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杨敬年: 生命从百岁开始

2012-04-29 04:52
健康必读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富论冷板凳资料室

经济学家杨敬年精确地规划着时间。他每天凌晨3点投入工作,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他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驾崩那年出生,至2012年已经104周岁了。

可他至今仍过着年轻人的生活。他抢着接听家里的电话,能迅速报出几个熟人的手机号码。他还自己洗澡,生活“完全自理”。他会迷上一部青春剧,匆匆忙忙扒几口饭,守在电视机前。“我现在还能上瘾,所以我说我还年轻。”他谢绝欣赏老年报和《夕阳红》等电视栏目。“我觉得同我没有关系”,他说。

百岁之年,杨敬年出版了27万字的自传。学生们送他一块匾额:“生命从百岁开始。”他晚年的得意之作不止于此。93岁时,他翻译的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成为罕见的畅销书。

杨敬年这样争分夺秒,是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牛津博士学位一钱不值,坐了经济系资料室的冷板凳。等到1979年平反,他已71岁。他用毛主席的话平衡心态。主席说“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我对待慢性病的方法”,杨敬年甚至自认为算是幸运者,能留在资料室做学术工作。在自传里,杨敬年以平缓的口吻叙述政治运动中的遭遇,却找不到表达怨恨愤懑的只言片语。

他也设想过,假如有一天死亡来临,“我觉得我随时可以高高兴兴地走!”他总结说,“我觉得我这一生没什么大的成就。不过我尽了力,尽了心。我要做的事、想做的事、能做的事我都做了,所以我就死而无憾了。”

猜你喜欢
国富论冷板凳资料室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冷板凳”是什么板凳?
什么样的板凳叫“冷板凳”
童芷珍忆半生修书往事,40年后依旧“冷板凳”
高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体育院校资料室发挥主要作用方式的探讨①
——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赵忠贤: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一战成名
“斯密问题”的由来、争论及再解释
品读穿越百年时空的经典
——评新译本格拉斯哥版《国富论》
论《国富论》对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