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
[摘要] 20多年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给吉林省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文章首先对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然后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生产力;农业发展;农村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4. 018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04- 0031- 03
1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近10年,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一直居全国首位,为缓解全国粮食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农民衣食住行等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11倍,地区间生活水平差距明显减小,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20年来,农业总产值增长2.5倍,园艺特产产值增长7.8倍,农垦行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倍,农机总动力增长3.1倍。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程度逐年提高,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农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与1978年相比,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已经调整为5∶3∶2,农业种植业产值由79.8%下降为50.0%,畜牧业产值由11.9%上升到40.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形成了多种形式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农村市场活跃,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稳步发展。三是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四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群众体育等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有了明显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成效如下: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10年间,吉林省累计生产粮食5 004.3亿斤,年均500.4亿斤,2010年粮食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总量达到568.5亿斤,比2001年提高177.8亿斤,增幅45.5%。率先在全国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全国前10名产粮大县我省占6个。
(2)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年以来,吉林省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产值和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实现925、707.8、733和2 550亿元,目前已形成多业并举、提质增效、互促共进、良性发展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3)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2001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七连增”,相继跨越3 000元、4 000元、5 000元和6 000元4个大关,增加4 055.22元,年均增加405.5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6 237.44元,比上年增加971.4元,增幅18.4%。
(4)县域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GDP、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 200、3 850和29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4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5)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2001年以来,吉林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监测体系建设、执法监管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2010年底,吉林省累计制(修)定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总量达2 147项,共创建了12大类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1个。吉林省已成立农业质量安全检测机构83家,初步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基本框架,全面启动世行贷款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不断扩大优质名牌农产品规模,吉林省“三品”总量已达到3 455个,累计环境监测面积4 200万亩,年产量3 510万吨,产值530亿元。
(6)外向型农业取得新进展。加入WTO后,吉林省外向型农业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农业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农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派出的各类经贸洽谈、培训和考察团组逐年增加,接待各洲各国考察团组数量也有明显扩大。吉林省农业部门还先后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等国家农业部门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了境外农业合作和农业对外技术援助工作。通过农业“引进来”工作,使农业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多次成功举办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参加国内大型农业展会的基础上,先后在日、韩、东南亚地区以及法、德、美等国参加了多个国外农业食品展会,扩大了吉林农业对外影响。
(7)农村民生持续改善。2001年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变电站146座,改造供电线路4 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新开通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4 871个、电话“村村通”1 325个;开通了“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短信平台;全面免除了农村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 252.54万人,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6.75%。2010年完成12件民生实事。
(8)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在全国率先取消农业税、率先进行了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等工作,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完成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性化债任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总量达到11 347个,同比翻了一番。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分别达到50万户和61万户,入社成员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政策性农业保险扎实推进,参保农户同比增长44%。
(9)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6年以来,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建设省、市、县、乡四级试点村和推进村3 331个、试点镇108个、整体推进县10个,启动了1 000个示范村建设,累计完成项目1.86万个,总投资501亿元。2010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新上各类项目2 300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2日后农村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农业国际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为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面对入世后国际农产品市场激烈竞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与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1)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还比较少,仍以农户为主,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偏低,经营分散,监管难度大。同时,农民科技素质不高,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
(2)农产品质量监管难度大。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收割屠宰、储藏运输、保鲜包装等多个环节,供应链条长,技术控制复杂,加之品质和规格不易统一,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我省整体检验检测能力还比较低,标准体系不健全,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监管机构建设滞后,专业人员少、经费不足,执法能力亟待提高。
(3)农产品质量问题和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市场发展制约因素。从国际贸易看,技术性贸易措施日趋频繁,对出口农产品质量要求更加苛刻,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从国内消费市场看,随着国内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问题农产品越来越敏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极易扩散和放大,威胁整个行业和产业发展。
(4)外向型农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由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剧,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要求更加迫切;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构筑机构完善、功能齐全和服务高效的农业贸易促进体系任务更加艰巨;农业走出去形势严峻,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支持政策体系薄弱等问题更加突出;农业引进来转型加速,进一步加强农业宏观调控,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和质量更加困难。另外,农村各种农业组织尚未形成以行业组织管理为后盾的与新的贸易保护形式相抗衡的力量。农业对与经济全球化竞争能力较弱等等。
