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营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便加紧残害开国有功之臣。元帅徐达患上了“发背”(痈疽生于脊背部位),最忌吃鹅肉,朱元璋却别有用心地赏赐徐达肥鹅一只。因为鹅为“发物”,易动火发疮。徐达明知其恶意,但又不敢违抗君主的命令,只好当场吃下。不久,徐达“发背”扩散而亡。
传说的真实性我们不做深究,但可以看出“发物”一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许多患者关心的话题。据中医专家介绍,“发物”是老百姓在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历史文献中记载属于“发物”的有100多种,很多都是人们每天必需的营养品,如果属于“发物”都不能食用,势必导致营养缺乏。仔细研究历史文献后不难发现,“发物”的发现是偶然的,100多种“发物”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历史的推进,很多当时被认为是“发物”的东西,在后来的实践中并没有诱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这些“发物”渐渐被人们淡忘而成了正常食物。
所谓“发物”,是指容易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的食物。客观地说,“发物”确实存在。但是一种食物对于一种疾病是不是“发物”,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轻重而定,也就是说,需要根据中医辨证结果来确定是不是“发物”。
“发物”常分为以下几种。
动火“发物”
烟、酒、葱、蒜、韭菜、狗肉、羊肉、油炸食物、卤制品等能助热动火,同时火容易耗伤津液,因此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不宜食用。
动风“发物”
虾、蟹、鹅、鸡蛋、椿芽等有动风的作用,因此荨麻疹患者、湿疹患者、中风患者不宜食用。
助湿“发物”
饴糖、糯米、猪肉、面食等具有肥甘黏腻之性,因此有湿热、黄疸、痢疾等疾病者不宜食用。
积冷“发物”
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具有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因此脾胃虚弱者要慎用。
动血“发物”
白酒、胡椒、羊肉等具有辛热入血、动血伤络、迫血外溢之性,凡是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患者不宜食用。
滞气“发物”
大豆、芡实、莲子、芋头、红薯等具有滞涩阻气、难以运化之性,因此腹胀、积食者不宜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發物”确有发病的作用,但食用“发物”后不一定都发病,关键在于食物巧妙搭配。比如生痰性“发物”,如牛肉、羊肉,若能与萝卜配合在一起,则有利湿化痰的作用,就可以不发病;动火动血类“发物”,如狗肉、黄鳝,若能与性寒凉的豆腐、茼蒿、白菜配合在一起,就可制约其热性,有热性疾病的人也可适当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