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式变化很大。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课,也要改变传统模式,使课堂多样化,趣味化。
关键词:语文; 多样化; 趣味化; 课堂;
近几年,中职教育的形式变化很大。虽然语文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甚至认为学习语文没用,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堪忧。我以为要改变中职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的前提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多样化,趣味化,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功能。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多上“煽情”课堂
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往往带来的是教学的陈旧。语文教学理应是分享的成果。多媒体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使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而且声音、头像的视觉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理应大力推广。
例如教学《合欢树》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以一段最近网上非常流行的一首《妈妈之歌》的视频来进入课文,让学生在琐碎的生活中理解母亲的不易,然后再把网上非常有名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母亲的故事和图片让学生欣赏,给学生讲解在生死攸关的时刻第一个站出来的也是母亲。最后明确:母亲给我们的可以是绵绵细雨般温柔细腻的爱,也可以是暴风骤雨般伟大无私的爱,这就是母亲!
二.应用文学习时,多做模拟课堂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然现行的不少中职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文课堂如果仅靠老师讲解的话,很容易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听,老师唱独角戏。多做模拟课堂,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演讲》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产生紧迫感,要让学生真正感到演讲学得好不好与自己今后的前途密切相关,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步;二是要让学生有成就感,要打破学生的畏难心理,使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演讲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和鼓励。教师要不吝啬表扬,要极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能欣赏每一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赞扬。让学生在教师精心铺设的“红地毯”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是在班级组织一场演讲竞赛,创造演讲的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得到磨练,得到提高,得到成功。
三.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自主讨论
“讨论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其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精心设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否则就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善良》一课时,先设计问题:1.我理解的“善良”就是……2.作者针对“善良”这个话题谈了哪些看法?核心观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整理思路,明晰论点:找出每一自然段作者谈论的对象;进一步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拓展交流,深化学习:1、我身边的善良之举。2.我可以做到的善良之举。
四.戏剧文学欣赏时,创造情景剧课堂
戏剧是一种综合运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常专指话剧。创设情景,学生参与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这种方法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十分有效。例如,在教学《沙家浜》一课时,重点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可补充相关的京剧常识,挑选部分爱好京剧的学生上讲台表演《沙家浜》的经典段子“这个女人不寻常”。
五.给学生创造自主式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的主导地位让位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式”教学法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或更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收集信息、发现问题等方面的兴趣、特长,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从面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的教学上效果甚佳。例如,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中对秋景描绘的独到之处,可以让学生去收集历代文人墨客描写“秋”的诗文并作对比,这一样来,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拓宽了阅读面,收到了“一石数鸟”的效果。
师玲玲,河南省平顶山市财经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