3针对吉林省农村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农业。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联系日益紧密,既为吉林省带来了机遇,也使吉林省更加直接地面对国际市场、国外产品和技术的严峻挑战。面临入世后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吉林省应切实尽快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积极主动应对入世后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克服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产品经济意识,树立市场经济观念,面向国际大市场组织生产,增强大市场、大流通意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市场化进程,切实解决市场流通不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问题,全面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超常措施,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1)继续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层次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把结构调优、把效益调高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适应入世,创造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基本途径。要重点加大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按照WTO规则,面向国际国内市场,从发展产业经济入手,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不断培植新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牵动、项目带动、企业拉动,在深层次上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吉林省切实把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的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扶持、服务和指导,吉林省在建设开通了全国第一个“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的基础上,又建起了网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交易平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政策指导、技术信息、产品营销等全方位的免费网络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对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从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规范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好省级农业信息平台,加强市县乡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实现省市县和重点乡镇微机联网,把农产品的市场信息送到基层、送到农户。最后向“五大一强”,即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园艺特产业大省、林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的建设迈出新步伐。
(2)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农业是弱质产业,入世后要面对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在WTO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吉林省农业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加大对农业的保护措施,附合WTO农业协议“绿箱政策”,适时调整对农业保护和支持的方向,按照“绿箱政策”的要求,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抗旱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和农业产业化等的扶持力度,继续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同时,要加强完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的抗灾避灾能力,提高农业的产出功能。
(3)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建议从国家层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行修订,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条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操作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二是建议加大对省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检体系建设的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心在基层,受地方财力的制约,目前,吉林省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质检体系存在机构不健全、设施不配套、工作无经费、办公无场所的问题,建议国家将地方监管经费、监测经费、标准化生产推广经费、监管和检测人员培训等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逐年扩大投资规模,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一并考虑,作为一项重要惠农政策统一实施。三是建议对高效低残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进行补贴。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大的问题是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建议国家参照良种补贴的方式,对高效低残农药进行补贴,同时相应对高毒农药提高生产和使用成本,使高毒农药逐步退出生产和使用。四是建议国家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期,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应超前做好主要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评估工作,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以国内大中城市为重点,不断开拓国内市场,主动开拓市场,保证绿色消费,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逐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入世后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01年以来,吉林省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突破。扎实推进5大类10个大型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积极开展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发展农超对接的现代流通业。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十项制度的落实,努力实现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及终端产品、包装、储运的全程质量监管。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了9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博览交易会,积极筹办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行的吉林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推动我省的优质农产品进入沿海大城市,进入国内高消费区市场。
(4)加快推进农业对外交流和农业国际化发展。农业对外交流方面,利用我省农业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俄、日、韩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为重点,抓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工作。着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开拓国际市场。立足我省的资源优势,按照出口主导产业和产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认真落实“东进、北上、南下、西拓”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积极扩大对外农业交流合作,推动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巩固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继续推进对日本、韩国和中东的农业合作,积极拓展与哈萨克斯坦、津巴布韦、巴西等国家的农业合作,认真实施援外农业项目。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积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培训咨询及相关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作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各种类型的促销活动,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培育壮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力开展境外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合作,不断加快全省农业与国际接轨步伐。在加快农业国际化方面,全面建立农业“走出去”工作的配套扶持体系。将农业“走出去”工作纳入国家农业发展规划,作为农业重点工作来抓,建议由农业部牵头,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部、商务部、财政部、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农业“走出去”专项资金,强化对农业“走出去”工作的支持。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和服务力度,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贷或信贷担保,积极为企业寻找商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1]肖进杰, 高超,赵红梅.吉林省农业发展驱动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4).
[2]杨子刚.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6).
[3]赵国辉.吉林省农业发展区位分析与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J]. 农业科技管理 ,2010(5).
[4]赵振起.吉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00(4).
[5]李秀军.吉林省农业发展态势、问题及对策[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