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又用泡饭喂孩子?对胃不好!”
“刚动过手术,怎么能吃公鸡、鲤鱼!”
“你今早已经吃三个煎鸡蛋了,不能吃了!”
为了健康,人们恪守着关于饮食的种种箴言。但是你知道吗?那些你一直深信不疑的饮食箴言,其实很多是充满了片面性的谎言!现在,是还你一个真相的时候了。
谣言:吃一口苹果能有多少杀虫剂进嘴。
真相: PDP检测农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美国人食谱中摄入的农药量,而不是判定食物是否合格。检测到残留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就有害健康。流言列出的“农药危害”确实存在,不过离开了剂量谈危害完全没有意义。
确实有很高比例的苹果检测到了至少一种农残,1993到2003年的数据是93%,而2009年的数据则是接近98%。流言应该是把这个比例理解成了清洗之后的残留比例,所以得出了“清洗完一个苹果后,杀虫剂的残留比率竞达到97.8%”的结论。
《健康管理》结论:难道吃苹果等于喝农药?富含蔬菜水果的食谱对健康的益处超过农残摄人的风险。学术界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依然推荐富含蔬菜水果的多样化食谱。
谣言:饮醉1次,就相当于得1次轻度肝炎。
真相:近曰,中国首席健康专家、74岁的万承奎教授讲述他的健康“秘方”时提到:“喝醉一次白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轻度肝炎”应该是轻度慢性肝炎(病程6个月内),而该教授所指的“急性肝炎”应该是指病毒性肝炎中的急性肝炎(发病在7天内)。
为什么万教授会说“急性肝炎”呢?可能是因为饮酒同病毒感染一样,可以导致肝细胞的损害,但损伤程度较轻,仅表现为轻微不适、抽血化验生化指标稍高等,与急性肝炎的表现相当,可作为初步诊断。但这个说法更多的只是出于他自己的理解和比喻,尚未找到明确的文献支持该观点。
《健康管理》结论:这个谣言只能对酒鬼们起到恐吓作用。酒精性肝病并不像病毒性肝炎那样具有传染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正确的治疗手段可以恢复。
谣言:吃火锅会失语。
真相:很多人都在感慨:“要戒火锅了”。难道火锅有毒吗?还是火锅再一次躺着也中枪了?失语症是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高脂饮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肪又是火锅的特点之一,所以长期吃火锅会导致语言水平退化。但单从一个独立的病例得出“长期吃火锅语言水平会退化”的结论实在是偏颇。
《健康管理》结论:火锅这种饮食具有高脂等一些不健康的特点,应该注意吃的频率和方法;但也没必要因此就再也不吃火锅了。
谣言:吃泡饭伤胃。
真相:汤泡饭是不少人爱吃的美食,也是懒人的最爱。确实,它方便、美味,也是处理剩饭剩菜的好方法。只是,可能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多咀嚼就好,不用否定泡饭本身。“汤泡饭引起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缺乏依据。
食物本身是无罪的,而我们能否合理地搭配和食用这些食物才是决定我们是否会“病从口入”的关键。决定你得病的原因往往并不是你“吃什么”,而是你“怎么吃”。
谣言:“发物”会影响伤口愈合。
真相:忌食发物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很多时候患者会被告知不能吃“发物”,不然不利于疾病治疗和机体康复。目前没有证据提示食物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其中自然包括那些“发物”在内。当然,如果某些食物会引起过敏,那么无疑应当避免摄人,这无论对健康人还是伤口愈合期的患者来说都一样。
《健康管理》结论:发物不是一个明晰的概念。在对伤口愈合的过程和影响愈合的局部或全身因素的认识都比较明确的基础上,医学上不认为以高脂高蛋白为特点的所谓发物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谣言:薯条致癌
真相:“丙烯酰胺”不是新鲜事物,它的名字一听就是化工产品,让人没有好感,加上这几年媒体报道的推波助澜,先后有过《食物中有“丙毒”》、《某品牌快餐销售“致癌薯条”》、《吃薯片比吃汽车废气还毒》这样的报道,使得不少人对丙烯酰胺危害产生恐慌。科学界对此的认识都比较一致,就是:“目前还没有充足证据表明通过食物摄人的丙烯酰胺与人类某种肿瘤的发生有明显关系,希望公众尽可能避免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改变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健康管理》结论:“炸薯条不是什么好食品,不过反对一个不好的东西也不该用不靠谱的理由”。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食物中的丙烯酰胺。
谣言:一天只能吃一个鸡蛋,吃多了不能吸收。
真相:实际上,鸡蛋有益的方面还是主要的。它的优质蛋白、各种微量成分,并不存在“多了不能吸收”的问题。对于血脂、胆固醇等指标正常的人群,多吃点鸡蛋也没有什么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鸡蛋的营养优质,它也只是食谱的一部分。如果食谱中已经有了很多鸡蛋所富含的“优质成分”,那么鸡蛋的“不足”就值得重视,减少鸡蛋的食用量就有必要。反之,如果食谱中缺乏鸡蛋所提供的优质成分,而胆固醇、饱和脂肪之类的“受控成分”不多,那么多吃鸡蛋的好处就远远超过了可能的坏处。
《健康管理》结论:如果你是城市长大的,每天一个鸡蛋足矣,如果你是需要“免费午餐”补助的乡村小朋友,完全可以多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