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态是时代变迁的反映,更是每个人的内心写照。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联合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民众心态的方方面面,绘制了当前国人的心态图谱。
国人整体自信心上升
调查显示,87.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生活“非常幸福”或“比较幸福”。在幸福感的各个维度中,“自我接纳能力”得分最高,近八成受访者认同“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表现出对自我价值和现状的较高认可;约73%的受访者认为“我能基本接受真正的自我”“我比我认识的多数人更自信”。
此外,公众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得分较高,反映出公众对自我能力的肯定,相信自己能达成目的或完成任务,如76%的受访者“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并认为“只要我努力,我可以将事情做得和别人一样好,甚至更好”。
月入1.5万更愿分享
获得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个体努力,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得到一定提升、肯定和奖赏后产生的认知和情绪体验。
获得感的其中一项内容为“获得分享”,即乐于助人、感恩所得。报告发现,人们“获得分享”得分随着月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月收入大于1.5万元的人更乐于分享,月收入低于7000元的人分享意愿相對较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解释,生活中真实的获得状况会影响人们的获得分享,一般来说,只有个人满足了自身的基本需求后,才有能力去与别人分享。
博士对生活最满意
报告显示,从整体趋势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得分越高。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和大专文化程度群体的幸福感得分较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群体的幸福感较高,其中,博士高于硕士,硕士高于本科。
王俊秀解释,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心态不一样。教育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群体在收入、生活水平上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受教育程度低,其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反映在幸福感、获得感等社会心态的指标上也相对较低。
“90后”幸福感最低
根据报告调查结果,“00后”和“40后”的幸福感比较高,“50后”“60后”的幸福感次之,幸福感较低的是“70后”“80后”“90后”,其中“90后”幸福感最低。
在所调查的“90后”青年眼中,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包容、体谅和关心等。也就是说,他们感知到的现实社会价值取向与他们心中理想的社会价值之间还有距离。王俊秀认为,如果个体重视权力平等,但社会现状又未达到理想,就可能产生消极心态。
令六成以上的人焦虑和浮躁
报告显示,31.6%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36.2%的人“偶尔”焦虑。社会整体呈现出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
社会焦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焦虑,如被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消费等生存问题困扰;二是人际交往焦虑;三是身份认同焦虑。
而浮躁也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情绪。一方面表现为民众盲目跟风、急于求成,尤其是对金钱和成功的渴望。另一方面表现为“总是忙碌得热火朝天却抓不住重点”,像有的受访者说“看见别人考研、考证,我也心痒痒”。
王俊秀认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社会广泛存在的压力和焦虑等社会心态和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大的社会环境和背景所致,靠个体的自我调适难以消除,只能通过社会治理解决社会现存的矛盾和问题,从而达到改变社会心态的目的。
(高阳/文,据“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