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志
【摘要】体育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具有提高学生身体与运动素质、掌握体育教学知识与技能。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课普遍缺乏兴趣,体育教学缺乏师范教育特色。本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改进与优化体育课教学提出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体育课;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培养专门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服务的,其体育教学不仅与传统的中学体育不同,而且与高校体育教学更存在诸多不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素养,更要顺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突出培养社会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幼儿体育健康教育的专业幼教人才。纵观目前的体育课教学情况,与这个培养目标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调整学前教育体育课程的教学策略,已经成为中职师范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对象具有特殊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这样几个特点:绝大多数学生是女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青春期;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强。这样的生源特点决定了其体育教学不仅与其他类型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同,而且与中职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学区别也很大。中职学前教育的体育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思考体育教学的改进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二)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
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社会需要的合格幼儿教师,而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不仅要提高学生身体与运动素质,更要关注这些职前教师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发展,实现体育教学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所以,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应该关注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动向,以幼儿身体健康以及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标准,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各种体育教学理念与技能,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观,树立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学前教育学生都是女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普遍不如男生积极,整体上身体素质也较弱,每次体育课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有不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这给开展体育教学造成了一定阻碍;其次,由于这部分学生处于发展的青春期,身体容易疲劳,加上青春期的女生性格上含蓄、敏感、缺乏自信,体育课成为她们害怕的课。再次,随着中职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的行为习惯与认知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意志上畏难,具有较强的惰性,也是造成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职体育课教学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也在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二)体育课堂教学效益不高
一方面,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认为体育课是公共课程,而非专业课。所以,对体育教师的业务不重视,对体育课的软硬件投入不够,设备简陋、管理松散,而且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女生多,导致很多课外活动中体育活动偏少,体育教学逐步被淡化。另一方面,当前的体育课程设置也不合理,田径类知识过多,游戏类与武术类等专项很少,有的教学内容对抗性与难度较大,不适合女生特点。同时,由于体育课教学缺乏管理与评价,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应试教育痕迹明显存在,教育质量无疑是不高的。
(三)与中职学前专业特点脱节
目前一些中职体育教师一方面担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同时还兼任一些其他专业班级的体育教学,教师不论什么班级都用同样的内容、教案、教法进课堂,学校评价考核的时候也仅仅是评价学生的身体与运动成绩,这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任务相去甚远。中职学前教育都是女生,女生有自己身心特点与兴趣优势,学前教育要培养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不仅要提升运动成绩,更要掌握运动教学理念与技能,学生科学的幼儿体育教学方法。这些靠专门的教学法教师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更要通过体育课堂实践来体验、学习、提升。而这些,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体育课都没有提供给她们。
三、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建议
(一)重视体育教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首先,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针对中职学生对运动不积极的态度,教师通过理论宣讲与典型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与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观,激发其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不仅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而且善于从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汲取和感悟如何实施幼儿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如何引导儿童动起来的活动素材。
其次,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与课堂目标中,要在注重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贯彻到各种体育活动当中去。其中,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在中职学前教育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告诉学生:作为一个教师要示范正确、讲解精炼、过程清楚、纠错得力,通过观察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他们通过兵教兵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体会教与学的关系以及蕴藏在其中的具体方法。
(二)科学地选择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
首先,体育教学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女生,而且未来的就业趋向是幼儿教师,同时青春期女生对低幼化的运动游戏有着天生的亲密感。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不要去选择过多的长跑、铅球、标枪、足球等运动内容,而要去选择一些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不大、易于训练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软式排球、跳绳、健美操等。教学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既具较高锻炼价值又受女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可根据女生爱美及追求体型健美的心理需要,选择对塑造健美体型有较高锻炼价值的体育舞蹈、形体练习、瑜伽、健身健美操等。
其次,要多安排一些游戏性质的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为提高学生对这些基本运动项目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其准备活动时段安排一些趣味性较强,具有美感而又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如游戏、体育舞蹈等。另一方面,可以把体育动作与游戏、韵律舞蹈等结合起来,针对一些专项运动进行难度分解与游戏化改造,既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把原地掷标枪的技术分解为预备姿势、翻肩倒肘、鞭打三个动作,分别把预备姿势安排在体育舞蹈的亮相中,把“翻肩倒肘”安排在律动中,把“鞭打”动作安排在游戏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要领后,既分解了难度又增加了乐趣。
(三)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首先,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建立民主平等而又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这对于处于青春期性格内敛而又敏感的中职女生来讲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多接触、多了解、多关心学生,真诚相待、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体育运动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学习,其中间必然有一些挫折与失败等,这时候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循循善诱地鼓励与引导学生,给予激励和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一起游戏,一起比赛,缩短师生距离,加深师生感情。
其次,在教学中要善于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要精心设计情境,让学生尽快尽快进入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分组开展合作学习与运动,如在排球教学中,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抛一个躲的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训练了技能,提高了兴趣多。另一方面,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例如:在武术教学中,通过音乐等营造韵律情境,从拳法、步法、手法等基础入手,狠抓武术操的练习,最后转入套路教学。
(四)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课堂,课外是学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与场所。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将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运用于锻炼身体的实践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水准,还能培养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可以组织一些群体性课外活动。如拔河运动、韵律操比赛等比赛活动,以及各种体育游戏活动、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各种业余活动,未来能够用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去;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如武术队、健美操队、跳绳队、踢毽子队等,这些社团与兴趣小组的存在能够充分激发女生们的运动积极性,逐步让她们爱上运动。
其次,可以逐步渗透各种体育教学技能与知识。一方面,学生再自我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兵教兵、或者体验到作为体育活动组织者的角色,能够为未来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走进幼儿园与小学等,与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集体游戏的方式,能够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运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幼教事业的职业情感。
(五)加强与专业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首先,要加强体育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联系,一方面,对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等理论学科的支撑。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讲,便于学生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掌握,能够把体育运动与专业教学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对于中职学校的体育老师来讲,能够逐步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堂的特殊性,使得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其次,要把体育教学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育实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课堂、观摩、实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例如:模拟幼儿体育活动课,让学生参与设计、组织,教师加以点评,也可采取学生互评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再次,要把体育教学与幼儿园情境结合起来。当前,幼儿体育教学逐步走向生态化的教育,要求充分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实现儿童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我们要逐步向学前教育学生灌输这些思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幼儿园中,与幼儿园小朋友一起开展各种游戏以及体育活动,逐步提升教学技能。
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专业特点,从体育课的内容,组织教法等方面入手。逐步让学生喜欢体育,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组织教学能力和体育素养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梅.提高高职女生体育兴趣的探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邹慧敏:改革体育课程模式,让幼儿在快乐运动中健康成长.学前教育研究,2009,(3)
[3]张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