补子空间的存在条件
清朝官服补子在现代服装中的融合运用
元代功德使司官员考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三个“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