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竹
前不久,笔者在巴黎住了几日,对当地的交通感触颇深。高度发达的交通道路网、科学有效的交通管理手段、欧洲人严谨的交通意识都让人印象深刻。
从协和广场的北边到玛丽莲娜教堂只有300多米,步行过去却会遇到十来个红绿灯,但凡是需要穿行的路面,哪怕再窄小也会设有一个红绿灯,大一点的路口甚至会分段设上三、四个。该走还是该停都被很明确、很细致地规定了下来。对于一个游客来说,走几步就要停下等绿灯,刚开始可能会有些烦躁,但是当你逛上大半天,慢慢习惯之后,反而会有种坦然和安全感。似乎自己也在融入这种悠闲、有序、细致的行走节拍中。
尽管巴黎开车的人对自己的路权很坚持,轮到他们走的时候决不犹豫,车开过红绿灯的速度很快,但在灯色变换的节点上大多还是礼让行人的。
包车的司机一路上多次提醒我们不要站在自行车道上。在法国几乎到处都有明确标画的自行车道,开车停车不能占用,行人也不可以在其上行走或停留,哪怕当时并没有自行车经过。可能因为有了自己的专用通道和明确的路权,法国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相当快的,不是北京大爷大妈那种慢悠悠的骑法。
巴黎对道路交通的种种详细规划和规定,不但没有管得很死的严苛感,反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出行理念,因为这使选择各种出行方式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出行权利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护。当人们感觉规则尊重了自己,往往自己也会选择尊重规则。
巴黎的工作日,高峰期也是要堵车的。汽车人均保有量远远超过北京,但是堵车程度却不及北京。在巴黎哪怕是堵车,也会堵得心里有底,不会有茫然的感觉。因为一路会有很多电子显示牌,根据发达的道路电子监控系统,循环显示各种路况,帮助司机选择路线和分析到达目的地需要的时间。据悉,巴黎市区内主要路口红绿灯附近均设有测速仪,自动分析道路畅通程度,反馈至警察局交通指挥中心系统,帮助系统自动调控不同方向的绿灯通行时间。
除了发达的地上交通,巴黎的地铁口也特别多,随处可见,其地下交通很发达。因为酒店的对面就有一个地铁口,所以我打算自行乘坐地铁去参观奥赛博物馆。问酒店的服务人员该走什么线路,他却连说不用坐地铁,走到附近的塞纳河边乘坐RER会更方便。说实话来巴黎之前是没有做过任何攻略的,所以完全不知道RER是什么。
揣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找到了这个河边的RER站点,当时正是上班的高峰期,路上行人很多,但是这个貌似城铁的站台人却很少,而且没有任何工作人员,只有两台售票机。1张票1.7欧元,但是买10张就可以12欧元。车上人少到可以躺下睡一觉,可能与城区规划有关,市中心办公区少,就不会像北京一样早上都往二环里挤。站间距很长,几乎两三站就到了埃菲尔铁塔,下一站就是奥赛,再下一站就已然开到巴黎圣母院那边去了。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市内交通主要是地铁,站间距较短,RER是城郊线,站间距较长。
除了交通管理和公交网络建设,包括巴黎人在内的普通欧洲车主严谨的交通意识让我很感慨。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们此行的包车司机。其家住意大利北部,在全欧盟开车,英文很流利,略带意大利口音。这位司机是我见过最敬业的司机,不但车开得非常稳当,而且路很熟。从法国巴黎一路游玩到德国慕尼黑没走过错路。每晚都会上网把第二天的路线确定一遍,甚至在实景网站确定好停车场的布局。所以哪怕是去很少有人参观的斯图加特魏森霍夫住宅区,他也能把我们按时准确的送到。这辆奔驰的客车被他爱护的很好,每天里外都会打扫一遍;在执行欧盟对长途客车的管制方面也是非常的严谨,什么时候该中途休息,每天的工作时限,从不违规。
交通管理的先进程度说道底其实是人的素质的高低。对于硬件的差距,我们可以在短期内拼命追赶,但是人的素质差距,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交通理念的差距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