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文芸
略读,是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略读教学,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约占30%,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更大。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却存在简单化与精细化的误区。略读课文简单化就是教师完全让学生进行自学,出现了课堂的放任自流;略读课文精细化就是教师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完全按照精读课文来教,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显然,这两种现象与略读教学的要求是不相符的。那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略读教学呢?
一、略中有导——引导略读的方向
略读课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判断能力,在哪里“导”,“导”什么,在什么地方“点拨”,“点拨”什么,在什么地方“引导”,在什么地方“发现”,这些都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准确地判断学生出现困难的原因,教学将变成教师一个人在荒野里跑马。
略读课文的一大编写特点是将由教材展示的课程内容,设计为提示式的。略读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语正是着力于解决难题的,并将“思考”定位于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这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及要求,为师生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因此,在学习略读课文之前,可引导学生先关注“导读提示”,对“导读提示”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和读悟要点,并以此为线索,展开阅读探究活动,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七月的天山》一课的导读提示是这样写的: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这段提示语揭示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同时还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我们可以分两步去落实: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解作者写了天山哪些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同时在这个感知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天山的美景,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然后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积累文中丰富的语言。像这样依托提示语,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有利于我们合理地设计教学,有效地开展略读课文的教学。
又如,三年级下册的《珍珠泉》一课的导读提示:上面的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春天里燕子的可爱,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家乡中的珍珠泉,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读读下面的课文,让我们一起交流读后的感受,再讨论讨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我们应该让学生仔细地研读,归纳出学习的重点:掌握珍珠泉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达成这一目标的学习方法是自读、交流和讨论,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及要求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展开阅读。
二、略中有法——指导略读的方法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略读,学会用课内所学方法去从事课外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教材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枝节,不必把每段每句都搞清楚,而这个要点必须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来确定。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课文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珍珠泉》一课作者如何描写泉水的绿、清、有趣就是我们要抓的重点。根据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水泡的语句生动有趣、充满童趣,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我们可以把第三自然段作为研读的重点,全班讨论交流。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重在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独立阅读,通过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学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读实践。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但是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应相机渗透一些相关的学法。《珍珠泉》一课理解课文如何写水泡的特点,教师可以这样教学。
师: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让学生找出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这个句子。)
师:再读读这一自然段,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请学生来读一读,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水泡什么特点,课文的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珍珠泉怎样的感情。然后同学间评一评、议一议哪位同学的朗读最能够体现出水泡的有趣,最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珍珠泉的热爱。)
这样,教师在一些阅读理解的关键问题上,经常让某一个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一定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掌握阅读感悟和理解的方法,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三、略中有精——品味文本语言
在语文教材中,那些详详细细涉及略读课文方方面面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都要讲、都要学的,从原理上讲,它们只是供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情况自主地选用。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把好钢真正用在刀刃上。虽然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略读”不是“泛读”,“略读课文”的略读教学也需要有“精”的部分,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其精华内容进行语言品味。那么,如何选择“精”的部分呢?
略读课文的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结构类型等虽各具特色,但仔细分析,也有相似之处。有的感人至深,值得细品,如《花的勇气》《慈母情深》;有的语言精美,值得回味积累,如《七月的天山》《小桥流水人家》;有的描写细腻,适合仿写,如《桂花雨》《祖父的园子》;有的文字浅显,通俗易懂,如《小英雄雨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把略读课文归为四类:语言含义深刻,需要细细品悟的品读感悟型;语言优美,适合学生积累的归为语言积累型;写作特色鲜明,适合读写结合训练的归为读写结合型;语言浅显,学生自主阅读能够读懂的归为独立阅读型。同一篇课文,选用课型不同,训练侧重点也就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或自己的教学特点选用不同的课型。
略读课文教学应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部分必定是课文的重点。到底哪部分求精是困扰每位教师的问题,略读课文的分类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品读感悟型课文的批注点(内容深悟点)、语言积累型的积累点(语言的训练点)、读写结合型的结合点(读写生长点)、独立阅读型的方法运用点就是求精的要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找准着力点,大胆取舍,抓住某一方面扎实训练,教师就可以放心地让学生独立“行走”了。只要我们能给孩子留更多自读的时间让他们潜心入文,就能达到“不待扬鞭自奋蹄,驰骋千里何足奇”的理想境界。
总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素材,略读课的教学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略读教学简单化与精细化的弊端,要在正确认识略读教学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略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